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外網】;
當地時間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
當地時間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該法案包括對芯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等扶持政策,也包括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排他政策。根據該法案,拿了美國政府補貼的資金,就不能在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這迫使芯片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做法只會擾亂全球供應鏈,美國治“芯病”顯然開錯了藥方。
簽署“芯片法案”是美國在高技術領域打壓中國、實施經濟脅迫的最新舉動。 該法案脱胎於“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該法案被視為美國近來遏制中國一系列法案的“集大成者”,內容幾乎涵蓋所有涉華事務。儘管“芯片法案”相較於舊法案大幅縮水,且內容更專注於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但其強調中美競爭和打壓中國的底色並未改變。在政治對立愈發嚴重的美國政壇,民主、共和兩黨能達成罕見共識,共和黨人甚至願意放棄一貫立場、“放行”這樣一份具有明顯“產業政策”意味的法案,其中的“反華”條款可以説是關鍵因素。
該法案生效的時間點也耐人尋味。在這份法案審議和表決過關的幾個星期裏,美國同時也在兜售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並宣佈將在近期舉行聯盟的磋商會晤。此外,拜登政府還進一步強化了特朗普政府時期針對中國高技術領域的打壓措施。不難看出,美國正不斷濫用其技術霸權地位和“長臂管轄”,從出口管制、投資篩選、市場準入、新興技術標準的制定等各個領域排斥和打壓中國,對華實施“小院高牆”式的精準技術脱鈎,將美國絕不允許他國超越自己的霸權主義心態暴露無遺。
美國這種赤裸裸的霸權主義行徑,不但對經濟全球化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分裂為不同集團,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破壞。《日經新聞》評論稱,該法案實際上是“在逼着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選擇”。英特爾此前就曾大力遊説,希望美國不要限制芯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稱這樣會“無意中削弱那些接受法案資金的公司的全球競爭力”。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學者的觀點稱美國的做法將造成將“世界一分為二”的後果,“一半用中國的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另一個半用美國的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這樣做明顯會有巨大的效率減損”。
擾亂全球供應鏈的後果,實際上也會反噬美國自身。這份被美媒誇耀為“美國有史以來影響最重大、最深遠法案之一”的“芯片法案”,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甚至解決美國的“芯病”,恐怕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一方面,對投資動輒以百億乃至千億美元計的半導體行業來説,美國政府提出的527億美元可以説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面,美國還面臨科技人才短缺以及在先進芯片生產上落後於亞洲同行的問題。對芯片企業來説,讓他們為了不多的補貼,放棄技藝純熟的技工、放棄東亞地區的聚集優勢,並支付返美建廠的高額固定成本,承受更高的海運成本,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複雜和高度依存的全球價值鏈中,美國和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早已深度融合,要使供應鏈完全本地化,將付出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成本。美國如何發展是美國自己的事,但不應為中美正常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設置障礙,更不應該剝奪和損害中方正當的發展權益。中美科技合作有利於雙方共同利益和人類共同進步,大搞“脱鈎斷鏈”,只會損人害己。(聶舒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