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換校長,連續三任有一個共同特點

11月1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中山大學宣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高松同志任中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因年齡原因,羅俊同志不再擔任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中大連續三任校長均為中科院院士,而且,此前多任校長的專業都與物理或化學相關。


中大換校長,連續三任有一個共同特點

高松

在華南理工大學任職期間,高松推出“新工科建設F計劃”,佈局新工科專業,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發展需求並着眼世界科技前沿。當前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高松擔任中大校長後,如何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學校的整體發展,令人期待。

因年齡原因

羅俊不再擔任中大校長職務

11月19日上午,中山大學舉行教師幹部大會。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小新宣佈中央關於中山大學校長調整的決定:高松同志任中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因年齡原因,羅俊同志不再擔任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中大換校長,連續三任有一個共同特點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微信公眾號

“做中大校長這七年,是我人生中最珍貴最難忘的七年。”會上,羅俊表示,回顧七年來的工作,他始終把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作為大學校長的根本使命。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表示,羅俊擔任校長的七年,是中山大學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式發展,謀劃學科佈局調整,強化文理醫工齊頭並進、融合發展的辦學特色,開拓了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三校區五校園”共同支撐大學永續發展的辦學格局,實現了辦學水平和質量跨越式提升。

接下來,作為黨委書記,他將全力支持高松校長的工作,與班子成員一道,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始終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世界一流大學,以更加優異的成績推動學校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高松指出,大學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養。接棒校長重任後,他將不辜負各級領導的信任與重託,更不辜負中大師生員工的期待,努力推動中山大學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我深信,在陳春聲書記和高松校長的帶領下,中山大學一定會在新的起點上創造更大的輝煌!”羅俊説道。

羅俊擔任校長期間

中大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特色。

記者瞭解到,在羅俊擔任中大校長期間,學校整體辦學與發展有所提升。

《中山大學“十四五”規劃》就指出,“十三五”期間,學校辦學水平快速提升,辦學經費、辦學空間、科研經費等關鍵性辦學指標與“十二五”末相比均實現了倍增,總體實力進步明顯,國際國內影響力均穩步上升。2017年9月,中山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哲學等11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以科學研究為例,理工科方面,天琴計劃激光測距台站成功獲得月面全部五個激光反射鏡回波信號,為國內首次,推動中國在地月激光測距領域躋身全球三甲;“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是目前國內設計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同類船舶,是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於一體的海上移動科研平台和人才培養基地,已成功交付使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由中山大學運營管理,是中國首個由高校進行全面管理和運營的國家級超算中心。

同時,在人才培養方面,構建了“五個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包括優質生源穩步增加、人才輸出質量逐年提升等;在辦學佈局方面,學校開展了辦學佈局調整,優化了資源配置,培育了一批急需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

據悉,2035年中山大學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如今校長更替,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學校的發展機遇點在哪,未來的佈局和走向又如何,深受關注。

中大連續三任校長均為中科院院士

查閲高松的履歷可以發現,他在高校任職已超過30年。其中,在行政崗位上也擔任相關職務20來年。在擔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一職之前,他一直在北京大學各個崗位任職,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2018年10月,高松正式南下,成為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如今,三年過後,高松又迎來新職務——中山大學校長。

而中山大學方面,2015年至今,一直都是羅俊擔任校長一職。在此之前,他還在華中科技大學擔任過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南都記者觀察發現,無論是新任校長高松,還是此前兩任校長羅俊、許寧生,均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高松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同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羅俊和許寧生,均在2009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中大多任校長的專業都與物理或化學相關。比如,羅俊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物理化學系,許寧生畢業於中山大學物理系,曾漢民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系。如今,剛上任的校長高松,本、碩、博均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可以説,新校長高松上任,與中大的“傳統”一脈相承。

高松曾推新工科F計劃

中大發展規劃值得期待

“相較於以往的教育,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被擺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這對於大學教育和大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説,都是一個重大的命題和挑戰。”今年9月,高松在華南理工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致辭表示,創造性人才一定具備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強大的思想能力,並能夠在真實世界裏採取有效行動,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的有效結合,就會產生創造力。

據瞭解,高松任職華工校長期間,發佈並實施“新工科建設F計劃”,努力培養“三創型”(創新、創造、創業)工科領軍人才。“新工科建設F計劃”歸納為如下公式:F(p)=Pl×Pt×Pa。其中,F(Future),代表未來;Pl(Power of learning),代表學習力;Pt(Power of thinking),代表思想力;Pa(Power of action),代表行動力。

具體操作上,學校佈局新工科專業,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發展需求並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其中,在廣州國際校區主動佈局一批新工科專業,大力發展大數據、物聯網應用、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術和智能製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空天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工科,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發展所帶來的重大需求。

若對比中山大學的“十四五”規劃,許多思路與計劃可謂是不謀而合。規劃中提到,將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服務發展能力。

比如,全面佈局空天科技、醫藥健康、電子信息(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與集成電路)、深地海洋極地、能源材料、前沿生物、前沿交叉、文明互鑑、治理現代化等九大領域,推動形成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的科學研究模式。此外,還將實施創新人才培育工程、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庫與文科科研基礎支撐體系建設等。

接下來,高松如何針對中大的實際情況,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學校的整體發展,掀開發展嶄新篇章,南都記者將持續關注。

來源: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大換校長,連續三任有一個共同特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