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今年以來,全省共發生11起火後泥石流災害,呈現頻發、多發態勢,防災形勢嚴峻。
森林火災誘發泥石流的幾率有多大?如何科學認識它?記者採訪了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高速鐵路安全運營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胡卸文。
規律:今年四川發生率達70%,火災後5年都高發
記者:森林火災與泥石流的關聯度有多大?
胡卸文:火後泥石流是發生在火燒跡地、與森林火災有關的一類特殊泥石流災害。我們收集了全世界森林火災易發區的數據,在美國,約35%-40%的火燒跡地會發生泥石流災害。我們從2014年跟蹤研究,不完全統計,中國的發生概率大概為50%左右,而今年四川的發生概率高達70%。
記者:為什麼四川的火後泥石流發生概率較高?
胡卸文:火後泥石流受到地形、巖性等地質條件影響。四川的森林火災主要發生在山區,山高坡陡,進入汛期,遇到短時強降雨,火燒區一旦有匯水條件就容易發生泥石流。另外,火後泥石流還與森林火災的強烈程度有關。火燒了以後灰燼蓋在上面,雨水沖刷下,就會形成坡面徑流,轉化為山洪泥石流。今年西昌、木裏等森林火災相對嚴重的區域都發生了泥石流災害,並且多次成災。
記者:火後泥石流災害的影響力有多大?災害會連年持續發生嗎?
胡卸文:四川地質災害多發與幾次強地震有很大關聯,地震後的15年都是地質災害高發期。火災發生後,泥石流災害也有一個高發期,我們從2014年跟蹤了甘孜州鄉城縣的火後泥石流災害發生頻率,發現在火災後的5年內都是泥石流的高發期。後期,隨着植被恢復,泥石流發生概率逐漸降低。
防災:早轉移早避讓,提早佈局應急治理工程
記者:火後泥石流的防災難點是什麼?
胡卸文:我們研究發現,火燒之後,位於灰燼以下的火燒跡地坡殘積土壤層,像一個殼蓋在坡面上,雨水滲不下去的。只要有降雨,坡面就會快速匯水形成坡面徑流,暴發首次泥石流災害,隨後可能還會誘發垮塌、滑坡,最終形成多次泥石流災害。已有研究證明,火燒區發生泥石流所需降雨閾值明顯降低,因此短時間集中降雨即可能誘發災害,如果防災人員參照以往的防災經驗,就可能判斷失誤。
記者:在火後泥石流防治中,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
胡卸文: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字“早”。今年涼山多次發生火後泥石流災害,但是沒有人員傷亡,靠的就是早轉移、早避讓。
在有條件的地方,還應該提早佈局防災應急工程,進一步增強防災能力。
西昌就是一個典型。西昌經久鄉火災發生在3月底,4月初就啓動了針對火後泥石流的防治工作,通過排查,將過火區域分為重度、中度、輕度三個危險區域,分門別類開展治理,趕在汛期來臨前,對瀘山63條沖溝實施了溝道臨時防護攔擋及火燒跡地坡面撒播草種綜合措施,還對其中威脅程度大的15條沖溝實施了攔砂壩等應急搶險治理工程。前不久西昌經歷了3場強降雨,我們到現場實地考察,發現灰燼、殘枝樹幹及泥沙等泥石流堆積物都被攔住了,有效保證了溝口羣眾的安全。
工程治理並非一勞永逸,在高發期裏,還應該加快生態恢復與治理,做好清淤工作,綜合考慮避讓搬遷。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災害的影響。(記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