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習慣性打人、咬人,家長需要引起注意,否則可能釀成暴力傾向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一天我帶朋朋出門玩,他在遊樂場認識了新朋友,於是倆人一路同行。在玩碰碰車的時候,朋朋跟新朋友鬧了矛盾,在入口處推搡了起來。我那時正好沒注意,沒一會兒朋朋就哭了起來。入口處排隊的人很多,我趕緊安撫朋朋的情緒,詢問事情的經過。原來,他們兩個為了同坐一輛車還是分開坐的事情吵了起來,對方不同意朋朋的意見,跟朋朋置氣,就打了朋朋一下,兩個孩子就鬧了起來。

孩子總是這樣情緒波動大,家長才一會兒不注意就開始''搞事情'',而且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夠靈活,很容易因為一些肢體動作起衝突。有時候孩子之間交朋友,也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吵起來,家長不在,孩子很有可能選擇用暴力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麼總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不夠強,想要解決問題自然不會像家長一樣冷靜沉着,而肢體動作對孩子來説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通常來説,孩子不可能從出生以來就擁有暴力傾向,一般是受到外來的影響而導致孩子錯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1、家庭環境影響:

家長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是打架,孩子一定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認為暴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出現抑鬱心理以及家暴行為。所以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成為孩子暴力行為的最大來源,如果家長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都不能冷靜解決,那孩子也很難學會理智地處理問題。

2、外來信息如電視、遊戲、動畫的影響:

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網絡電子世界的影響,從而學會了暴力行為,並對之上癮。

曾經就有來自山東的6名青少年模仿遊戲裏的暴力手段對路人進行搶劫,最後製造出了一起血案。孩子會認為遊戲中的暴力行為是很''酷''的,

因為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消滅了多少的玩家,就能夠擁有多少的獎勵,這樣的遊戲模式很容易對孩子造成誤導,導致孩子分不清現實世界以及虛擬世界的區別,才會把暴力行為用在現實當中

3、社交羣體的影響:

所謂''人以羣分''就是這樣,孩子如果跟具有暴力傾向的朋友一起玩,很自然地就學會了一些過激的肢體接觸。

就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孩子,有一年她送了孩子去姨媽家過暑假,還以為兩家孩子作伴他們會更加自覺。沒想到孩子回來以後一身壞毛病,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就開始砸玩具,有時候和爸爸媽媽鬧彆扭還會用力推人表示憤怒。我朋友花了很長時間才終於把孩子的壞習慣給糾正過來,但孩子仍然很愛衝着父母發脾氣。

造成孩子暴力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但總歸來説都是孩子的情緒不夠成熟,才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暴力是最不可取的方式。而孩子之所以會常常推人、咬人,就是因為他們誤解了暴力,忽略了對自己的情緒管理

暴力的來源是情緒的管理不當

我們都説''衝動是魔鬼'',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人往往會無意地出現過激的肢體動作。孩子也是這樣的,如果學不會情緒管理,很容易就會把暴力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長久下來對於孩子的心理、社交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就算家庭、社會環境對孩子有存在着影響,但歸根到底還需要孩子自己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僅要抵禦外界的錯誤引導,更需要給自己的情緒找到釋放的出口,孩子經常會受到焦慮、委屈、不安的負面情緒影響,如果能夠教會孩子控制負面情緒,那暴力傾向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家長應該如何約束孩子的暴力行為,幫孩子找到釋放情緒的出口呢?

首先,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舒適、和平的家庭環境,防止孩子受暴力行為的影響。

哪怕不能保證孩子不受外來信息的負面影響,家長也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沒有暴力的和平環境。如果孩子誤用了暴力來表達情緒,例如跟爸爸媽媽撒嬌時採取了過激的肢體動作,家長也應該及時予以糾正和教育,告訴孩子暴力無論如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父母對於孩子看的動畫片也需要''嚴格把關'',或是陪着孩子一同觀看,不要讓孩子被電視裏的行為所誤導。

再者,用別的方式舒緩孩子情緒,降低壓力,減少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

孩子的情緒需要釋放出口,而暴力則是錯誤的釋放方式。家長應該引導孩子用別的方式減緩壓力,就比如我家侄兒心裏一不痛快就出門打籃球,等出了一身汗回來心情也輕鬆了不少。與其讓孩子在暴力的遊戲世界、複雜的情緒問題裏埋沒自己,不如開導孩子尋找一個獨特的釋放壓力的出口,這樣可以把暴力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最後,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孩子們之間處理問題只要打過一次架就會有第二次,孩子心裏也知道打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能把父母給鬧到學校而已。家長需要教孩子怎麼處理問題,遇到矛盾要先找問題根源,如果解決不了應該靈活地求助他人,一味地使用暴力是不肯解決問題的。

總結

孩子若是從小就有暴力行為,就會像種子一樣紮根在孩子心裏,等到孩子有一天興趣爆發,必然會選擇用暴力來解決。

丁尼生曾經説過,暴力是盲目的野獸。別讓孩子受到了''野獸''的控制,成為了情緒的''奴隸''。

從小教會孩子抵制暴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解決問題從不在肢體之爭,而是言語上的深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