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金斯學會:美國沒有從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中獲益

布魯金斯學會:美國沒有從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中獲益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王雅晨)近日,布魯金斯學會發布了一份名為《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試驗的教訓》(Lessons from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Policy Experiment on China)的研究報告。報告描繪了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基線,綜合評估了這些政策的得失,並向美國下一屆政府提出完善對華政策的建議。

前特朗普時代:中美關係“好壞參半”

報告首先指出,在特朗普上任前,中美關係呈現出好壞參半的狀態。自建交以來,中美關係有合作也有摩擦。

但在摩擦之外,中美兩國的合作水平也不斷提高。中美兩國在核不擴散問題、維和問題、全球健康問題等國際事務上的合作不斷加深。中美兩國精誠合作,結束了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種族滅絕,成功抗擊了2014年的非洲埃博拉疫情。

此外,中美兩國在經濟上的聯繫也越來越密切。15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商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這為美國創造了約100萬個就業機會。

特朗普政府:美國對華政策做重大轉變

特朗普政府認為,先前的對華政策是一個巨大的挫折。其理由是中國並沒有朝美國希望的方向轉變。

因此,特朗普政府試驗一種全新的對華政策。這包括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1. “大國競爭”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焦點。“大國競爭”成為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的主題。根據這一主題,美國的軍事、經濟、外交政策也進行了重新部署。(不過,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在其不久前出版的書中聲稱,特朗普總統根本不關心籠統的戰略論點,只在乎他的連任。)

2. 經濟上,政策力量超過了市場力量。特朗普政府通過制定關税對中國施壓,並將國家安全因素引入到經濟政策中來。特朗普政府經濟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主張美國經濟應和中國“脱鈎”,以增強美國的國家安全,削弱中國的經濟競爭力。但是此觀點遭到了其他經濟官員的反對。

3. 特朗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將傳統國與國的外交形式作為管理雙方關係的首選方式。

4. “互惠”成為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中的重中之重。美國製定了互惠國的一系列次序,並將這些次序反映在貿易、領事館、新聞採訪等諸多事務中。

特朗普政府的對抗政策招眾多反對聲音

報告指出,上述政策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急劇轉變,不過,政策試驗的結果並不理想。新的對華政策導致了中美之間的對抗領域增加,合作領域減少,處理兩國摩擦能力下降。

因此,特朗普政府的對抗政策招致了眾多反對聲音。

政治學家丹·德勒茲那(Dan Drezner)警告説:美國曆史上的兩次貿易限制政策都對美國自身造成了傷害。1807年的《禁運法案》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收縮了5%。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税條例》導致了全球貿易的大蕭條。

並且,在“大流行”的背景下,美國將遏制中國作為首要目標,放棄與中國的合作,無疑是使本國利益凌駕於全球公共利益之上。

報告認為,美國並沒有從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敵對政策中獲得好處。

未來如何制定新的對華政策,報告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中美之間不是“零和競爭”。報告指出,即使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美國在全球GDP中的整體份額在過去30年中也一直保持相對穩定。中國GDP佔全球比重的增加,擠佔的是歐盟和日本的份額,而非美國。

其次,美國應該保持自己的核心國際競爭優勢。美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相對優勢主要體現在頂尖的教育水平、完美流動的市場、透明的法律體系、強勢的創新能力、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等。

第三,美國應避免在國際事務中再次失誤。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2010年美國在阿拉伯地區的行動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進而導致民粹主義在歐洲的崛起……這些都在破壞美國的全球形象和影響力。

最後,報告認為,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並沒有使美國更加安全和繁榮。美國的下一任政府應重新評估對華政策,使雙方回到合作共贏的軌道上來,同時積極歡迎中國在全球挑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柯鋭 校對:吳興發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8 字。

轉載請註明: 布魯金斯學會:美國沒有從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中獲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