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佈《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佈局建設八大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下稱“國家樞紐節點”),構建全國算力網絡體系,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
這意味着成渝正式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對於成渝等用户規模較大、應用需求強烈的節點,《實施方案》要求重點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佈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滿足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
國家樞紐節點為何會選擇成渝?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哪些意義?
對此,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在成渝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與成渝地區的多重優勢緊密相關。
一是區位優勢。相較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樞紐節點,成渝樞紐節點位於中國西南腹地,能夠輻射中西部數據中心區域,具有戰略區位優勢。
二是樞紐優勢。成渝地區網絡基礎良好、算力規模領先,具有帶寬和時延保障,有利於統籌調度西部富餘算力。
三是數據優勢。成渝地區整體經濟體量突破7萬億元,數據應用場景豐富,“活”數據供給充足,可以有效支撐“數據靶場”建設,在日常充分發揮數據中心應用價值。
近年來,重慶統籌佈局建設數據中心,推動數據中心綠色、集約、高效發展,承擔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試點示範改革任務,全市數字經濟近三年連續保持兩位數高增長。
同時,重慶全面實施“雲長制”,全市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比例位於全國前三,在全國率先建成“國家—市—區縣”三級數據共享體系,基本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數據共享水平居全國前列,去年還實現了數據集中存儲、數據開放利用、川渝數據共享零突破,正在積極籌建西部數據交易中心。重慶已建成投用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數字政府治理排名全國第五。
此外,重慶已建成全國首條、針對單一國家、點對點、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中新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擁有西部唯一跨境數據專用通道樞紐節點,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城市,5G基站建設居全國第一梯隊,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五大國家頂級節點之一。
事實上,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加快推進,這已不是成渝首次聯合獲批國家重大項目。
3個多月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極”列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羣。
而在更早前,重慶、四川也同時被確定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從交通樞紐到算力樞紐,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數字經濟發展,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國家重大項目在巴渝大地落地生花,川渝合作進入嶄新階段。
上游新聞記者 張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