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印軍被解放軍打傷,印防長:印度不會再“尊嚴受傷”

  據報道,就在中印兩軍邊防士兵互毆之後,印度國防部部長性格豪言稱,印度以後不會再"尊嚴受傷"。言下之意,就是説這次邊境士兵互毆,印度士兵在此慘敗令印度很沒面子。實際上,這也並不怪印度士兵,要知道,印度邊防士兵面對的是解放軍的"職業軍人",能夠進入邊防駐守的解放軍都是高度職業化的軍兵種和人羣,和印度"種姓制度"下隨意調動的體制有着根本不同。

以此次互毆為例,事發起因是因為解放軍首先發現越境印軍闖入中國國境一側。本着溝通為主的和平政策,解放軍首先派出一名熟悉印度國內語言和習俗的聯絡官開了一輛巡邏車前出溝通。這名聯絡官熟悉英語和印度多種"方言",能夠大致與印度邊防士兵交流。但是,印度士兵貿然動手襲擊解放軍聯絡官並且打砸解放軍巡邏車。印軍軍官擔心事件鬧大,在毆打中用盾牌保護解放軍聯絡官,但是也無濟於事,印軍士兵仍在毆打解放軍的聯絡官並導致重傷。

本來,解放軍在接回這名聯絡官後並沒有作出過激反應。但是,數日後印軍士兵仍舊越境,進入中國國境,忍無可忍的解放軍邊防部隊"當場毆打"這股越境印軍,其中72名印軍士兵被打成重傷,相關器械被解放軍收繳。按照印度媒體及其他媒體給出的消息,一名印度旅長/副旅長級別的高官因為跑的太慢被解放軍相繼毆打兩次。但是,不管怎麼説,印軍此次在與解放軍的對峙中再一次吃了虧。就在事件蔓延之後,巴基斯坦國內的媒體和論壇開始嘲諷,使得印度國內對軍方作戰能力高度不滿,這才引出辛格發表上述話語。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次對毆失利的過錯不在印度士兵,而在於印度軍方貿然調動人員進入中國境內。回顧解放軍與印度士兵的每一次肢體衝突都不難發現,印度軍隊每一次都佔據了人數上的優勢,但每一次都被數量少於己方的解放軍毆打。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印度軍方所謂的"邊境精鋭部隊"和"山地打擊軍",作戰能力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出色,很多都是印度軍方和媒體刻意的渲染。

在這樣的渲染下,印度民眾和政府普遍認為他們的邊防部隊和山地打擊軍,戰力是有保障的,尤其是山地打擊軍,斥資昂貴,裝備先進。尤其是部分種子部隊得到了歐美軍事教官的指導,一度被印度媒體吹捧為"亞洲最強軍隊"。但是這支部隊在實戰中的表現往往令人大跌眼鏡,尤其是在近身格鬥等單兵重要的技能上,連解放軍普通的邊防部隊都不如,可見印軍總體的戰力十分堪憂。

  班公湖中印軍隊邊境對峙

班公湖,中國軍隊唯一的“西海艦隊”就部署在這裏,當年洞朗事件的時候中印兩國軍人在班公湖一線也發生了對峙,對峙細節不得而知,反正中國軍隊中一名士兵的那一腳飛踹聞名全國。

5月23日,根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道,目前中印兩軍都在向對峙一線集結作戰力量,“中國軍人在班公湖、加勒萬河谷一帶搭起了數十頂帳篷”,同時“重型卡車與直升機也在拉達克(列城)頻繁出現”。此外,印度媒體甚至宣稱,“有一批印軍士兵(可能指的是印度邊境警察部隊,ITBP)被中國軍隊扣留,後經交涉才被繳械放還”、“有七十多名印軍受傷”。

《紐約時報》5月30日也報道稱,中印士兵都沒有開槍,但是在這幾次衝突中用石塊、木棒以及雙手激烈戰鬥。在冰湖(班公錯湖)旁的一次混戰中,幾名印度士兵受傷嚴重,不得不用直升機撤走。

具體實情是印度士兵越過中國實控線,中國聯絡官一個人和印軍交涉,被印軍背後突然偷襲,頭部受傷倒地,巡邏車退出搬救兵,中國援軍趕到,暴打印軍士兵,最後部分印軍士兵重傷被俘虜,幾十人輕傷後退走,中國聯絡官也已回到中國軍方駐地 。

印軍可能不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曆來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傳統,這是國與國之間軍隊與軍隊之間的道德底線,一旦這個傳統被打破會激起我方超常的激烈反應,這也是我軍義憤填膺狠揍了印軍的原因。

比如,抗戰時期,雖然我國軍隊對日本軍隊恨之入骨,但是從來不殺前來談判的日本軍人,這是規矩。

印度針對中印邊境地區搞的“見縫插針、步步為營”的蠶食戰略,可謂是一以貫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現在,都玩了好幾十年了。

中印邊境每年出事不算新聞,要是哪年不出事,反而讓人覺得不正常。每年春天雪化了之後,中印邊境都會有用石塊、木棒以及拳腳的激烈搏擊。我軍士兵由於經過木棒以及拳腳的搏擊訓練,在搏鬥中,大多數時候是佔上風的,這次只是聯絡官一個人和印軍交涉,被印軍背後突然偷襲成功,下次應該不會再發生被印軍背後偷襲的事件了。

下圖,印軍使用的狼牙棒,太狠毒,棒子上的文字顯示是印度的棒球棒改造的

根據目前已經披露了的印軍在邊境地區普遍採取的展開態勢,起碼在東部司令部麾下,印軍的邊境巡邏部隊(SSB)、印度邊境警察部隊(ITBP)、印度邊境特種部隊、印度陸軍山地打擊軍往往會平均分佈在邊境線、交通線上的一系列排級哨所、連級支撐點上,甚至以印度陸軍的補給保障能力而言,軍級只負責把補給運送到部隊一級單位,部隊以下要麼靠人拉肩挑騾馬送,要麼就對部分條件實在惡劣的哨所用“北極星”直升機送盒飯。

這種兵力部署上的一字長蛇陣嚴重缺乏組織彈性防禦所必需的防禦縱深、梯次配置、掌握較為強大的戰役戰術預備隊以組織反衝擊,真要打大了堪稱送死型的兵力部署。

不過,從有利於摩擦生事的角度,印軍這樣的抵近部署很容易“沒事找事”,有事沒事就能搞邊境摩擦,但是在戰時,等於在戰略戰術上佈置了一盤死棋,印軍這種中間空兩頭重的部署,是準備戰爭一開始就犧牲抵近的一線部隊,為三線部署的軍隊攻擊或者撤離做進一步行動的見機行事,這種一開打首先犧牲一線部隊的戰略,虧印軍想的出來。

但是相比較我軍在西藏、新疆地區當前普遍採取的“前輕後重”、機動野戰戰役戰術軍團平時往往部署在二線地域的做法,印度軍隊這種部署特別容易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搞蠶食,畢竟以印軍的兵力配置來看,一個電話就立馬拉過來一個連的人還真的不是妄想。

另外,我軍的前線機場偏少,戰時只能從臨近省份和地區調運飛機作戰,不過,目前這個問題正在解決中。

下圖,我軍的15式輕坦特別適合山地作戰,而印軍的T90式坦克不能上高原作戰

但是,印度軍隊的裝備比較落後,缺少山地機動車輛,還是靠山地步兵,機動能力差。基層部隊的裝備普遍不行,隊屬、師屬火器也都相當孱弱,其對邊境地區現地情況處置比較隨意,經常主動挑起衝突,而且上司也鼓勵他們搞出些小摩擦來,鼓勵印度軍隊前出蠶食,破壞我軍的邊境巡邏戰備公路和小型橋樑。這也是為啥屢屢出現的都是印度軍隊先鑽進我方國境、我方再還擊的原因。

印度和西方媒體近期炒作每年春天都會發生的中印邊境的拳腳搏擊,可能因為需要轉嫁民眾對疫情的關心,在當前的情況下。

當然,如果印度繼續作死下去,只要他敢作死,我們就有堅決還擊的勇氣和決心。

對於印度這個國家而言,其當下最關心的頭號熱點並非本國搖搖欲墜的新冠疫情,而是中印雙方的邊境衝突。根據印度方面的描述,這場“危機”發展至今已有近一月時間。儘管印度方面宣稱自己在這一個月內一直在很“剋制”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相關爭端,但現場事態卻在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急速惡化,這足以説明印度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絕非其所宣稱的那樣單純。

所以我們不禁想問,印度當局這次究竟打的是什麼算盤?

衝突現場視頻截圖

根據印度官方説法,事態的發展如下:5月5日,中印邊防巡邏隊在中印邊境最西段的班公湖區域發生直接對峙並迅速演化為肢體衝突;5月22日,中印邊境談判無果,中國軍隊迅速調集超5000名士兵進行施壓。

到5月25日,印度官方進一步宣佈,中方已經越過雙方實控線超五公里,“摧毀”了印方哨所與橋樑,帶來了大量工程設備打算在此修築公路並“永久”駐紮;26日,印度總理莫迪就此召開國家安全會議,並最終決定印度將堅持以外交途徑解決相關爭端,同時在邊界保持強硬的軍事姿態以防不測。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很明顯的結論,那就是印度方面一直在刻意扭曲和誇大中方的合理鬥爭,將自己渲染成一個被中國欺負的“受害者”:印度堅持以外交途徑解決相關爭端,這體現了印度維護國際和平大局的“剋制”,而在邊境保持強硬軍事姿態,那不過是在“捍衞”本國的“領土主權”。

印方士兵

根據印方的説法,本次衝突“只不過”是印度出於“促進邊遠地區發展”的需要,在實控線己方一側從事公路修建活動,結果卻遭到中方的“橫加指責”。看看,和2017年相比印度人在搞事的時候,連藉口都懶得再重新想一個。

那麼,在這個印度經濟連續幾個季度萎靡不振、新冠疫情又山雨欲來的特殊時刻,印度當局為何反而還要主動招惹自己的鄰居中國?

印軍蘇-30已多次進駐藏南前線機場

首先,其實在邊境修路、搭橋、建機場,以此鞏固自身控制能力這種事中印雙方都一直在做,但顯然無論是從國家財力還是地理環境上,印度相對於中國都處於大大的劣勢。而既然光明正大的“比賽”比不過,那麼玩點陰的自然就成為印度人的上上之選;

其次,印度經濟連續幾個季度的萎靡不振與新冠疫情的山雨欲來,恰恰成為莫迪當局在邊境搞事的最佳動機。畢竟當國內矛盾無法調和且開始集中在統治者身上時,對外發動戰爭就是轉移矛盾的最佳選擇。尤其考慮到印度本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是相當嚴重,稍微在中印邊境搞點事情就足以讓莫迪再苟延殘喘大半年;

出於地理原因,印度在藏南進行基建比中國更容易

如果把視野放大,從整個南亞地區的地緣戰略局勢來看,印度自説自話的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早已世人皆知,所以當中國在近幾年逐漸加強與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印度“傳統勢力範圍”內的國家的友好往來時,印度人當然是急得不行。

於是印度人放眼周邊,在中印邊界開闢“第二戰場”自然就成為一個頗為不錯的“圍魏救趙”之選。尤其考慮到班公湖地區的紛爭直接關聯到克什米爾衝突,印度人當然巴不得把中國也拉進南亞火藥桶中,利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地理優勢擊敗中國。

但不幸的是,哪怕是從印度自己的報道來看,中國方面的果斷應對顯然並沒有讓印度方面的這種小算盤得逞,反倒是印度自己開始顯露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跡象。所以接下來印度該如何做呢?是冒着打全面戰爭的危險繼續變本加厲,還是認清形勢及時進行“止損”?莫迪們,我們期待你們的回答。

隨着時間的推移,由印度單方面炒作的中印邊境“班公湖-加勒萬河谷”對峙事件正在迅速發酵,在27日,印度方面更是宣稱中國已經在該地區部署了超5000人的龐大兵力,將這一事件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但面對中方的“咄咄逼人”,印度方面似乎卻在刻意保持一種“剋制”的姿態,一名印度官員憂心忡忡的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強硬”讓這場危機比2017年的洞朗危機更加危險。

中印邊境談判會場

根據印度方面的官方説法,從5月5日起,印度邊防巡邏隊與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最西段的“班公湖-加勒萬河谷”地帶發生直接對峙與肢體衝突,導致雙方數十名士兵受傷。在22日和23日,印度方面與中方邊境部隊談判無果後,中國軍隊迅速調集超5000名士兵進行施壓,使得局勢迅速升級。

印度總理莫迪隨後於5月26日與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國防參謀長拉瓦特上將等印度國家安全高級官員討論了這場對峙。而根據印度方面的宣稱,這場會議最終決定訴諸外交途徑,同時在邊界保持強硬的軍事姿態以防不測,表現了印度方面的“剋制”。

印方拍攝衝突截圖

似乎是作為證明,印度官員還闡述了導致衝突產生的原因,那就是為了促進偏遠地區的發展,印度政府於近期在加勒萬河谷谷口附近修建了一條新的公路和橋樑,結果就導致了中方的不滿。

總而言之,這是一場由於中方過於神經過敏導致的一場“誤會”,我們印度的表現很合理很剋制,一切的責任都在中方。

弔詭的是,似乎是為了證明印度官員此言不虛,就在5月27日,一名自稱是印度情報系統高級官員的網友在印度網絡上貼出一份更加嚴重的“事實”。此人宣稱,首先,本次衝突並非如公開新聞所説始於5月5日,而是早在4月份的第三週,也就是喜馬拉雅山脈大雪封山季節結束後,而且是“中國軍隊率先挑起的”;

其次,就在同一時間,中國軍隊突然在衝突地帶附近地區展開多場大型軍事演習,甚至連空降兵部隊都特意千里迢迢從中國東部調往西藏參加演習,這也是中方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集結5000兵力的真正原因。這表明此次衝突並非常見的偶發性邊境衝突,而是中方“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系統行動;

衝突截圖

再次,在中方的這種“突然打擊”下,印度邊防部隊措手不及被迫後撤,這一個月來已經丟失35平方公里的地盤,可謂“損失慘重”。並且由於衝突核心“班公湖-加勒萬河谷”地帶靠近印巴實控線最重要的紛爭點——錫亞琴冰川,這對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總體佈局也造成了嚴重威脅。

總而言之在這位印度“高級情報官員”的描述下,中國甚至都已經不是“神經過敏”的邊境麻煩製造者,而是早已變成如冷戰軍事電影中的終極大BOSS一般的狠角色。

衝突截圖

那麼事實真的如印度方面所説那樣嗎?

其實只要有人看過“班公湖-加勒萬河谷”地帶的實地照片就會明白,那裏完全就是個如月球表面般的荒涼地帶,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印度官員所謂為了“促進偏遠地區發展”才修建公路純粹是子虛烏有的謊言。

另外該地帶本身處於阿克賽欽地區的核心,而阿克賽欽地區本是我國的固有領土,印度軍隊能出現在那裏完全是歷史原因造成的非法現狀。所以既然印度軍隊本身在該地區的存在都是不合法的,那麼印度人哪來促進該偏遠地區發展的合法性?

所以説白了,這條公路其實就是為了確保印度軍隊在該地區的對華優勢才修建的,本身就是心懷惡意。再加上這裏本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修建公路本就是非法行為,所以我們對其進行阻止,完全合理合法。

衝突截圖

印度人故意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純粹就是為了佔據國際輿論制高點,爭取國內外的輿論同情。但對此我們想説的是,不管你們印度人怎麼裝“純”,你們在中國領土上從事非法入侵活動已經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我們會動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捍衞中國的領土完整與國家安全。

在這一點上,國際輿論和國內民眾的鼓譟可幫不了你們。(大國前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58 字。

轉載請註明: 70多印軍被解放軍打傷,印防長:印度不會再“尊嚴受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