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明網
葱翠的“台灣青”草皮,整齊的健身器材,還有精心設計的木質涼亭和乾淨寬敞的休閒廣場……這不是哪個樓盤小區,而是山坳中的小村莊——菱塘村。
菱塘村位於撫州市東鄉區王橋鎮東北部,共有301户1314人,2015年被列入“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其中精準扶貧對象9户30人。近年來,隨着南昌工程學院駐村幫扶,以及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一手抓產業扶貧,一手抓村風村貌建設,2016年12月實現全村脱貧退出。在此基礎上,菱塘村繼續“扶德扶志”,2017年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
種下脱貧藕
以前在王橋鎮,女孩們聽到相親對象來自菱塘村,不僅自己不願意,長輩也直搖頭。“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車子根本開不進來。”菱塘村黨支部書記陳貴元在村裏當了28年的村幹部,當年頭上扣着窮帽子的感受,至今印象深刻。
被列入省級貧困村後,一些扶貧政策開始向菱塘村傾斜,扶貧產業資金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但看着上面撥下來的經費,陳貴元有點拿不定主意:做什麼產業好?
彼時,南昌工程學院成立連心小分隊,開始駐村進行幫扶。“我們一開始也不懂農業,但學院經常組織各部門前來交流,把村民的問題帶回去,並通過各種渠道聯繫專家,得出的建議是菱塘村地勢低、泥漿深,蓮藕易生長,可以作為重點產業打造。”南昌工程學院駐菱塘村第一書記龔永宏介紹。
經過土地流轉,52畝藕塘很快成形。村裏投入30萬元扶貧資金修馬路、挖水渠,並選定3名村民承包種植。根據協議,承包者對口幫扶4户貧困户,每户每年分紅2000元。此外,農忙時,承包者還會聘請貧困户做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至150元不等。如今,藕塘已經擴大至92畝,“除去分紅,一年的工資支出也要2萬元,成為貧困户重要收入來源。”陳貴元説。
養好致富雞
距離藕塘不遠的山上,還“隱藏”着菱塘村的另一個產業——七彩山雞養殖。
5月21日,記者驅車來到山上,遠遠就聽見山雞的打鬥聲。“山雞性格剛烈,好動也好鬥,所以肉質非常好,營養豐富。”負責七彩山雞養殖的村民陳光華説。
2016年,在外地有過養殖經歷的陳光華向村裏提出養山雞的想法。陳貴元和駐村第一書記經過反覆溝通,決定由村裏先投入17萬元扶貧資金為其打通山路,拉來電線。而後,南昌工程學院再投入9萬元用於雞苗孵化室的建設和飼料採購。根據協議,陳光華每年給9户貧困户分紅1.8萬元。
為解決村民後顧之憂,南昌工程學院工會每年“包銷”1000多隻山雞,從而解決了市場銷路問題。
“每隻雞要養足6個月,確保品質,然後以每隻100元出售。僅2018年、2019年,南昌工程學院就採購了2800只。加上其他單位的採購,每年純利潤有七八萬元。”陳光華説。
開出“文明花”
產業有了起色,讓陳貴元進一步堅定了改變村風村貌的決心。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們脱貧不能只富口袋,還要讓村民有好的生活環境。”陳貴元説,村裏首先結合新農村建設,將一批危舊房、豬牛欄和旱廁拆除,統一規劃。“所有的土路都改成了水泥路,並完成了水庫加固,為村裏硬件設施的改變打下了良好基礎。”
2017年,村裏着手進行文化景觀設施建設,不僅全村亮了燈,還打造了3個休閒廣場。南昌工程學院發揮學科優勢,多次派人來村裏規劃設計,“他們深挖村莊歷史文化,並通過宣傳欄、石碑等形式展現,增強了村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為引導大家提升文化素質,菱塘村試着向撫州市文廣新局遞交了一份報告——申請專業老師來村裏教大家跳廣場舞。
“沒想到報告一下就通過了,村裏很快來了北京舞蹈學院的老師。”看着村民對廣場舞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習慣,關係越來越融洽。“現在村舞蹈隊有40多人,還配備了衣服、鞋子和音響。只要天氣好,大家都會到廣場來活動。”
陳美菊是菱塘村舞蹈隊隊長,眼看自己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她打心眼裏感到高興。“我們跟城裏的小區一樣,到處都有漂亮的草地、廣場,飯後散散步,日子特別幸福。”
新的風貌讓菱塘村得到了更高的認可。2017年底,該村入選由中央文明辦評選的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村民生活條件好了,村莊面貌改變了,我們作為幹部,也要以身作則,做好服務。”陳貴元説,這些年,村裏不論大事小情,都要開會討論和公示,民主評議蔚然成風。“特別是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沒有一個村民提出異議。這既是大家對村裏脱貧工作的肯定,也讓村幹部有了更多堅持的動力。”(記者 陳 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