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中一盒點心為什麼成了白大爺過不去的火焰山?
《大宅門》中白穎園一盒點心三步操作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傻大爺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中》有一句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被用來形容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難,很多問題經過努力最終都能得到解決。
然而電視劇《大宅門》中白家大爺白穎園的心中卻有一座一直逾越不了的火焰山。這座火焰山看似是那一盒小小的點心,背後卻是一顆渴望得到母愛的心。
1、
劇中的對白穎園和母親的關係可以説是以送點心開始,以送點心結束。
第1集從宮裏問診回來的白穎園拎着一個點心匣子興沖沖地走向母親房中,看到母親正在和算卦的瞎子説話,直接掏出一塊點心遞給母親讓她品嚐誰知母親不耐煩地説不喜歡吃點心。
可是後來,白家老三白穎宇也來了,拿了同一家的點心,結果老太太卻吃了,大爺再次遞過去自己的點心,得到仍然是拒絕,老太太一邊嘴裏嚼着點心,一邊和他説:“我不喜歡吃點心”。
哪裏是不喜歡吃點心,明明就是不喜歡吃你拿來的點心。
到第16集,二奶奶在老太太彌留之際冒險將大爺叫來讓母子們見上最後一面。此時,老太太氣若游絲,老大手提一盒點心,希望母親能吃上一口,可是老太太除了看了老大一眼,喊了一聲老大就再沒有反應了。這邊白大爺已經淚流滿面,只好掰了一小塊點心,放在母親的嘴裏。
老太太的嘴始終沒有動,老大最終也沒有看到母親吃下自己親手喂的點心,轉身離去時卻聽到老太太沒了的呼喊聲。
至此,對老大和母親關係的描述也就結束了。
一盒點心也就成了白穎園心中永遠過不了的火焰山,自己多年默默地付出自始至終沒有得到母親的認可。
一句話,白大爺心裏苦卻説不出!
2、
老北京人一般將點心稱作餑餑,餑餑這個詞來源於蒙古人和滿人的語言,是麪食類的總稱,至今還有香餑餑這個詞。但作為糕點的餑餑一般就是甜食,油大糖多,又膩又甜。
老北京人不將糕點稱為點心,是有忌諱的。據説點心是對犯人進行萬剮凌遲時,家屬為了讓犯人減輕痛苦買通行刑人提前給犯人當心一刀致其立時斃命,被稱為點心。
當然,老太太不吃白大爺的點心和這個典故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劇中為了適應現代人的俗語,所有涉及到餑餑的東西都改成點心了,白大爺説點心,白三爺説的是點心,二奶奶説的也是點心,白景琦説的還是點心。
既然出問題的不是點心,很多人那就是老太太的偏心。
俗話説,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説老太太不偏心沒有人信。
《左傳》中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叫做《鄭伯克段於鄢》,説的就是一個老太太偏心引起的風波。這個老太太叫做武姜,她也不是普通人,是鄭武公的嫡妻。她生老大寤生時因為難產差點要了命,所以她很不喜歡這個老大,認為他是不祥之人,而她的小兒子沒有給她帶來這種痛苦,她就很喜歡這個小兒子共叔段。
但是,由於宗法制度,最終還是長子寤生繼承了國君之位,但是母子關係依然不怎麼好,她仍然不喜歡大兒子,而是想方設法的給小兒子爭取好處。
大兒子只得忍讓,希望能搞好母子、兄弟關係,但一切都是徒勞,共叔段造反了,母親武姜支持小兒子。
寤生無奈只得動用武力,將共叔段逐出鄭國,限制母親的權力,再也不想見到她。但最終,寤生還是迫於輿論的壓力,巧妙地和母親和好。
每當看到此處,我都會想武姜和《大宅門》中的白老太太何其相像,都是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對之言聽計從,而對大兒子則置之不理。
現實中,像白老太太這樣的人物又何其多呀!
3、
然而靜下心來想一想,白老太太固然偏心,那大爺是不是就沒有錯呢?當然不是。
孔子説:“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老大差就差在這個敬字上了。
設想如果是普通貧寒人家的老人,見到孩子花那麼多錢給自己買這麼好的點心,自然會感動得熱淚盈眶,咬一口點心還要囑咐兒子錢要省着花,下次不要買這麼貴的東西了。
但劇中的白老太太兒孫繞膝,衣食無憂,自然不會像普通人家的老人為了一口吃食而操心。縱然她是喜歡吃點心,但遠沒有到飢不擇食拿來就吃的地步。
白大爺進屋時,老太太正在給白景琦算卦,一門心思都在算卦上。此時白大爺上來把點心匣子放在桌上,讓老太太吃塊點心。老太太説不吃,不知道大家觀察白大爺的臉色沒有,立即發生變化,擺出一副臭臉,還好一小會兒就收起來了。
母親不吃,他只好坐在旁邊,然後就掏出一塊點心,打斷老人的活動,又一次催促老人快嘗一口,結果惹得老太太老大不高興,直説不吃不吃。
究其原因,白大爺成功地把自己家過成了窮光蛋(這一點看看看後來白大爺入獄後,二奶奶去他家找衣服),認為把自家人捨不得吃點心孝敬老孃,肯定會得到讚許。
但老太太不知道這些,她要的不是你覺得,而是我覺得。
相對比起來,老三做得就好多了。
他進來後,沒有直接讓老太太吃糕點,而是先聽了一會兒瞎子算卦,然後掏出點心徑直放進自己的嘴裏,説這點心味道不對,肯定是加桂花了,讓老太太嘗一下,結果老太太説不是桂花是蜂蜜,老三順勢又拿出一塊,老太太嚐了後説雞油做的。老三順勢誇老太太見多識廣,整個過程可謂一氣呵成。
而在老太太吃老三遞來的點心時,老大又傻傻地舉着自己的點心遞了過去,這又犯了一個錯誤:東施效顰。
最後老太太煩了,説不吃不吃,最不愛吃點心了,快拿走。
老大氣不過,拿着點心出了門,順手交給下人,先是説扔了,然後又讓去餵了狗。
這是老大犯的第三個錯。
給母親點心,母親不吃,立馬擺臭臉,再三得到拒絕,就要把送給母親的點心餵狗,我沒有看到老大的敬在哪裏。
何況在大家族裏,主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下人看在眼裏,成為他們聊天的談資,最終一大家子都就知道了。讓把給母親賣的點心餵了狗,這事怎麼説都不會好聽,傳到老太太耳朵裏會是什麼樣就可想而知了。
4、
老大幹這種自以為是的事情不是一次。
接下來,他又幹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給老母親送上了一把夜壺,一把定製的敞口夜壺,結果被摔得粉粉碎。
夜壺是供夜間起夜用的,有一個凸出出來的長嘴,給男士提供方便,因此幾千年來也成了男士的專利,沒見哪個女人嚷嚷着要用夜壺的。前幾年話題性很足的女士立便器這幾年也不火了,説白了就是與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
老三媳婦兒説給老三聽的時候,老三開始不信,説媳婦兒是瞎説的,後來看媳婦是認真的,才信了。可見,這件事多麼的荒唐,老三都不敢信這是真的。
白老太太怎麼能接受這樣的一個東西呢?顯然大爺又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了。
如此下去,母子關係怎麼能不惡化呢?
老太太最後彌留之際,白大爺又拿了一盒點心,希望母親吃一口。豈不是對這麼多年自己付出沒有得到認可的不甘心呢?但是這種強加於人的做法就能奏效嗎?
佛經上説:愛慾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慾念對於人來説,就猶如手中的火把。如果不擅於利用這種慾望,那麼這種慾望就會變成逆風而行的火把,恐怕會反過來燒到自己的手。
如今,白大爺有很強烈的孝敬母親的慾望,可是他的這種慾望成了魔怔,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孝敬母親,並讓母親接受,最後當然失敗了,被別人稱為傻大爺也就不足為怪了。
強加的愛,就如同強扭的瓜一樣不甜。
所以,不要將自己的愛強加給別人,哪怕是自己的親人!
你是怎麼看劇中白大爺這個人呢?歡迎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