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部分的熊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嬌縱過度才產生的。孩子本就對世界充滿好奇,沒有和他人交流的經驗,不會把控自己的行為,那麼他人的態度就是對孩子行為好壞最好的反映。孩子很聰明,會通過觀察別人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比如自己做了壞事,父母卻沒有責備的態度,孩子就會認為這種事情沒什麼,當再一次重複的時候就算他人責備,父母的維護也會給孩子造成錯覺。
很多家長總是會抱着“還是個孩子不要這麼嚴厲”的態度來應對他人的責備。難道這不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嗎?就因為孩子的年齡小,就剝奪他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力?這樣顯然是不對的。
媽媽帶7歲的奇奇到外面搭乘電梯,但靠近樓層鍵的奇奇竟然突然心血來潮,把所有的按鍵都按下去了!他本來想用這個玩笑逗媽媽開心,卻引起了其他電梯乘客的抱怨。
電梯裡的乘客用很明顯的音量責罵説:
“這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我還要趕著回家煮飯,這不是在浪費我時間嗎?”“現在的小孩越來越討人厭了,上次也有遇到一個,差點把我氣死!”
聽著這些斥責的聲音,奇奇嚇得縮起身子,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應,眼看他頭越來越低,委屈地就要掉淚了,奇奇的媽媽卻摟住他肩膀,用誠懇地語氣向電梯裡的大家説:“真是不好意思,我家的小孩不是沒有教養,只是他有點調皮,他現在知道錯了。對吧,奇奇?”媽媽低頭看著他,“跟電梯裡的叔叔阿姨道歉吧!”
知道自己做錯的奇奇才眼淚鄭重道歉,電梯裏的氣氛也稍微和緩了一些。
看到奇奇聽話照辦後,媽媽又對他説:“奇奇,待會電梯停在哪一層,你就要報出是哪一層到了,然後認真地説一句給大家添麻煩了,知道嗎?”奇奇聽了連忙點頭。接下來的每一層樓,奇奇都用稚嫩地口音喊着“第幾層樓到了”然後門一關上就説:“給大家添麻煩了”童音在安靜的電梯內,別説大家早就沒生氣了,現在都覺得不好意思了起來。
有人聽了聽勸説:“沒關係啦,不用這麼小題大做。”
但奇奇媽媽堅定地説:沒關係的,讓孩子改正他的錯誤,他會記憶更深刻
後來電梯裡的乘客走出去時,都會對奇奇笑笑説:謝謝你,並且對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奇奇的笑容也回來了。
之後他在電梯裡遇到其他吵鬧的小孩,還會嚴肅告誡他們要保持安靜。
常説小孩的教育要即時,因為兒童時期正好在人格養成的階段,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給他正確的觀念,可能長大之後的思維就會產生偏差;就像奇奇的例子一樣,雖然按錯電梯只是件小事,但如果媽媽沒有告誡他,他可能不覺得造成別人的不便也沒關係,成為一個沒有體諒心的人。
那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
也許有人認為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一開始就要教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開大會,聲音可以適當大一些,以便對方可以清楚地聽清你在説什麼 。
在室內的時候就用對方能聽見的音量就好了。室內包括家裏、教室裏、樓道里、車上(公交車或自己家車都算上)、電梯裏等等。餐廳、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説了。為什麼在自己家的車裏也要降低音量?因為小空間的大吵大鬧會讓人心煩意亂,也會影響司機開車。
不管是在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積累、人格的形成、社會的交往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都給予了孩子雛形,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親子之間潛移默化的一種教授和學習。
現在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偏差,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教孩子時"下手之狠"讓人痛 心;有的父母愛孩子時"沒有分寸"讓人費解,不管是"愛"還是"恨"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深遠的影響。
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定之規,這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些耐心和細心,及時的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式,通過學習以及和孩子的互動來尋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孩子是不斷髮展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就是繼續完善自我的過程。
與其説討厭熊孩子 不如説討厭熊孩子的父母!其實我相信三歲以內的寶寶確實沒有惡意 很多行為也只是好奇 但是孩子父母的不聞不問才導致孩子越來越熊!曾經我媽請來一個朋友來家裏吃飯 那個叔叔一共5個女兒!不用説你們也懂 為了生兒子拼命生!兒子還是沒生到 孩子一多 當父母不可能面面具到 更多的是偏愛某個一個~ 吃完飯 父輩們在聊天,然後他家的小孩就突然打開我的房門 跑進來一頓亂翻 最大的12歲 最小的估計4歲來着 尤其是第二大的女兒 拿我的化妝品 問我能不能送給她 其實也就一點樣品 就給她了 完了 還去拿我男朋友送給我的書 還有存錢罐…… 沒完沒了的喊我送給她 最後又跑到我妹妹的房間 想抱走我妹妹的玩具熊 那隻熊是她朋友送的…… 重點是熊孩子的父母並無任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