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採砂破壞海洋生態,司法鑑定為大海“定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巨雲鵬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近年來,隨着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持續發力,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

非法採砂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特別是非法開採海砂,不僅侵害國家礦產資源,還會對海洋環境、海洋海岸資源、濱海地形地貌、沿海植被、海洋水生生物等造成巨大破壞。但如何科學評估非法採砂行為造成的損害,一直是相關案件辦理中的難點。近年來,圍繞該類案件,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不斷探索工作方法,為大海生態“定損”。

2019年,長江口發生一起船舶碰撞事故,其中一艘船上裝載了約8000噸海砂,均為非法採集而來。為了順利起訴,檢察機關委託司法鑑定研究院評估非法採砂導致的生物資源損害價值等。

“海砂石來自哪裏,含有何種礦石資源,砂石量有多少,對佔用海域和臨近海域環境損害的影響範圍和對象又有哪些?這是我們首要循跡的證據之一。”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程寬説,“海砂石的組成成分根據其形成的地點、所在海域的地質環境、海砂搬運過程以及水生環境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含量最高的石英,鉀長石、斜長石、角閃石、等岩石礦物碎屑;殼類、腹足類、珊瑚碎片、有孔蟲殼體等生物殘骸以及鋯石、電氣石、磁鐵礦等重礦物。”

她介紹,非法開採海砂造成的破壞很多:

對海洋環境,非法採砂過程中產生的懸浮泥沙會影響海洋水質環境;在淘空底層砂後,覆蓋其上和周圍的淤泥層會因重力作用塌陷,導致採砂位置的底棲生物種類被掩埋、覆蓋,造成生物資源損失。

對地形地貌,採砂活動容易造成局部地形的塌陷,並影響水動力條件,採砂結束後砂坑泥沙會形成回淤。而非法採砂往往是無序、隨機的開採,沙坑雜亂分佈,在回淤的過程中,會對附近的海牀產生侵蝕,影響海域的地形地貌。

對於岸線,非法採砂會使海牀沿水流方向突然發生凹陷,在坑內產生渦旋水流,使沙坑邊坡更容易被沖刷,導致採砂坑不斷向外延展,當位置離海岸較近時,就可能對相鄰岸線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對沿海植被,當非法採砂點離海邊紅樹林較近時,產生的懸浮物會在紅樹林等生長區域形成淤泥層,覆蓋其氣根,影響生長;如果非法採砂點引起局部海底地形塌陷,可能會造成紅樹林因塌方而倒伏和損壞。

此外,採砂行為改變了水生生物原有的生物棲息環境,對採砂影響範圍的浮游動植物、魚類以及底棲生物等生物資源造成一定程度影響,也威脅到水生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安全,進而導致水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受到一定損害。

“我們以聲納測繪等科技手段,詳細對比採砂前後海底地貌的改變情況;通過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瞭解採砂行為對生物種羣變化的影響;通過海砂礦物組成、粒徑分析,重礦物和元素分析,有孔蟲分析等手段,追溯海砂來源信息。” 程寬説,“通過將所有物理化學分析結果與生態模型相結合,可以全面評估非法採砂活動對海洋生態系統的整體影響。”

非法採砂破壞海洋生態,司法鑑定為大海“定損”

非法採砂破壞海洋生態,司法鑑定為大海“定損”

有孔蟲是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環境的特徵指示生物之一,不同海砂中存在不同種類的有孔蟲,海砂中有孔蟲的種類是進行海砂溯源的重要依據,有孔蟲觀測是海砂溯源技術的常用方法。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海洋生態恢復是一個長期複雜過程,環境損害司法鑑定人在制定恢復方案時,需要根據地形地貌、生物羣落受損程度、水質變化等具體情況,設定包括恢復特定生物羣落、提高水質等具體恢復目標。根據目標因地制宜地制定具體的恢復方案,遵循自然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演替規律,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措施通常包括限制或禁止採砂、人工重建生態環境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1 字。

轉載請註明: 非法採砂破壞海洋生態,司法鑑定為大海“定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