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航大省”躍向“通航強省”

從“通航大省”躍向“通航強省”

首次完成我國對珠峯及周邊區域高精度航空重力和遙感測量的“航空地質一號”。 本報記者邵國良攝

一個月前,我國首次完成對珠峯及周邊區域的高精度航空重力和遙感綜合測量,為珠峯測出了更精準的“身高”。執行這次任務的“航空地質一號”是全球首架大集成航空物探遙感綜合調查飛機。但很少有人知道,負責託管運營這架飛機的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一家地地道道的龍江企業。

我省通用航空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六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通航大省”。“十三五”期間,黑龍江通航產業更是迎來快速發展,無論是通用機場建設、企業發展、運營管理和服務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正向“通航強省”大踏步邁進。

通航大省兩翼齊飛

“黑龍江目前擁有通航機場86個,全國數量第一;農業航空作業年飛行1萬小時左右,佔全國的30%;航空護林年均飛行3000小時左右,約佔全國的20%;是名副其實的通用航空產業大省。”民航黑龍江監管局副局長李亮接受採訪時,開門見山對我省通航產業給出了清晰的定位。

記者從省工信廳瞭解到,通用航空產業是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四大板塊的全產業鏈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具有產業鏈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

在研發製造上,我省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用直升機製造基地、航空鋁鎂合金加工基地和航空複合材料生產基地,行業產值規模達到180億元。省內擁有哈飛和東安等龍頭企業和90餘家配套製造企業,以及中國航空氣動研究院、哈工大、玻璃鋼研究院等先進研發機構,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形成。

在市場運營上,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5家通用航空公司及一家非經營性通航單位,有通航飛機163架,年累計飛行3萬餘小時、7萬餘架次,佔東北地區運行量六成以上。“其中兩家是上世紀80年代誕生於龍江大地的中國飛龍和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前者是國內資質最全、作業範圍最廣的通用航空公司,曾為汶川賑災、國慶閲兵、G20峯會等多個重大事件提供飛行服務,後者則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林專業通用航空公司,農業作業能力超過2000萬畝,作業面可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區。二者既是龍江通航產業發展的見證者,更是龍江通航產業不可或缺的攻堅力量,可謂兩翼齊飛。”李亮介紹。

在綜合保障及延伸服務方面,全省共有運輸機場13個,通用機場已達86個,其中6個為A類機場。2019年投入運行的黑龍江飛行服務站,既是東北地區首家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也是民航局備案的A類飛行服務站,可為省內外39家通用航空運營企業、97家護林農化機場、近200個手機用户提供飛行計劃受理、航空情報服務、航空氣象、低空監視、告警和協助救援等服務。

多態作業破解瓶頸

雖然擁有深厚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但作為“通航大省”,我省通用航空尚面臨“大而不強”、“有規模、缺效能”、通用航空潛在需求旺盛與基礎保障供給不足矛盾依然突出等瓶頸問題。

“最突出的就是業態結構失衡的問題,我省通航運營集中於傳統的航空護林、農化作業領域。近年來隨着域內新公司的成立和域外企業的進入,有限的蛋糕被不斷瓜分,省內公司作業量大約只佔一半。亟待開發低空旅遊、應急救援、航拍航測、特種勘探等新興業態。”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機場分公司經理孫輝這樣説。

“現有通用機場佈局不合理,基礎設施相對較差,也限制了通航業務發展。”李亮介紹,現有通用機場建立時主要考慮農林作業服務的便利性,大部分遠離居民集中區,難以有效滿足居民出行需求。全省通用機場中只有11個跑道長度在900米以上,且缺乏旅客服務設施,供油、安防等機場功能體系不完善,導致服務地方經濟及區域開發的協調性不足。

“此外,黑龍江是全國最早開通短途運輸飛行的地區,發展較快,2019年通航短途運輸飛行共運送旅客1.3萬人次左右。但從完善通航航線網絡的角度考慮,我省急需一個新的通航樞紐機場。”李亮解釋説,我省各通航機場只有能夠連接運輸機場進而連接哈爾濱的樞紐機場,才能真正發揮以點帶面、集散旅客的作用。但一架通航飛機的起落,往往需要佔用三個航班時刻,眼下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航班時刻已經飽和,謀劃建設一個能為通航提供充足資源的樞紐機場應儘快提上日程。

規劃先行由“大”變“強”

“十四五”是黑龍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龍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全面發力的重點時期,也是我省通用航空產業提質增效發展的關鍵期。

為加速推進我省早日由“通航大省”躍升為“通航強省”,《黑龍江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黑龍江省通用機場建設規劃(2020-2030年)》等文件的出台已提上日程。

記者從省發改委瞭解到,到2025年,我省將建設具備短途運輸功能的機場35個,其中新建A類通用機場19個。到2030年,建設具備短途運輸功能的機場29個,其中新建A類通用機場21個,基本形成佈局科學、覆蓋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現代化通用機場體系,形成東部三江平原通用機場羣、南部東南山區通用機場羣、西部松嫩平原通用機場羣以及北部大、小興安嶺山區通用機場羣這四大機場羣。

在人才培養方面,北大荒通航計劃三年內培訓量達到年可培訓飛行員300名、年培訓飛行量達5萬小時以上。中國飛龍飛行學院則規劃到“十四五”末,實現年培訓學員500名以上、年飛行量超過12.5萬小時,僅兩家龍頭公司就可實現年培訓飛行員800名。

“為了促進通航產業的科學、持續、安全發展,我們民航黑龍江監管局也在不斷進行‘放管結合,以放為主’的監管試點探索。一是放寬了通航企業市場準入門檻,取消了登記前置審批、航空器引進備案審查,放寬了籌建限制。實施了經營許可和運行許可‘兩證合一’的聯合審定,簡化申請材料14項,審定時間由近半年縮短為最快15個工作日。二是重新定義和劃分了通航運行種類,放鬆私用航空器管制,重點把‘載人經營’類通航安全管住管好。”李亮認為,監管層面的變化也將助力黑龍江通用航空產業快速、健康、科學、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程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通航大省”躍向“通航強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