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舞台上我就是穆桂英 2016.1.18日

  1 / 16我叫劉冰,是個典型的80後男生,我的職業是一名戲曲男旦演員。每當換上旦角的戲裝站在舞台上時,我就把自己當成身披戰甲、手拿長劍的巾幗英雄穆桂英,感受戰場上的血雨腥風。那一刻,我就是她。攝影:於穎

  2 / 16“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説的就是我的家鄉——湖北襄陽。水淹七軍、三顧茅廬、馬躍檀溪這些故事都發生在那裏。襄陽與河南接壤,民風接近,因此不少襄陽人天生就喜歡豫劇。我的外公也是個豫劇迷,從小我就愛和他一起看戲,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深深愛上了戲劇。

  3 / 16真正進入豫劇大門是在2009年,當時我作為中國戲曲學院學生,參加央視《藝術人生》節目,表演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當場就被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老師看中。同年10月,我專程到鄭州開始隨馬金鳳老師學豫劇。

  4 / 16馬金鳳是豫劇“五大名旦”中唯一健在的掌門人,是豫劇馬派的創始人,有“洛陽牡丹”美譽。2012年2月9日,在梅葆玖和閻肅先生見證下,我在河南電視台正式拜師馬金鳳,自此成為馬老師唯一的男弟子。


  5 / 16作為男孩子,為什麼選擇做旦角?這可能是我被問過最多的一個問題。京劇和崑曲中的花旦都是細膩婉約的,講究心思的拿捏和把握,而豫劇不同,尤其是馬派,其旦角接近於男性。

  \

  6 / 16雖然如此,可旦角畢竟是旦角,為了把握女性心理,我通讀古代文學,瞭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臨摹仕女圖,體會女性的身體形態;反覆觀看豫劇大師的影像資料,分析她們對角色的理解。我的每一件戲裝都是特別定製的,購買年份、地點都寫在上面。這件晚年穆桂英的衣着購於北京。

  7 / 16在戲劇舞台上露面機會越來越多後,我也經常會被邀請參加一些商業活動。這次是錄製一款茶葉廣告,雖然最後播出時間只有30秒,但拍攝時需要耗費幾個小時完全扮上戲裝,表演穆桂英的武打動作,然後再卸妝恢復本色,拍攝廣告下半段。

  8 / 16在參加一次商會活動後,我遇上了兩個老同學,大家聚到一起聊聊各自近況,彷彿又回到了曾經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


  9 / 16因為和同學的偶然相遇,聊的都沒顧上吃晚飯,我就直奔地鐵去中國人民大學參加自己單位北京曲劇團的演出。生活中的脱下戲裝的我,不再是那個揮斥方遒的女英雄,平凡到隨時可能湮沒在地鐵擁擠的人潮中。

  10 / 16登台演出前,我從人大的學生食堂買了兩份炒飯帶到後台,師兄弟們都湊上來搶着吃。對我們來説,趕場演出前能吃上一口熱乎的飯,就非常滿足了。

  11 / 16我在曲劇《駱駝祥子》中扮演一名警察。上台前,最後在走廊裏試試戲,順便藉着戲服的斗篷,當一回“超人”。

  12 / 16兩個小時的演出,我共有兩次上場機會。雖然戲份少,但也要一直站在幕布後的暗處候場。演出間隙,我和劇團的好友就在台下説説悄悄話。


  13 / 16演出結束後,全體演員上台謝幕。還記得2013年參加央視戲劇春晚時,我站在舞台上,彷彿自己就是穆桂英,馬上要到戰場上書寫輝煌。當我站在舞台上,開口唱詞時,完全沉浸在戲曲世界裏……戲曲不是古老的遺產,而是我們觸手可及的藝術形式。

  14 / 16從2008年入學中國戲曲學院算起,今年已是我在北京的第八個年頭。“兒行千里母擔憂”,前些日子我給家裏打電話時順口説了一句生病了,媽媽和小姨第二天就坐高鐵來北京照顧我。小姨在老家做社區醫生,專程給我帶了小時候用過的針劑。在她們悉心照料下,沒幾天我就“滿血復活”了。

  15 / 16我住的房子空間有限,只能在廚房外的陽台上騰出一點地方,晾曬我最寶貝的戲裝。因為戲裝上的手工刺繡不能水洗,如果髒了只能用酒精噴灑後陰乾,在有陽光的地方短暫通風晾曬。我熱愛戲劇,並且憑自己的努力成立了蘭鳳劇社,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種優雅的藝術,喜歡它,熱愛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4 字。

轉載請註明: 有温度的視覺:舞台上我就是穆桂英 2016.1.18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