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一生中最突出的貢獻就是他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新加坡這個小國中,擁有華人,馬來人,印尼人,歐裔人這四大文化截然不同的民族,同時他們的民眾信奉的不僅是世界三大宗教,還要加上一個印度教和“儒教”,相比東南亞的其他國家,新加坡在處理這樣複雜的情況時,表現的不是好一星半點,而好太多,這其中有很多經驗是值得很多國家尤其是他們的鄰國學習的。
在新加坡,華人是佔77.5%的主體民族,大部分的新加坡政治人物又都是華人,很多富商也都是華人,這樣雖然於整體來説是穩定的,但是卻容易產生一個問題——大民族主義。李光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謂煞費苦心。
他提出了兩大相互關聯的概念,一個是“複合型民族”,一個是“新加坡”人,也就是説,無論你是華人還是馬來人,你都是新加坡人,你必須首先是一個新加坡人,然後才是華人或者馬來人,你必須放下你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民族情感,去追求一種跨越種族的共同情感。
上世紀中期的馬來西亞,“馬來人至上”的觀念非常流行,整個馬來西亞,馬來人是主體,而新加坡這個華人佔據主體的國家是一個異數,馬來西亞為了鞏固馬來人的主宰地位,在1965年把新加坡強行從馬來西亞中開除了出去,當時的新加坡一個混亂的蕞爾小國,沒有資源沒有土地,一下子就陷入了一股巨大的集體危機中,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新加坡還應不應該存在,這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1966年2月中旬,李光耀在南洋大學的畢業大會上説道:這幾百萬的中國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我的答案是: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社會,一個種族幫助並尊重另一個種族……如果我們是一個華人沙文主義的國家,那麼我們只會失敗,新加坡會被徹底孤立起來……我始終認為,與其是我們是華僑,不如説我們是華裔,中國是中國,而新加坡是新加坡,我們(華人)需要牢牢佔住東南亞的這一角,但是我們也必須平等,多元地構建我們的社會。
為了消滅“華人沙文主義”,塑造多元文化,培養國民做“新加坡”人的覺悟,李光耀在78年再次強調説:新加坡的華人具有和中國人完全不同的歷史和經驗,所以新加坡華人不同於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