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從不跟孩子計較,也從來不求回報。但是,在這樣的無私奉獻下,卻有很多孩子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肆無忌憚地跟父母索取。

案例

阿鵬(化名)是村裏有名的啃老族,明明已經25歲了,卻還整天待在家裏無所事事,還對着父母呼來喝去。

阿鵬小時候是個挺開朗活潑的男孩,是家裏的獨生子,父母寵着他,無論什麼都優先考慮這個兒子。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上學,父母都咬牙攢錢選擇最好的,最後供出來一個村裏少見的大學生。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可阿鵬在上學後越來越跋扈,三天兩頭問家裏要錢,大學畢業後非但沒有找工作為家裏減輕負擔,反而回家啃老,甚至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可憐的父母,一大把年紀還要賺錢養活兒子。好賭的阿鵬總是問老兩口要錢,一旦父母面露難色,他就勃然大怒,直罵父母沒用。對此,鄰里都唏噓不已,紛紛説阿鵬是白眼狼。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其實,父母對孩子無私付出,並不一定會養出''白眼狼'',關鍵還得看有沒有教會孩子''換取''。

一、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思考後決定

1、傾聽和分析孩子的訴求

同一樣物品,不同孩子想擁有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是因為真的需要它,有的孩子則是因為攀比或者單純覺得好玩。

所以,在孩子撒嬌或哭鬧索取一樣東西時,父母要先詢問孩子理由,看看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對孩子有害,之後再做決定。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2、要有自己的考量

(1)判斷孩子是不是三分鐘熱度

孩子好奇心強,對什麼事物都有新鮮感,所以經常三分鐘熱度。比如,孩子這段時間覺得架子鼓帥氣,想學習,但沒學幾天就膩了;之後覺得彈鋼琴好,結果照樣沒過多久又覺得無聊。

還有的孩子,新買的玩具剛到手兩天就興致缺缺,彷彿當時哭着跟爸爸媽媽説要買的人不是自己。

為了避免孩子三分鐘熱度,父母可以跟他約定一個期限,比如: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媽媽知道,但是要等3天才能買,3天后如果你還想要,媽媽就給你買。

有位媽媽就是這麼做的,之後她發現,原本''要這要那''的孩子,比以前少買了很多玩具,因為孩子的三分鐘熱度已經過去了。

(2)孩子需求是否有消極影響

面對孩子需求的東西,家長要分析清楚它會不會帶來消極影響,比如影響孩子發育或者導致他無心學習等。分析利弊後,面對會帶來壞影響的需求,家長要温柔而堅定地拒絕,並告訴孩子原因。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二、只知道一味''索取''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1、自私自利

只知道一味索取的孩子,必定是在家中被慣壞了的。得到了家人的縱容和溺愛,他們會將別人對自己的好看成理所應當,不覺得自己應該回饋或者分享。

這樣長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越來越貪婪,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甚至,有的孩子還會以利益為目的交友,一旦對方對自己''沒用'',他們便會遠離。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2、內心脆弱

首先,只知道一味索取的孩子,沒有嘗試過用自己的努力摘取果實。內心未經歷練,自然脆弱無比,抗不起一點風浪。

其次,這些孩子從小被家人寵着,什麼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長大後會認為其他人也該這麼對自己。但是,''普天之下並非我媽'',孩子無限制的索取必定遭到他人的拒絕,一旦被拒絕,他們會覺得難以忍受,內心崩潰。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3、缺乏理財能力

家長一味地任由孩子索取,會導致孩子越來越貪婪,直到家庭經濟負擔不起。

由於自己的索取總能得到滿足,孩子花起錢來不會考慮太多,因為''反正花完還能再問爸媽要'',從不考慮結果。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三、比起''索取'',父母更應該教會孩子''換取''

1、培養孩子物權意識

3-6歲之間的孩子正處於物權概念形成的階段,他們對事物擁有強烈的佔有慾,也喜歡和父母索取。

此時,父母要給孩子樹立物權意識,避免對孩子予取予求。

關於這一點,戚薇的做法讓我印象深刻。

戚薇家的女兒Lucky很喜歡裙子,有一次戚薇穿了條很漂亮的裙子,Lucky看到了非常喜歡,就跟媽媽要。可戚薇卻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把裙子給女兒,而是説:''這件裙子是我的,我也要美。''

有人問戚薇,等回來會不會把裙子給女兒穿,戚薇表示:''這個東西就是我的,你沒有理由因為你年紀小,就可以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個壞毛病不能慣着。''

這種有些強硬的做法,恰恰教會了孩子一個關於''所有物''的道理:我的東西我有處置的權利,你不能強行索取;當然,你的物品你也可以自由處置,別人沒資格説三道四。

教給孩子物權意識,不僅能夠避免他變成索取無度的巨嬰,也能讓他維護自己的權益,避免被''道德綁架''。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2、讓孩子學會''換取''

①讓孩子知道有勞動才有收穫

家長可以抽空帶孩子回老家體驗農活,告訴孩子,我們吃的水果、糧食,都是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收穫的。通過勞動,孩子會知道很多東西都來之不易,需要付出才能得到。

②讓孩子從''獲取''中得到滿足

要想馬兒跑,還得給馬兒吃草。父母可以跟孩子約定獎勵細則,對孩子日常的表現進行打分,比如幫忙做家務得幾分、拿到好成績得幾分,累積的分數達到幾分就可以得到指定的獎勵。

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他們產生動力,明白努力才會有回報。

③教會孩子説''謝謝''

別人並沒有義務給我們幫助,對於那些善意,我們要學會説謝謝。父母要言傳身教,對於別人的好意,教孩子説句謝謝或者是回禮,能夠讓孩子學會付出和換取。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育兒寄語

父母的愛子之心是無私的,但不懂得引導的愛容易害了孩子。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父母要讓他們學會換取、懂得珍惜。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懂得''換取''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