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作家佈雷斯萊:美國政客炒作“新冷戰”,是想借機向民眾散播壓力和恐懼感

新華社8月15日消息,法國女作家、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佈雷斯萊當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對全世界都至關重要。當中美兩個大國發生衝突時,整個世界都受到影響,只有通過對話才能解決分歧。

她説,法國媒體引用一句諺語來形容中美關係:當兩隻大象打架時,整個草原都受苦。她很贊同這個比喻,當中美兩個大國發生衝突時,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影響

佈雷斯萊指出,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毛澤東會見尼克松。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標誌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的開始。此後,中美關係的發展帶動了兩國各個領域的長足進步,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對全世界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佈雷斯萊認為,美國人為製造所謂“新冷戰”,是想通過製造一個外部敵人來轉移對美國內部問題的批評。西方媒體炒作“新冷戰”的概念,是想借機向民眾散播壓力和恐懼感

法國女作家佈雷斯萊:美國政客炒作“新冷戰”,是想借機向民眾散播壓力和恐懼感

法國女作家佈雷斯萊資料圖。圖自人民日報

佈雷斯萊説,在這一艱難時刻,歐洲應該積極發揮衝突調解者的作用,積極地開展各個層面的交流,開展對話,促進彼此的瞭解。“西方各國要去了解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是基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美國和西方必須明白,戰爭只會引火燒身。只有對話才能解決分歧。”

佈雷斯萊身在歐洲,卻始終關注着中國。過去15年間,她曾多次前往中國,探古訪今,同時筆耕不輟,與法國和西方世界分享中國人的發展夢想,讓法國和西方世界更瞭解中國。

2005年,佈雷斯萊搭乘火車從法國出發,穿越俄羅斯,首次探訪中國。至今,她對那一次經歷仍記憶猶新。“正是因為親自到了中國,和中國人親密接觸,我徹底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佈雷斯萊回憶説,在火車途經哈爾濱時,兩個中國婦女看她沒吃什麼東西,便遞給她一個西紅柿。“這對其他人來説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我而言,它的分量很重,是一份珍貴的禮物。那一刻我覺得我要去發現,去理解,去接觸這些可愛的中國人。”

到北京後,佈雷斯萊雖然僅停留了短短几天,但眼前所見的現代化中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決心向法國讀者介紹發展中不斷變化的中國。

此後,佈雷斯萊多次前往中國。2015年,佈雷斯萊前往新疆等地探訪古代絲綢之路,歷時一個多月,行程約8000公里。為了更好地讓法國讀者瞭解絲綢之路的古今滄桑,她於2017年年初成立了“絲綢之路”出版社。

佈雷斯萊迫切地想與讀者分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在她的筆下,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不僅僅是數字,更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親身實地走訪,讓佈雷斯萊真切地看到了中國的發展變化。由此,她也對中國夢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中國正在以自己的步調、實際經驗和視野鑄就未來

佈雷斯萊説,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連。

在最新的專訪中,佈雷斯萊表示,中美關係的發展影響着中美兩國及世界歷史的發展。她完全贊同“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觀點。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而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她指出,近年來,西方媒體對中國進行猛烈攻擊,西方對中國的不信任造成了經濟、政治和人文交往的災難性後果。在這樣的艱難時刻,維護中美關係的穩定就變得更加重要。“能否站在戰略的高度來看待中美關係?在西方媒體試圖把中國抹黑成敵人時,該如何對中美關係保持務實的態度?這些問題,西方國家都應該問問自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1 字。

轉載請註明: 法國女作家佈雷斯萊:美國政客炒作“新冷戰”,是想借機向民眾散播壓力和恐懼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