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印度
儘管有了新冠疫苗,部分國家疫情仍來勢洶洶。讓世人擔心的是,這次“爆雷”的是世界人口大國——印度。就在一個月前,印度衞生部長哈什·瓦爾丹還“驕傲”地宣佈印度已進入新冠疫情的“最終階段”,為何如今“一夜變天”?作為一個人口規模超10億的世界重要經濟體,失控的印度又將給全球帶來什麼影響?
4月的印度,日均最高温已達35℃。人們一邊淌着汗,一邊抱着空空如也的氧氣瓶,擁擠在加氣設施前等待救命的氧氣。大街上,救護車的警報聲日夜不停,轉彎時,還會不小心甩下蓋着白布的遺體。而在醫院,病人們排隊等着接受治療,印度的醫療系統正被激增的確診病人擊垮……
4月22日超31萬例、23日超33萬例、24日超34萬例,印度不僅打破了美國此前保持的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紀錄,更是連日刷新自己前一日的紀錄。
印度的新冠疫情已經“全面失控”!這是印度媒體的絕望呼喊。路透社甚至擔心,疫情之下的印度恐將成為“人間煉獄”。
▷鏈條溯源◁
輸入性病例引爆第二波疫情
4月23日,一輛載有醫用氧氣的列車駛向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以緩解當地醫院氧氣告急的危機。
印度第二波疫情暴發後,馬哈拉施特拉邦成為全印度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自疫情發生以來,該邦通報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佔印度累計確診病例的1/4。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王世達介紹,馬哈拉施特拉邦經濟發達,與歐美國家的經濟活動互動頻繁。由於印度在疫情發生後很早就重啓了通往歐美國家的航班,大量輸入性病例發生在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買等城市,該邦也因此成為疫情“重災區”。
“輸入性病例,如留學生等家庭條件比較好,很多家裏或需要接觸的人家裏有傭人。而傭人一般是從貧民窟來的。”從事印度研究的牛津大學博士麻婷茜向記者描述了一條新冠肺炎傳播鏈,“輸入性病例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和傭人,傭人再把病毒帶到貧民窟。”
馬哈拉施特拉邦也是中國企業在印投資項目較為集中的地區。印度廣東商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廣東企業在該邦的項目大多停產,僅有部分人員留駐當地。近期印度疫情形勢嚴峻,給在印留駐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該負責人説,疫情發生以來,中印之間航班中斷,簽證辦理難度大,企業難派出輪換人員,導致一些企業的在印留駐人員已長期未回國,無法與家人團聚。“特別是在本輪疫情期間,留駐人員因疫情原因很少出門,工作也受到干擾,心理狀態令人擔憂。”
在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第二波疫情後同樣陷入醫療資源緊張,預約治療新冠肺炎的民眾在由酒店改造而成的臨時醫院前排起長隊。
▷人禍連連◁
政府抗疫“三心二意”
就在一個月前,印度衞生部長哈什·瓦爾丹曾宣佈印度已進入新冠疫情的“最終階段”。但如今,印度前外交秘書尼魯帕馬·梅農·拉奧“很無助”地在推特上寫道:“印度在啜泣。”
印度何以至此?疫情為何如此迅速蔓延?
今年2月底,印度5個邦相繼舉行選舉,大量選民在缺乏隔離措施和安全距離的環境中參與投票。
“我看到了人山人海,我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集會。”4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沒有戴口罩,便出現在大型選舉集會上,他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西孟加拉邦的邦議會選舉中造勢。而當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第三日突破20萬例。
值得一提的還有加重疫情蔓延的“大壺節”。儘管疫情嚴峻,莫迪政府對4月在北阿肯德邦赫裏德瓦爾市舉行的宗教集會“大壺節”仍未採取限制性措施,該活動在高峯期時一天有數百萬人同時聚集。基本不佩戴口罩的信徒來到恆河,浸泡、朝聖、集會。
接連舉行的地方選舉、節日慶祝、宗教集會等大規模聚集活動,無疑在為疫情的傳播推波助瀾。而迅速增長的確診人數,則擊垮了印度脆弱的醫療體系。
印度《金融時報》報道,包括工業用氧氣在內,印度全國的液氧生產能力為每日7100噸。上週,印度聯邦政府每日為20個疫情最嚴重的邦分配6822噸液氧,但隨着新增病例數激增,各地的氧氣需求仍在增長。印度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工業用氧氣的供應。印度各邦之間因此出現氧氣“爭奪戰”,一些邦的議員從其他邦“搶奪”氧氣供給以滿足當地需求。
“疫情正以令科學家們震驚的速度席捲着印度。”《自然》雜誌2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印度孟買興都加醫院臨牀醫生伍德瓦迪亞告訴《自然》,當地醫院正經歷一場“噩夢”,病牀和治療能力都極度短缺。與第二波疫情相比,印度經歷的上一波疫情彷彿只是“浴缸裏的漣漪”。
印度總理府近日發佈公報稱,政府分析疫情反彈的原因包括: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執行力度下降、“防疫疲勞”導致民眾防疫意識有所鬆懈、基層和社區沒有采取有效隔離措施等。
對此,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表示,“印度各邦更重視復甦經濟和選舉,因此存在輕視防疫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也會將責任推給聯邦政府。”
林民旺指出,印度出現第二波疫情,聯邦政府難辭其咎。去年,印度聯邦政府對疫情高度重視,採取了較為嚴厲的抗疫措施。但在本輪疫情發生前,印度民眾和政客對疫情的態度都出現鬆懈,聯邦政府也存在“三心二意”問題,為推動經濟復甦而忽視了抗疫的重要性。
▷連鎖反應◁
“雙重變異”病毒引發擔憂
哈什·瓦爾丹曾在3月7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印度“擁有穩定的新冠疫苗供應”。莫迪還開展“疫苗外交”,向國外輸送在該國製造的新冠疫苗。然而不到一個月後,印度就突遭第二波疫情,多地醫療資源出現緊缺,疫苗也難維持國內供應。自4月以來,印度有至少6個邦報告疫苗短缺。
英國《衞報》評論,擁有疫苗生產能力的印度卻陷入疫苗緊缺、醫療系統被“擊穿”,證明在不強調有效監控的情況下,新冠病毒將在監測“盲點”再度傳播,並對大量尚未接種疫苗的人羣形成威脅。
由於印度新冠確診病例激增,多國收緊了針對該國的入境措施。4月22日,加拿大政府宣佈,30天內暫時禁止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客運航班入境。同日,新加坡政府宣佈禁止近期有印度旅行史的新加坡居民入境。23日,英國政府宣佈將印度列入“紅名單”,限制近期曾到訪印度的人士入境英國。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等國尤其關注在印度第二波疫情中出現的多種新冠肺炎變異病毒。其中,“雙重突變”的變異新冠病毒B.1.617,目前已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新增病例中占主導地位,並在至少1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三重突變”的變異新冠病毒B.1.618的病例近日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顯著增加,該毒株相較其他舊毒株可能更具傳染性。
林民旺指出,若印度疫情持續惡化,恐將對周邊國家造成巨大防疫壓力,在南亞各國引發連鎖反應。新加坡國內有較大比例印度裔人口,因此目前最先對印度實施嚴格入境政策,類似措施預計也將在孟加拉國等國展開。
王世達也指出,除非印度對國內各大城市再度展開封鎖,並嚴格限制國際航班出入境,否則變異新冠病毒在南亞地區乃至國際範圍內廣泛傳播的概率很高。然而,印度經濟在疫情期間遭受打擊,莫迪政府難以承受嚴格防疫政策產生的巨大經濟代價,未來將面臨兩難抉擇。
親歷
在印華人:滯留14個月,她親歷印度兩波疫情
去年2月,身為瑜伽老師的廣曼帶着家人來到了印度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本是想在這瑜伽發源地好好進修一把的她,卻怎麼也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她一家四口滯留了14個月,至今未能返回中國。
這14個月裏,廣曼經歷了印度的兩波新冠肺炎疫情。“面對這次疫情,感覺身邊的印度人沒有上次上心了。沒得過新冠肺炎的人可能緊張一些,得過的就不緊張了。”廣曼稍顯無奈地説。
廣曼每天上下樓時,經常看到一棟樓的居民聚在一起閒聊、聚會,似乎疫情從未出現。
能説明疫情嚴重性的,是身邊的一些“小”變化。
“最近路上有人來檢查大家有沒有戴口罩,沒戴的話要罰款。”廣曼身處的卡納塔克邦政府於今年3月24日發佈通知,在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人,如果在班加羅爾或市政轄區被抓,將被罰款250盧比(約等於人民幣22元)。“檢查人員都戴上了專用面罩,氣氛還是比較嚴肅的。”廣曼説。
為了強身健體,廣曼每天都到住所旁的一所初中校園跑步鍛鍊。眼看着學校剛復課一個月,這會兒又停課了。
最近,有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新聞頻頻出現,帶着2個孩子的廣曼更加憂心忡忡了。他們一家儘量減少出門,不去人多的地方。讓他們與外界聯繫的,是此起彼伏的救護車警報聲。“嗶卟嗶卟……”從白天到深夜。
疫情如此嚴重,是否應該“封城”呢?廣曼每天關注班加羅爾當地的防疫情況,得知“封城”與否已討論許久,卻遲遲未能決定。“我覺得不太能‘封城’,許多印度人的工作都是每天干完以後日結工錢,如果‘封城’了,就會有很多人活不下去。”她説。
民眾對疫情警惕性不足,外加疫情一直沒得到控制,廣曼失去了信心。
早在去年3月開始,廣曼就在尋找回國的方法。然而,印度當時啓動了涉及全境的嚴格“禁足令”。疫情之下,世界各國人口流動受限。廣曼一家遭遇了簽證被拒、航班停飛、健康檢查難獲等境況,硬是沒有看到通往家鄉的路子。
去年6月,廣曼租住的酒店式公寓突然倒閉,又吃到當地其他酒店的“閉門羹”,幾乎陷入露宿街頭的危險境地。幸虧在當地工作的中國同胞提供住處,生活才得以重新步入正軌。
“現在疫情緊張,我們一家人除了強身健體、做好出行規劃之外,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期待全世界都勇敢渡過這一關,讓航班儘早恢復。”廣曼説。
本版採寫: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泠汐
記者 彭奕菲
策劃:李傑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