華晨汽車還能翻身嗎?降薪、被執行人7000多萬,再無當年風光
説到華晨汽車更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華晨寶馬,實際上華晨公司的全名為華晨中華。前段時間就有媒體報道,華晨中華髮布了一項輪休放假的通知,基本內容就是公司所有中層以下的職員開始實行“輪休”制度。輪休在家的員工工資均被調整為1810元,也就是瀋陽最低工資標準。
懂行的人都知道輪休制度通常是有業務需要員工加班加點的工作,而華晨中華的這次“輪休”不太一樣,相當於是變相降薪,有消息稱其實上個月華晨中華就已經開始實行這種制度了,這個月只是擴大了人員量。那華晨汽車究竟怎麼了?已經要通過“降薪”這種手段來維持公司運作了嗎?
先從銷量來看,如今的華晨中華確實銷量慘淡,旗下也就只有V3和V7兩款車型在售。據統計,截止6月份,華晨中華的總銷量只有3186台,對比吉利等國產品牌確實差距甚大。再説到公司內部問題,僅4、5兩個月,華晨中華在“被執行人”名單中出現13次,涉及金額7000多萬,法律訴訟上今年截止目前為止已經25起。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華晨中華確實已經出了大問題。面對銷售和財務的雙重危機,也難怪華晨中華要出此下策。那為何風光一時的華晨中華會走到這一步?
這要從華晨中華的領導層説起,1992年華晨中華在仰融執掌下正是上市,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華晨中華資產在當時達到了300億人民幣左右,2002年,華晨中華和寶馬合資項目起死回生,仰融決定帶領公司走出遼寧,這與當時的遼寧政府的發展方針背道而馳。到了2005年,華晨中華從仰融手中過度到祁玉民手中,祁玉民迎合各方意願努力促成華晨寶馬項目的推進,在這一點上祁玉民取得了成功,截止2019祁玉民離任,華晨集團已經是遼寧税收和就業的重要保證。
華晨寶馬的成功並不代表就是華晨中華的成功,正是由於歷任執掌華晨中華的領導都把重心放在瞭如何尋找項目,擴大企業,導致了華晨中華在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新能源等技術領域遠遠落後于吉利、長安等國產品牌。核心技術的落後讓華晨汽車銷量持續暴跌,財務缺口也越來越大。
實際上華晨從建立之初公司就交雜着各種利益方,華晨落得現在這種結果無疑是利益方博弈的結果,但華晨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先行者,最終會走向何種結局,是徹底消亡還是重塑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