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植樹“一樹難求”,京城市民該去哪兒種樹?

植樹是公民的一項義務,可不少市民報名時才發現,植樹名額早被搶光了,要履行義務並不那麼容易

近年來,北京陸續設立25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希望為市民植樹盡責開闢新形式,也讓大家在勞動中感受森林之美。

義務植樹“一樹難求”,京城市民該去哪兒種樹?

京城植樹名額要靠“搶”

春節過後,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的辦公電話就響個不停,對方十有八九是諮詢義務植樹的市民。

“去哪兒能參加義務植樹?該怎麼報名?名額不夠怎麼辦?”問題連珠炮似的一個接着一個,那份熱情讓人不忍辜負。時間有限,工作人員往往只能撿重點説:您可以關注“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微信公眾號,會第一時間發佈相關信息。

植樹點年年爆棚,接待名額吃緊,“一樹難求”的現象已經持續好些年了。

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40週年。如今,適合種樹的地方越來越少。每年春天,本市也會公佈一批義務植樹接待點,可畢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今年是咱們結婚第一年,一起去種棵樹吧。再過半個世紀回來看看,摸一摸滄桑的老樹皮,多有意義啊!”六年前的春天,市民蘇先生曾這樣對妻子説。然而給各大接待點打了一圈兒電話後,他發現,種樹名額太搶手了。如今娃都能打醬油了,那棵樹還沒種上呢。

花20元就能“碼”上植樹

2017年,首綠辦啓動實施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建設。四年來已建成各級基地共25處,包括京西林場、太陽宮公園、雙秀公園、柳蔭公園、望和公園、燕東公園等,實現了網絡發佈活動公告、預約登記、活動組織開展、證書發放等功能。

全民義務植樹網也開通了網絡捐款渠道。以20元折算1株樹的計算標準,只要捐資60元以上,就相當於履行了當年的植樹義務。

不過,“網絡盡責、捐資種樹”的形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受認同。“很多市民還是打電話來,説我們參加義務植樹,是想擼起袖子乾乾活兒,而不是動動手指頭掃碼捐錢。”首綠辦義務植樹處的楊振威説,在這個新生事物上,大多數市民還是沒能迅速轉過彎兒來。

“其實,義務植樹不僅是種樹,還包括精細化管護,讓林子美起來、活起來。甚至在林邊修建一座衞生間,都是非常必要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捐資眾籌是很重要的一種義務植樹盡責方式。

塗白、掛鳥巢也是盡責

每年3月,植樹熱情迅速升温,5月中旬便偃旗息鼓。互聯網+,讓春天扎堆兒植樹的現象有所改變。

京西林場是最知名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我們希望把植樹變成全年的常態化義務勞動。”京西林場森林資源保護科科長曹治鋒説,去年林場總共辦了18場活動,平均兩個月三場,參與人數達3300多人。寂靜的深山林場,常常盪漾着勞動號子和歡聲笑語。

在基地,服務內容不再僅限於種樹,而是共8類37種,包括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和其他形式

去年4月,孫欽元一家四口通過網絡報名,來到京西林場參加義務勞動。“除了種樹,林場的工作人員還帶着孩子掛鳥巢、為老樹的根系鬆土,講解油松、黃櫨等各種樹木的特點。倆孩子在林場玩了大半天,特別喜歡。”

義務植樹“一樹難求”,京城市民該去哪兒種樹?

四季更迭之中,森林展現着不同的姿態,也為不同的盡責形式提供了可能性。夏天濃陰蔽日,人們可以為樹木澆水、剪枝、除草,夜裏還能看漫天的螢火蟲;秋天落葉滿地,孩子們可以就地取材做樹葉拓片;萬物凋零的冬天,林木鳥獸更需要呵護,為樹木塗白、給鳥兒掛鳥巢,都是盡責的豐富形式

義務植樹“一樹難求”,京城市民該去哪兒種樹?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何建勇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 邰紹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7 字。

轉載請註明: 義務植樹“一樹難求”,京城市民該去哪兒種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