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滲入金融服務領域,未來還需要銀行卡嗎?

  9月12日,蘋果公司推出10週年紀念產品iPhone X,其支持全新的人臉識別方式“Face Id”引發部分網友調侃,“刷臉”技術也成為了熱議話題。那麼隨着“刷臉”技術逐漸普及,銀行卡會不會從此消失?

“刷臉”滲入金融服務領域,未來還需要銀行卡嗎?

  作者 董希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所謂生物識別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徵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具體而言,包括指紋、人臉、聲紋、靜脈、虹膜等多種識別方式。

  這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指紋識別技術,而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較為迅速。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近年來隨着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進步得到發展。在金融行業,人臉識別技術的易用性、普適性更強,目前已在多種場景得以應用。比如,在銀行業,已有身份核查、刷臉取款、刷臉支付等多個業務領域的實踐:

  一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核查身份。一方面,用於櫃面的身份核查。如招商銀行,2015 年就已成功上線人臉識別技術在櫃面、可視櫃枱渠道的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能夠準確識別出客户為非本人,並快速給予櫃員警示,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降低業務風險。另一方面,用於電子渠道的身份核查。如江蘇銀行直銷銀行,推出人臉識別系統,利用手機攝像頭自動採集、檢測和跟蹤客户臉部精確的生物特徵,甄別出客户的身份信息,並對客户註冊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驗證。

  二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刷臉取款”。如在中國農業銀行自動取款機(ATM)上,點擊“刷臉取款”,進行人臉識別,輸入身份證或手機號碼及取款金額、密碼,20秒左右就能成功實現取款。該行採取用的是紅外雙目攝像頭活體檢測技術,通過分析人臉皮膚的紋理及微小動作帶來的光流場規律變化進行活體檢測,能夠攔截照片、視頻、翻拍、面具等偽“刷臉”。儘管一些銀行通過手機銀行也能實現“無卡取款”,但刷臉取款無需預約和攜帶手機,客户體驗更好。

  三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刷臉支付”。如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面向大學校園推出的“刷臉”小額支付,解決了學生羣體中小額高頻交易各種不便利的痛點,受到了年輕客户羣體的歡迎。此外,浦發銀行手機銀行採用“刷臉”方式,可將手機轉賬限額從每日5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平安銀行在用户申請貸款時進行“刷臉”,初步實現“刷臉借款”。

  同時,一些互聯網公司也積極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各種金融消費場景。如百度金融與泰康保險合作,在投保回執過程中,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人臉、證件信息識別,驗證投保人信息的真實性後,就不需要投保人多次到營業廳辦理,大大改善了客户體驗。

  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人臉識別在金融領域特別是身份驗證過程中的應用,只是多種核查手段中的一種,起到的是輔助性的作用。無論是“刷臉取款”還是“刷臉支付”,其基礎仍然還是銀行賬户。但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將對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在形式上帶來深刻變化。在當前的移動化、數字化、開放互聯的背景下,金融消費者使用銀行卡的場景可能會越來越少,“無卡化”趨勢終將到來。未來,銀行卡在身份識別和交易介質等方面的功能將進一步弱化,銀行賬户可能不再將實體銀行卡作為唯一載體,甚至將不再需要使用實體卡片。儘管銀行卡短期內不會消失,但從長期看,取款、支付、借貸等業務從“卡基”時代向“賬基”時代邁進是不可避免的。而未來,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講:銀行卡不是萬能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個賬户。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第一次正式提出“智能金融”概念。在智能金融時代,指紋、虹膜等生物特徵將可能代替銀行卡,而你憑着一張臉,將可以暢行未來,風雨無阻。聽起來很酷很炫有沒有?

  當然,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大面積應用和推廣,還需要解決技術、法律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從技術層面看,儘管相關技術日趨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風險隱患。而且,正因為生物特徵具有唯一性,相關信息和數據一旦被盜用,就難以重建,不像密碼那樣可以直接修改,其後果可謂嚴重。2015年5月,央行發佈《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户的指導意見 (徵求意見稿)》,但到目前為止,這個指導意見尚未出台。而在“刷臉”過程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如何採集生物特徵信息、保護個人隱私,還需要在法律上進行規範和約束。

  講真,在對“刷臉”技術的狂熱中,我們需要保持一份冷靜。而新技術、新產品,也需要在便捷性和安全性找到平衡點,如此才能行穩致遠。(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董希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近著《有趣的金融》。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84 字。

轉載請註明: “刷臉”滲入金融服務領域,未來還需要銀行卡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