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上甘嶺戰役之前,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很懊惱。不僅自己唯一的兒子在執行轟炸任務過程中失事,自己接連擬定多份進攻計劃,也都遭到了東京“聯合和國軍”司令部的無視。鍥而不捨的範弗裏特最後擬定了一份“攤牌”計劃,打算進行一次小規模進攻,以犧牲200人的代價,在一天之內攻下戰術要地——上甘嶺。勉強得到同意,但不曾想,進攻第一天就受挫,損失慘重。

但美軍把原因歸結於兵力不足,於是在上甘嶺不斷加碼,只是越打傷亡越重,殺紅了眼的美軍仍不斷增兵,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陣地。最終,上甘嶺激戰43天,打得異常激烈。光炮彈美軍就打出190餘萬發,將上甘嶺炸出半人高的虛土。先後投入6萬餘人,甚至不惜以密集陣型衝鋒,最終被擊斃、擊傷、俘虜2萬餘人。

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通常情況下,在山地攻防戰中,防禦的一方憑藉地形和工事會稍佔優勢。但美軍握有制空權和炮火優勢,瘋狂地對志願軍陣地進行轟炸,幾輪炮擊下來,表面工事已經蕩然無存。如何在降低傷亡的情況下守住陣地,不僅考驗指揮員的戰術水平更考驗武器裝備的性能。
為了抵消美軍的炮火優勢,志願軍早就在上甘嶺陣地上修築了許多坑道。在美軍炮擊的時候,絕大部分兵力都躲入坑道,表面工事內只留3個人監視敵人,傷亡一個補充一個。在美軍步兵衝鋒的時候,志願軍一個排分成3個組,視敵人進攻情況,輪流據守陣地。總之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一個班打敵人一個排,一個排打敵人一個連,一個連打敵人一個營,志願軍指揮員將其稱為“小兵羣”戰術。
美軍炮火強,但步兵弱。一輪炮火過後,陣地上仍然有密集的子彈射來,衝鋒的美軍被壓制在半途不敢動彈。在第一天的戰鬥中,美軍僅攻下597.7高地的3處陣地,戰果還不如隔壁攻打537.7高地的南朝鮮軍。久攻不下,15日深夜,美第7師師長史密斯投入了第32團。加上仍然留在陣地上的31團2營和I連,屁點兒大的597.9高地湧入了美軍9個連將近2500人,這是美軍進攻上甘嶺以來兵力最密集的一天。

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對美軍的步兵衝鋒戰術,志願軍指揮部做了非常到位的總結。敵人往往在晚上利用炮火壓制、坦克掩護讓步兵儘量接近目標陣地,在拂曉時才發起進攻。在一天之中,持續不斷地分多路反覆進行波浪式衝鋒,一個排被打下去,一個連又衝上來。左邊被打下去,右邊又衝上來,為了佔領我一個陣地,不惜一切代價。
而且這種波浪式衝鋒還呈現出一定的戰術規律。通常在早上發一起一波較大沖鋒,受挫後投入第二梯隊再發一起一波較大沖鋒。再受挫則以小部隊與我保持接觸,到下午糾集兵力發動一波最大的衝鋒。試圖通過不斷的衝鋒消耗我兵力和彈藥,從而佔領陣地。如果仍不能佔領陣地,則釋放煙霧彈,以小型攻擊隊搬走陣地前的死傷士兵。
雖然美軍進攻陣型通常在運動時疏散,衝鋒時才密集。但第一波攻擊被志願軍戰士擊潰以後,便狼狽撤退。這時候第二波兵力再衝上,造成前擠後擁的情況,衝鋒的時候隊形更加密集,撤退的時候更加混亂,像受了驚嚇的羊羣。志願軍戰士給美軍的這一戰術取了個名字叫“羊羣”戰術。

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這個“羊羣”戰術看起來很傻,卻不好對付。敵人不斷對我方陣地實施炮火覆蓋,陣地上就無法留太多人。志願軍的原則就是以“小兵羣”來對抗敵人的“羊羣”,看誰消耗更大,誰意志更堅定,誰能堅持到最後。要以一個連抵擋敵人三個連的進攻,就非常考驗武器的性能。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幾乎投入了所有可用的炮火和輕武器,戰士們也對各種武器有性能分別作出了評價。
在防守上甘嶺陣地的45師一份後勤總結中提到:面對敵人的“羊羣”戰術,凡是不能連續射擊的步槍都不能使用,面對數量龐大的敵人,步槍射擊速度太慢,不僅不能阻擊敵人,反而容易被敵人火力壓制,貽誤戰機。135團一名戰士,在準備輪換上陣地之前,班長髮給他一支步槍。他黑着臉對班長説:“你對我有啥意見,是不是看不起我?”他不拒絕領步槍,寧願多背幾顆手榴彈,進入陣地以後,連續投出幾個手榴彈,放倒了四五個敵人。

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國產的50式衝鋒槍雖然射速快,但後坐力太大,故障率太高,而且裝子彈太慢。蘇式衝鋒槍和輕機槍都比較好用,美中不足的是轉盤聲音太大,夜間突襲容易被敵人發現。馬克沁重機槍結構太複雜,需要5人才能攜帶,由於是水冷式還要配備酒精水,上甘嶺陣坑道內連喝的水都沒有上哪找水去。比較實用的是蘇式重機槍,零件少結構簡單,只需要2名戰士即可操作,而且射程可達2000米是對於敵軍“羊羣”戰術的最佳武器。
最受戰士們歡迎的還是蘇制莫洛托夫手雷,戰士們背多少都願意。但因為交通被封鎖彈藥運輸困難,沒辦法讓戰士們敞開懷打。這種手雷一般是用作炸坦克,重量1200克,內裝612克TNT炸藥,需要臂力比較大的戰士才能投得遠,一般投擲15-20米,投出後需要迅速找掩體躲避,不然自己也要被炸傷。
這種手雷威力非常大,穿甲厚度為75mm,對碳鋼可穿透100mm,對人員殺傷半徑達20m,一顆手雷可以消滅敵人一個排或一個地堡。在當天的戰鬥中,敵人快要衝到我防禦陣地前沿,135團3營7連的一個戰士扔出一顆莫洛托夫手雷,敵人大約一個排的兵力非死即傷,迅速退了回去。不過由於數量稀少,敵人不到一個排的兵力戰士們絕不會輕易使用。

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美軍在遭受極大傷亡以後,開始恢復理智,覺得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傷亡,最終只能放棄對上甘嶺陣地的進攻。“聯合和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回憶錄中這樣評價上甘嶺戰役:
這個開始為有限目標之攻擊,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救面子的惡性賭博。猛烈的戰鬥連續14天,以後間歇的衝突又有一個月。我認為這次作戰是失敗的。
戰爭從來是殘酷而又血腥的,但是指揮戰爭的人必須保持理智和頭腦清醒。為了挽回面子,美軍將一場小的戰鬥打到戰役級別,不斷增兵,失去了理性,白白犧牲了士兵的生命,卻沒有達到戰術目標。更有意思的是,一向指責志願軍使用“人海戰術”不愛護士兵生命的美軍,自己的戰鬥中也不乏像“羊羣”戰術這樣的密集衝鋒。要不是看過歷史檔案,誰能想到這個號稱宇宙第一的軍事強國,居然也會用“人海戰術”呢?所以,我們不論觀察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不光是聽他怎麼説,還要看看他做過什麼,才不會讓自己被誤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2 字。

轉載請註明: 上甘嶺戰役,美軍以“羊羣”戰術衝鋒,志願軍一顆手雷炸掉一個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