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大學生33歲啃老十年哭訴:你們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綜合


有這樣一個女大學生,畢業10年卻仍不肯出去找工作,賴在家啃父母的養老金生活,她就是33歲的範成金。啃老在我們眼裏,是這個人無能的表現。女大學生啃老十年背後,是一個有天賦孩子的毀滅。然而這一切是否都只是範成金一個人的過錯?

範成金由於“啃老”的事蹟,一欄訪談節目專門前來了解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記者來到後,範成金談論自己很喜歡設計、雕塑,喜歡有創造力的事物,然而還沒等範成金把話説完,範成金母親立馬説這些東西沒用。

範成金對着記者控訴母親的“專制”。母親立馬回應範成金説她一事無成,對不起自己把她拉扯這麼大。範成金情緒非常激動,她在聲嘶力竭的控訴是父母親手摺斷了她的翅膀,還怪她不會飛翔。控訴父母無休止的批評自己給她帶來的種種傷害。


而面對女兒聲嘶力竭的控訴,範成金的父母並沒有選擇正面回答,不論女兒控訴什麼事,父母只抓着她三十多歲沒工作、沒老公、沒孩子這幾點來回説,面對咄咄逼人的範成金父母,甚至讓屏幕前的我們也感到心寒。

範成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給她取名“成金”,希望女兒將來能夠掙大錢。從小范成金就是想象力豐富、具有創意的孩子,上初中的她設計過一些多功能鞋還有很多新穎款式的衣服。

然而每次她將自己的想法或者作品展現給媽媽時,得到的不是媽媽的鼓勵與表揚,媽媽就只會嚴厲的斥責她沒有認真讀書,一門心思只知道玩,將來成不了大器,還把她打了一頓,為了讓範成金“長個教訓”。然而,即使範成金在成績上獲得了一些成功,範成金的父母還是一臉嫌棄,翻着白眼叫範成金不要因為這一點成績就得意,這點成績還到不了他們的要求。


不止關於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範成金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兒被挑刺。就連棉被折的不是他們想要的那樣,這樣的小事都能換來父母的一頓臭罵。只要是她自作主張做的,無論好壞都説她。不論自己對錯與否,範成金父母總喜歡揪着範成金的一點毛病説個不停。

在面對父母這樣持續不斷地打擊下,讓範成金對她自己越來越對自己沒有信心,越來越壓抑。她真的以為是自己不夠出色,讓父母不滿意。然而直到上了大學她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兼職遇到顧客詢問時,緊張的她説不出一句話,很快便被辭退了。畢業後,找了一份做期貨銷售的工作,然而情況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失而好轉,她仍然不敢面對陌生人。

她自己也發現了自己的社交恐懼,但她告訴父母自己有這個問題時,他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社交恐懼症,他們認為這都是自己的女兒太過於廢物,是不想去工作的藉口。不被父母理解支持的範成金,一氣之下選擇不出去找工作,在家“啃老”。


範成金曾經也很想改變自己,讓自己不再恐懼陌生人,為此她買了相關的書籍來治癒自己的社交恐懼,在網上貼吧尋求辦法,想要治好自己的社交障礙。然而,在父母看來,這些都是沒用的東西,他們只認為自己女兒不想出去工作就是因為懶,什麼社交障礙都是她自己瞎編的。

所以,他們對範成金的指責並沒有減少,反而變本加厲的指責,就好像指責自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根本不管孩子的心理健康。

範成金完全是在父母否定的環境下長大,長期以往導致沒有自信心的她很難鼓起勇氣面對眾人。然而造成這一切的範成金父母,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錯,錯的是範成金她自己,是範成金辜負了他們的養育之恩,三十多歲還靠他們的退休金生活。


範成金父母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頂着“我做什麼都為了你好”的名義隨意踐踏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這個本來富有創造力的女孩,在父母的打壓下漸漸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孩子一旦有自己的想法、創造,他們都認為是不允許存在的,馬上否定。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自我產生懷疑,認為自己就像父母説的那樣——“我不行”。

這種打壓式教育,故意漠視孩子的進步,卻總是將孩子的不足是不是拎出來討論一番。是被父母批評指責的孩子,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認為自己真的像父母説的那樣失敗,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漸漸地形成了自卑,失去了信心。批評教育毀掉的是一個人的自信和尊嚴!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表揚,可是父母一再否定,根源在哪裏? 據調查顯示,一些家長通過打壓自己的孩子來獲取優越感,能夠顯示自己的“權威”。一般來説,在外面過得很窩囊、很失敗,在外不被別人理解,無法和別人正常人際交往,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最喜歡打壓自己的孩子。而絕大部分成功人士,多半傾向於鼓勵和讚揚孩子。

你是否注意到西方孩子和中國孩子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西方的孩子更善於表達自我、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中國孩子相比較而言不善言辭。這是西方的教育崇尚“鼓勵式教育”,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西方人看起來就比我們更加自信,陽光,這是因為他們在鼓勵的環境下長大,他們認為自己很出色。西方父母認為不論孩子成績好壞,天賦與否,他們都會想方設法找出詞語來誇獎孩子,讓他覺得自己被愛,被需要。

被批評長大的孩子,等到他們作為父母時,他們會如何表現?絕大部分的他們會成為下一個喜歡施展自己“權威”的父母,還自我安慰這是中國家庭的傳統。自己接受了父母一味的批評,那麼在自己孩子身上也不能少。


一位知名心理學家説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就連動物也是一樣。當孩子興致勃勃拿着自己的創意成果時,請不要一味地否定他,去試着誇獎他吧,仔細看看他的成果,你會發現很多驚喜,發自內心地説一句“你做的好好看”“我真為你驕傲”,即使這樣短短的一句話,也可以讓孩子高興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