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第3806期:電影票價裏暗藏一筆5%的基金,到底用在了哪裏?

  導語

  想一下,你花40元購買一張電影票,裏面有5%的錢,上繳了一個你從來不知道的基金——更不可能知道錢是怎麼花的,你是什麼心情?這個基金叫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詳細]

  要點速讀

  1

  2016年這筆基金的收入將近20億,它造成的負擔是顯然的。由於其使用階段一直不公佈明細,“用之於電影”存疑。

  2

  該基金是電影計劃經濟階段的產物,它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討論廢除問題。

  3

  隨着電影市場壯大,5%從一筆小錢變成大錢

  從1996年起,“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的比例,固定為票房的5%,20多年了,一直在持之不懈地收取。1996年,全國電影票房11.5億(還比不上現在一部什麼什麼囧的票房);2016年,全國電影票房457億。這筆5%的基金,也從年入0.5億,變成年入20億。

  一年20億的基金,絕大多數消費者不知情,這事兒本身已足夠奇怪。而且這個基金的地盤越來越大,2015年,新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實施,相比於老版,5%的比例無增無減,變的是徵收範圍。老版只規定對縣及縣以上城市電影院徵收電影專項基金。但隨着二、三線城市成為電影票房的新票倉,鄉鎮乃至鄉村的電影院開始勃興,新版徵收辦法把縣以下電影院也列入了徵收範圍。

  這筆大錢給各方都造成了沉重負擔

  不管票價怎麼變,不管每年的電影市場行情如何,反正5個點的提取比例不會少。而票房收入,主要是影院和片方分。這兩家都對此頗有微詞。

  據某家影院總監介紹,“票房是影院的主要收入,但票房中有8.3%需繳納電影專項基金和相關税款,同時還需根據分賬比例,將剩餘票房中的43%交付給片方,隨後會有20%被用於繳納房租,在最後僅剩的約20%票房中,還有水電、人力等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影院單靠票房收入很難獲利”。所以,這才有了電影院“主要靠賣爆米花賺錢”這一説法。

今日話題第3806期:電影票價裏暗藏一筆5%的基金,到底用在了哪裏?

  各影院對5%的提成非常不滿,造成了比較大的經營壓力

  至於片方,馮小剛曾經吐槽,以他作為股東的一家電影企業為例,一年繳納的電影基金這一項費用,與其利潤相比,佔5成。“效益最好的電影企業,尚且不堪重負,可想而知其他電影企業發展的艱難。”

  有人認為,無論是國產電影還是外國電影,5%的電影專項基金都是必須上繳的。在電影專項資金裏面,外國電影的貢獻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這其實是“抵制好萊塢”,發展國內的電影產業。這一論調非常可笑,如果説“對進口車徵收高額關税有利於保護國有汽車品牌”成立,也建立在國產車不用交關税的基礎上,而這個“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可是一視同仁的。

  “取之於電影,用之於電影”,標準是什麼?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打的旗號是“取之電影,用之電影”,取,我們是看到了,用呢?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曾表示,確立和公開補貼標準,才是電影專項基金使用辦法應該解決的最核心問題,但是目前施行的《辦法》迴避了這一點。

  在相關部門的網站上,只能找到一個把資金分配到各省的預算表,各省具體是怎麼使用的,歷年來,從未公佈過明細。

今日話題第3806期:電影票價裏暗藏一筆5%的基金,到底用在了哪裏?

  這筆基金具體是怎麼使用的,一直是謎團

  目前只知道一個基金使用的大概方向,比如改造基層電影院,扶持“配合黨和國家宣傳任務的優秀影片”,扶持優秀動畫影片,扶持“需特殊鼓勵和資助補貼的其他種類和題材的優秀影片”,正是這種表述的模糊性,也讓不少人產生了困惑。

  以改造電影院為例,可以接受資助的影院必須滿足四個條件。1,改造後的銀幕總數必須在3塊(含3塊)以上;2,改造後與改造前相比,票房收入增長;3,按規定及時足額上繳國家電影專項資金;4,及時上報票房數據。尷尬的是,“這些條件等於沒有條件”“幾乎所有影院都可以符合這個約束”“最後能拿到錢的人,都是有路子的人”。

  對於這樣的疑問,基金管理者曾經回應,補貼額度也屬於商業秘密的一部分,完全公開未必合適。

  再看對影片的補貼。這筆基金用於補貼的電影,能查到的基本都是主旋律。還有一點值得一提,近年來,文藝片成本難回收,排片低是必然,還搞出過製片人下跪等事件。此背景下,要求政府加大對國產文藝片扶持力度的呼聲越來越大,該基金管理的新規定中,也已將“藝術創新影片”納入重點扶持範圍。問題是,什麼是文藝片?誰來界定文藝片?誰來界定應該扶持的文藝片?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筆基金的經濟合理性已經不存在

  讓我們回到這筆基金產生的最開始。1991年,“縣和縣以上的城市電影院,從售出的每張電影票款中提取五分錢(扶貧縣暫提取二分錢),作為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

  之所以出台這一政策,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在電視普及、物價上漲等因素的衝擊下,電影行業陷入大面積虧損的狀態,財政也比較困難,無力扶持,便採取設立電影專資的方式,進行“行業自救”。這説明,資金的徵收有着確定的前置條件, 第一,電影行業大面積虧損;第二,財政手段失效,又不宜採用税收手段。

今日話題第3806期:電影票價裏暗藏一筆5%的基金,到底用在了哪裏?

  當時的電影票

  正如上世紀90年代設立的大量經濟類政府性基金一樣, 其合理性只在於市場配置資源失靈的前提之下,或者説產生的背景是市場經濟並未真正開展之時。一旦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運轉正常,其合理性將不復存在。

  從電影專資名稱裏的“電影事業”幾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電影計劃經濟階段的產物,現在我們的用詞早已更新為“電影產業”。就連電影主管部門內部,都有人認為電影專資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 電影專資作為政府性基金,無論是用之扶持事業繁榮,還是支持產業發展,其經濟合理性都不存在,最好的改革方式不是監督它的使用,而是徹底把它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結語

  一個從票房提取5%,數額龐大的所謂基金,對中國電影產業的幫助寥寥無幾,危害卻日漸彰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7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第3806期:電影票價裏暗藏一筆5%的基金,到底用在了哪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