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次衝上了熱搜。同樣是在上海,這次不是因為台上熱舞的 CEO 馬斯克,而是因為站在車頂的維權者。
4 月 19 日,2021 上海車展上,一名女車主身穿印有“剎車失靈”字樣的 T 恤,站在車頂大喊“特斯拉剎車失靈”,隨後被工作人員提着手腳抬走。
近年來,上百名特斯拉車主經歷了“剎車失靈”的驚險時刻。對於頻頻發生的消費者維權事件,特斯拉的回應模版可謂驚人的一致:有問題的是駕駛員,他們誤操作、超速、踩剎車較輕…… 甚至,特斯拉曾將一次車輛斷電無法啓動的責任歸咎到國家電網。
特斯拉給出的原因五花八門,背後始終圍繞着一個核心:車沒問題。但作為行駛數據的唯一掌握者,特斯拉從未向車主們、監管部門以及公眾給出任何事故車輛的數據報告。甚至在 2020 年,某些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中,事故車輛的行駛數據出現了丟失或被刪除的情況。
就在女子車展維權次日,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警方稱將對特斯拉發出搜查令,獲取在得州發生事故車輛的所有數據。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人們對於特斯拉官方給出的事故解釋,信任度都降到了冰點。
昨日(4 月 20 日)晚間,特斯拉發佈了致歉聲明,態度也從“決不妥協”變成了“盡全力滿足車主訴求”,但對公開事故車輛數據仍隻字未提。
隱秘的數據回顧過往特斯拉因剎車失靈導致的事故,問題的關鍵都在於數據,因為這幾乎是判定事故責任的最好的事實依據。
如滴滴順風車事件、貨拉拉女乘客跳窗事件中,民意的沸騰點、企業的整改方向都圍繞着上線全程錄音功能,以獲取車內的具體情況這一方向。
據瞭解,特斯拉車輛的行駛數據,目前只能通過特斯拉後台查看,車主無法獲取,政府相關部門也較難對此做出監管。這就導致剎車失靈、突然加速等事故發生後,最終解釋權往往只歸特斯拉所有,造成眾多特斯拉車主維權難。
針對此次車頂維權案件,鄭州市場監管局新聞宣傳處負責人回應,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分別於 3 月 15 日、3 月 18 日、3 月 24 日三次組織投訴人和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鄭州)有限公司進行調解。投訴人(即本次車頂維權主人公)要求“提供車輛發生事故前半小時完整行車數據”。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鄭州)有限公司因擔心數據被當事人用來炒作宣傳造成不良影響,拒絕提供相關數據。
諷刺的是,特斯拉曾在 3 月 14 日發佈的《關於海南碰撞事故的説明》中明確表示,在遇到執法和監管機構調查時,均會完整、真實的提供車輛相關數據。
關於行駛數據,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核心是,特斯拉是否有權處置車主的行駛數據,這項數據到底是歸於特斯拉公司,還是歸車主自己。
對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徐永興律師對搜狐科技表示:“車主行車數據一方面如實記錄車輛的運行狀況,另一方面還涉及車主出行地點等個人隱私。行車數據的到底屬於車主,還是屬於特斯拉公司,目前屬於法律的空白地帶。”
在此之前,特斯拉也曾用“數據丟失”“雲端數據消失”等理由回應事故車主的質疑,甚至有事故車主發現“行車記錄儀相關數據被刪除”。可同樣是在上述提到的《關於海南碰撞事故的説明》中,特斯拉曾表示,車輛數據是由車聯網關讀取車內各部件信號並加密存儲,存儲後的數據採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刪除相關數據。
關於事故車輛數據被刪除的問題,一位汽車行業技術從業者對搜狐科技表示:“這就是搪塞,數據是不會丟失的。不過,在這件事上,特斯拉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即使數據是編輯過再給你的,你也什麼辦法沒有。”
在徐永興看來,特斯拉公司作為車輛的生產廠家,既然強制車主同意收集車主的行車數據,那麼,特斯拉公司就應當承擔保證行車數據安全、真實、完整的義務。一旦發生事故,特斯拉公司應當無條件提供真實、完整的行車數據以查明事故真相,任何以雲端數據丟失、硬件損壞、系統損壞和數據誤刪等為由拒不提供完整的行車數據,都是違背誠實信用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法律後果。
而關於特斯拉數據的存儲問題,一個最新進展是,位於上海的特斯拉中國數據中心將在今年二季度建成。早在去年 6 月,特斯拉中國就曾傳出消息,中國的用户數據和認證服務、即服務器,將從美國遷移到中國。
這是效仿蘋果“雲上貴州”的模式。好消息是,將數據中心設在中國,除合規性外,還可以提高響應速度減少延遲,解決 App 連接不穩定等問題。
誰來委託第三方?除了數據問題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眾多特斯拉車主在維權過程中,都不願意採用特斯拉指定的第三方數據檢測機構。其主要原因是,他們懷疑相關數據已經被特斯拉“動過手腳”。
如本次車頂維權事件中,一位 ID 為“明天會更好的”、自稱是車展維權主人公妹妹的網友發聲稱:“2 月 21 號事故發生後,車第一時間就被特斯拉鄭州福塔維修中心的工作人員拖到了店內,3 月 4 日才取出來。我們質疑從出事到我取車的這幾天,這輛車會不會被動過手腳。”
同時,當車輛遇到事故時,特斯拉售後往往會給出“重啓可以治一切”的萬能答案。對此,上述網友也發出了“三連問”:“當系統遇到偶發性故障信息時重啓之後故障信息會不會消失?車主該如何取證?鑑定又會有何用?”
除了數據問題外,事故車主們還對特斯拉所委託的檢測機構提出了質疑。
今年 3 月,海口特斯拉車主蒙先生所經歷的“剎車失靈”事件中,特斯拉委託了海南捷安通汽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捷安通)對事故車輛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剎車系統合格。
但據搜狐科技查證,捷安通是一家註冊資本僅 100 萬元、員工人數只有 20 人(2019 年數據)的小微企業。去年,該公司還曾因拒絕賠償勞務者的醫療費用被告上法庭。在特斯拉委託檢測之時,該公司成立尚不足 4 年。
而在本次維權事件中,特斯拉曾提出委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檢測這一國家級的第三方機構進行事故車輛的檢測,但被該維權車主拒絕。張女士表示,“我們不是不同意第三方機構檢測,只是希望選擇一個專業權威的機構進行鑑定。”
“負責調解的監管局老師告訴我們,目前能做進口車檢測和鑑定的,只有一家叫‘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機構”。她認為特斯拉指定的這一第三方“很明顯不是一個專業的鑑定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隸屬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可提供安全與性能、節能環保與綠色低碳、管理提升、國際認證及培訓等各個領域的認證及相關技術服務。
據大眾網・海報新聞報道,該中心汽車部責任工程師鄭暉表示對特斯拉的事故表示檢測不了 ——“我們是認證機構不是檢測機構,我們做不了檢測。”
此外,關於特斯拉與該中心的關係,可追溯至 2016 年,當年,特斯拉曾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共同啓動 "特斯拉充電夥伴計劃"。
對於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問題,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曹書珍對搜狐科技表示:“在產品質量發生爭議時,當事人自行委託檢驗檢測機構開展產品質量鑑定的,屬於單方委託行為,除非雙方當事人有約定,否則鑑定結論對雙方當事人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只有在雙方共同指定或法院選定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鑑定,鑑定結論才具有客觀性和公正性。”
具體到本次維權事件,“如果車主不認可特斯拉公司自行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那麼這份檢測報告就只是特斯拉公司的單方行為,對車主沒有法律效力。”徐永興補充道。
特斯拉該賠嗎?根據維權車主方面表述,他們退車、退款等訴求均被特斯拉拒絕,“特斯拉高層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讓我們同意保險公司修車,修好後特斯拉再幫助賣個好價格。”
而在討論賠償問題之前,首先要釐清雙方的對於事故的責任。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曹書珍對搜狐科技表示:如果是因消費者個人操作不當或者未按產品説明操作給消費者造成的人身或財產損失,應由消費者個人承擔。
不過,退一步講,即使全部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消費者誤踩電門等因素造成,那特斯拉的態度也不應當是“決不妥協”,而是對車輛的踩踏板的設計進行反思和改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如果該事故是由特斯拉車輛問題導致的,消費者可依據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進行產品退換貨。
《規定》明確了家用汽車產品的“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包修期內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可以免費修理;在三包有效期內,如果符合規定的退貨條件、換貨條件,消費者可以憑三包憑證、購車發票等辦理退貨或換貨手續。規章規定,包修期限是不低於 3 年、6 萬公里,三包有效期限是不低於 2 年或者是行駛里程 5 萬公里。
針對於車頂維權的女士所提出的退車訴求,在《規定》中也有所體現,具體包括四種退換貨具體情形,即從銷售者開具購車發票 60 天內或者行駛里程 3000 公里之內:
1、出現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車身開裂、燃油泄漏;
2、嚴重的安全性能故障累計做兩次修理仍然沒有排除故障,或出現新的嚴重安全性能故障;
3、發動機變速器累計更換兩次,或它們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計更換兩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
4、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懸架系統、前後條、車身當中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計更換兩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
另外,《民法典》第七編關於侵權責任第七編侵權責任第四章產品責任相關中也提到,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零二條),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第一千二百零三條)。
由於特斯拉採用直營模式,生產者和銷售者為同一主體,因此需同時承擔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責任。
另外,由於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頻發,不少網友質疑有問題的不止事故車輛,這可能特斯拉車輛存在的“集體問題”。今年 2 月,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曾語出驚人地表示:“購買特斯拉的最佳時機,要麼是一開始就買,要麼等生產穩定下來再買。在產能爬坡過程中,要讓所有小細節上做到完美的確非常困難。”
對於車輛可能存在的“集體問題”,曹書珍表示:“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擴大的,對擴大的損害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或者沒有依據前條規定採取有效補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今天,特斯拉在賠償問題上再次表態:“如果是特斯拉產品的問題,特斯拉一定堅決負責到底,該賠的賠、該罰的罰。這是我們一貫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同樣是我們的態度。”
今年 1 月,國產特斯拉 Model 3 正式開始交貨,由於補貼後價格低於 30 萬,一向“高傲”的特斯拉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昨日也在上海車展上表示,二三線城市市場將是特斯拉今年的一個重點。
特斯拉開始向駛向更多的人羣。但它的制動系統似乎還沒完全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