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2020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具體到濟南,50個項目(片區)已全部開工,改造面積605.88萬平方米。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發現,濟南部分老舊小區上下水、採暖等設施多有不足,車位、電梯等更是稀缺,與新開發小區差距巨大,更與濟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定位不符,升級改造已是箭在弦上。

  好在目前不少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正是居民急需的基本生活配套。此外,山東還啓動了老舊小區改造“4+N”籌資模式試點,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升級改造已箭在弦上

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圖片説明:王官莊小區八區樓房平房交錯,內部路面一側已停滿了汽車)

  “找個車位像是撞大運。”談及老舊小區的生活體驗時,濟南市民柳先生如是對經濟導報記者抱怨。

  去年,為了方便孩子求學,已在華皓英倫聯邦置業的柳先生,又住進了位於甸柳新村一區的自家老房,結果突然不適應了:“多年前住在這裏時,停車還沒有這麼不便。”他表示。

  除了停車,沒電梯也是問題:“我家住4樓,70多歲的母親上樓挺費勁,要是拎點東西就得歇兩氣兒。”

  一天,柳先生還在業主羣裏看到了一條信息:“旁邊那棟樓,上下水道建在一起,結果下水道堵塞、生活污水外溢,把出自來水的上水管道泡了,這讓人怎麼吃水啊?”這條信息看得他起了雞皮疙瘩。

  “差距是全方位的。”在對比了新開發小區和老舊小區之後,他如是説,“除了停車問題,上下水、電梯、寬帶等基礎設施,老舊小區都有所欠缺。”

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圖片説明:王官莊小區八區的大部分居民享受不到集中供暖,圖中管線則“過小區而不入”)

  經濟導報記者的走訪驗證了上述判斷。20日,在入圍山東省“4+N”改造融資模式試點的王官莊小區八區(下稱“八區”),有居民向經濟導報記者表達了對採暖問題的關切:“我們盼了多少年了,希望今年能用上集中供暖吧!”而在另一處入圍試點的小區——東源路片區某小區(下稱“東源”)的物業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他們小區最大的問題是行車道過窄,“居民在一側停上車後,上百米的車道因單側通行無法會車,同時進出就會‘頂牛’。”

  同樣是在去年,《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提出,濟南要成為“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圖片説明:小區升級改造已提上日程)

  “老舊小區生活設施匱乏、環境較差,已經不符合濟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定位了。”山東師範大學房地產系兼職教授、經濟導報特約評論員呂兆毅如是説,“所以,濟南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破解“資金不足”與“花不出去”

  為了讓老房子能住,柳先生花了不少錢:“牆面得粉刷,防水得重做;因為廚房沒有水,我還改造了上下水,水道拐了個彎加了個地漏。”

  可以想見的,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更需要大量資金。

  以王官莊八區居民最關心的採暖問題為例,該小區項目建築面積73417平方米,以每平米100元費用計算,就超過700萬元;如果每個小區升級改造都需要700萬元,單單濟南的50個小區就需要3.5億元。而據瞭解,2020年山東省級財政多渠道籌集的、支持全省(不含青島)改造城鎮老舊小區的資金,總計25.6億元。

  而在八區居委會,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八區項目還涉及公共設施升級、路面平整、下水道疏通等一系列工程;如此看來,若單純用財政資金來改造升級老舊小區非常窘迫。

  而在東源,物業工作人員介紹情況時還透露,小區路面要拓寬,綠地面積必須縮減,“但現在一樓住户對此持反對意見,所以工程無法開展。”

  除了路面拓寬,該小區不少業主還希望加裝電梯,“但部分一樓業主,以影響採光、佔用綠地、房價相對縮水為由,拒絕大部分業主加裝電梯的訴求。”該工作人員表示。

  “被列為試點小區後,無論是拓路面還是加裝電梯,財政都能為我們小區埋單一部分;但業主間達不成共識,白白讓這筆資金花不出去。”這位工作人員感慨地説。

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圖片説明:東源路片區某小區內部道路擁堵,但一樓業主反對拓寬)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的這兩個小區,都入圍了山東省“4+N”融資模式試點,即在遵循大片區統籌平衡模式、跨片區組合平衡模式、小區內自求平衡、政府引導的多元化投入改造4種模式之外,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N”種模式,引入企業參與。八區引入了魯商集團的3000萬元投資,進行社區民生服務設施建設;東源也準備引入一家停車管理運營公司,擬投資400餘萬元建設立體停車場,為小區增加停車位120個,破解路面擁堵的問題。

  不過,社會資本如何盈利?小區升級後,資產增值又該如何分配?各當事方均以具體方案未出台為由,拒絕表態。

  先解決民生,再考慮升級

  柳先生認為,設施完善、規劃合理的新開發小區,就是老舊小區的改造方向,“要是甸柳一區有電梯、有車位、封閉式管理,像英倫聯邦一樣舒服就好了。”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王官莊八區時,發現這裏3、4層的老宿舍樓,與1、2層的平房交錯,小區內部路面一側已停滿了汽車,想要做到“有電梯、有車位、封閉式管理”,已不是“升級改造”這麼簡單的工作了。

  除了硬件建設,一些小區也在探索協商等軟性機制,力圖找尋居民訴求的最大公約數。經濟導報記者在東源的告示欄中發現了一張通知,該通知將業委會的費用收支與物業的工作成績簡單做了公開。物業工作人員表示,“只有告知業主,你的物業費花在了哪些地方,業主才會配合你的工作,也才願意坐下來商討小區改造事宜。”

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圖片説明:東園路片區某小區業委會正努力協調居民訴求權益)

  呂兆毅認為,老舊小區升級改造的,不應該只有硬件設施,溝通協商機制等軟性機制也應該同步升級。

  那麼如何將老舊小區的軟硬件標準,升級成“有電梯、有車位、封閉式管理”,還要符合濟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定位?呂兆毅表示應該一步步來,“先解決民生急需的問題,把‘雙氣’通上,把上下水管道修好。”

他認為,在解決了民生急需之後,未來在條件允許時,就應考慮將這些老舊小區推倒重建,“畢竟幾十年的老樓,還有設施欠缺的平房,既不宜居,也影響市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4 字。

轉載請註明: 老舊小區改造先從哪下手?社會資本來了利益咋分?來看調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