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訪華,世界應該期待什麼?

本文轉自【大道縱橫】;

消息公佈,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11月4日訪華。

德國總理訪華,世界應該期待什麼?

當前,全球尚未擺脱大疫蹂躪,烏克蘭危機延宕不決。美國拉攏盟友傾力遏華,並企圖搞亂亞太。美歐高通脹與經濟衰退相交織,加重了全球發展失速的暗色。而中國經濟穩健復甦,不斷釋放發展韌性和活力,並將在中共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同時為世界共同發展繁榮、持久和平安寧,做出更大貢獻。

在此大背景下,中國與歐洲大國領導人坐在一起,能談什麼?這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

近段時期,中歐之間確實齟齬不斷。歐盟以“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定位中國,並在台灣、香港及人權等問題上,對華加大施壓,導致雙方意識形態分歧上升。

歐盟對華政策出現這種搖擺,根源是其對華認知及相關做法出現了偏差。歐盟領導層以三分法來定義中歐關係,甚至越來越視中國為“制度性對手”,顯然與雙方關係實際和前景嚴重不符。

德國總理訪華,世界應該期待什麼?

70多年前中歐相互走近,有因應國際力量格局變化,穩定引領戰後國際秩序的戰略需要,也有借重彼此優勢資源發展自身的實際需要。70多年來,中歐關係總體呈現曲折前進態勢,發展中歐關係的歷史和現實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百年變局更賦予中歐關係新的戰略內涵。

當前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作為歐洲大國的德國,應該發揮領導作用,推動歐盟在外交政策上展現更多的獨立性,不追隨美國採取自私的遏華政策,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動盪的世界增加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歐之間沒有歷史遺留問題,沒有直接地緣戰略衝突。確保中歐關係穩定,符合中歐雙方乃至全球共同利益。作為歐洲大國領導人,朔爾茨此訪有責任、有機會釋放“澄清政策、管控分歧、擴大合作”的明確信號,將中歐關係拉回健康發展的正軌。

德國總理訪華,世界應該期待什麼?

要突出對話合作主基調。歐洲應從更大更廣的格局視野,從積極角度解讀中國的快速發展,摒棄美式“零和博弈”思維。中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實現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對歐洲意味着更大的合作機遇。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歐貿易總值為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5%,德國同期對華投資增速高達30%。疫情之下中歐班列擴至82條,通達歐洲24國200個城市。這是對朔爾茨前不久公開反對中歐脱鈎的最好背書。未來中國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中歐合作潛力巨大,儘快促成中歐投資協定批准符合中歐和世界的利益。

要管控意識形態分歧。歐洲強調發揮“規範性力量”,推崇西式人權、民主和法治等價值理念,但這不應成為歐洲發展對華關係的“政治正確”。中歐關係歷史表明,什麼時候淡化意識形態分歧,突出互利共贏,什麼時候雙方關係就能順暢發展。雙方高級別戰略對話、人權對話等渠道,在這方面應可有所作為。

德國總理訪華,世界應該期待什麼?

中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伴關係,致力於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不久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聯大一般性辯論期間,同十餘位歐洲國家領導人和外長舉行會晤,體現了中國對發展對歐關係的高度重視。

百年變局之下,中歐之間的共同語言只會增多,不會減少。希望朔爾茨此次訪華能給中歐關係,給歐洲和世界都帶來一些正能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5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總理訪華,世界應該期待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