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條條生命通道逐步恢復,這些瞬間記錄瀘定地震災區救援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瀘定縣發生了6.8級地震,雖然過去100多年這一帶發生地震的次數很多,但這是四川2017年九寨溝7.0級地震之後,最大的一次。截止到9月9日12時,已經有88人遇難,30人失聯。這與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緊密相關,地震一發生,緊急救援就隨之開始,災區情況怎樣?受災羣眾的生活又怎樣?

這是一支11人的救援小分隊,由十位武警戰士和一名護士組成。週三早晨,他們接到命令,徒步前往位於海拔1800米的共和村,轉運一位快到預產期的孕婦。

剛開闢的救援通道泥土濕滑,並不牢靠。原本平整的村道被巨石砸斷,救援隊員只能走一段,再繞路爬一程。不少陡坡都超過了70度,走完預計要用4個小時。這樣險峻的道路,孕婦要怎麼走?

“我覺得擔架行不通,你看那邊的山路全是崎嶇的。”“這樣顛簸她,有可能引起她有生產的跡象。”......隊員們正討論得認真,滿臉緊張的隊長接到一個電話:“任務解除了,直升機把孕婦接走了。”

李佳倜:我們這邊派的偵查分隊出去打聽了一下,他們現在共和村三組一共有200多人,村裏面有老人身體狀況不太好,我們(可否)把醫生送進去,讓醫生開展巡診。

小分隊的目的地共和村,是距離震中磨西鎮最遠的一個村莊。一側是洶湧的河水,一側是懸崖峭壁,下山唯一的道路也被五六米高的泥石截斷。地震發生後,救援力量得以進入,已是第二天凌晨3點。最初,村民們主要靠自救,他們在最為空曠的地方,用鋼管和薄膜搭起大棚做安置點。共和村有三人遇難,村民王明芬的母親是其中之一。

早期的自救開展艱難也與這個村子多是留守老人有關。隨隊護士陽燕檢查發現,目前留下的傷員,絕大多數是輕微的軟組織挫傷,通過休息就可以恢復。有一位女性被砸到頭,出現血腫,她建議村裏儘快送到山下,做影像檢查。

餘震還在不時發生。村民告訴救援隊,再往前走2公里就是共和村4組,那裏還有20多人被困,物資十分緊張。

救援隊決定繼續挺進,為了多帶一些物資,他們將包裝箱拆掉,最小體積塞進麻袋。

翻山越嶺,純靠人力搬運的救援,在這次地震中也只是非常普通的一次。甘孜州山高水深的地貌帶來很大的救援難度,過去幾天,搭木橋、溜繩索、攀絕壁,驚心的場面一個接着一個。如今,橫亙在震中磨西鎮和幾個村莊間的燕子溝河,已經架起了鋼橋;不到5米寬,落差50米的絕壁上,4台挖掘機、2台裝載機,挖通了磨西鎮去往瀘定縣最近的路;各個村子的拖拉機也在連日清除路邊的山石……一條條生命通道正在逐步恢復。

地震發生後,很多村落斷水斷電、斷網斷路,瞬間變成了孤島,救援隊伍的到達,要克服重重的困難,這注定需要時間。於是,自救和自我幫扶就成了救災最初的關鍵,受災的人們在最初的慌亂過後,很多人馬上又做起了志願者,在這些志願者當中,就有教師,在安置點中,老師如何撫平孩子們的恐懼?受災羣眾又有哪些訴求?

四川甘孜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後,總枱記者接到報道任務,從重慶趕往受災地區。因為道路中斷,比預計到達時間晚了3個多小時。進鎮子的路很黑,但依然能看到街道兩邊都是房屋垮塌、牆體受損後的痕跡,路面很多碎石。慢慢接近震中海螺溝景區,人也越來越多,老百姓、解放軍、公安,手機信號變得不太穩定。

晚上的氣温已經降到10攝氏度左右,街道兩邊搭建起很多帳篷。帳篷外,志願者在接收受災地區的羣眾,把他們帶進帳篷,安置牀、棉被、礦泉水。新的人陸續到來,安置點裏隨時有人搭帳篷,現場的帳篷還在不斷增加。這一夜,除了感受到一次震感強烈的餘震,還算平靜。

清早的磨西鎮,路邊又多出了幾處能充電的地方。震後受損的樓房和牆體在白天變得更清晰,這裏的樓大部分成了危樓,許多人都是家在眼前卻難回。馮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地震當天,身患疾病的她,獨自一人在家。

逃出後的她,雖然在安置點得到了醫治,但是因為手機沒有信號,聯繫不到在學校上學的女兒,以及住在山上的母親,曾一度讓她崩潰。

馮女士:聯繫不上,那個時候什麼都中斷了,電話打不通。是志願者冒着生命危險,把我的孩子,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在哪裏,所以志願者把我們的孩子接上了以後,孩子帶着志願者去看了我媽,看了我的兄弟以後,他們安全了,志願者才回來的,回來告訴我他們是安全的,我特別的(激動)。

此時安置點中的受災羣眾,有相當一部分人自發做起了志願者,年齡有大有小,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

接近晚飯的時候,安置點的用水得到了恢復,隨着物資持續到達安置點,晚飯後還多出了一大批蔬菜、大米、油和鍋碗瓢盆。

安置點中有了煙火氣,算是一個暖心的事兒,而在這個安置點中,還有一個很暖心的地兒,這個帳篷裏面放着兒童桌椅和玩具,通過觀察,有一位志願者總是待在這裏,帶着小朋友玩耍、遊戲。

這位志願者姓陳,是當地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地震過後,附近的居民樓和商鋪都被清空,安置點大多是一家老少前來,到處能見到小朋友的身影,其中有很多都是她的學生。於是她便當起了災區老師,安撫和陪伴這裏的孩子。

志願者 陳老師:在我們這個帳篷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們能夠有重新回到學校的感覺。想安撫他們的心,讓他們感覺到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天災,老師依然在他們的身邊。

9月8日,各方力量援助災後重建已及時抵達,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四川省28家慈善會、基金會總計募得款物7.21億元。其中,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共接收捐贈善款5.89億元。採訪中,聽到很多的詞是感謝,但更多的是想家,時至中秋,他們希望像月亮一樣團圓,早日恢復正常。

面對地震後斷水斷電、斷網斷路的困境,最初缺水缺電,對於災區的老百姓來説,事兒還沒那麼大,但斷網打不通電話,才讓裏外的人們都格外焦急,災區的人們報不了平安,在災區有親朋好友的人們在外面不知道情況乾着急。於是,我們看到不少人在地震發生後打衞星電話的場景,又揪心又替打通電話的人欣慰,也替還無法報平安的人們着急。

逃離家中的陶鑫因為信號失聯,一度急哭,他在確認母親、奶奶平安後,又和一個哥哥去找五公里外的老丈人。

人們免費拿出自家摩托車,供像陶鑫這樣的人取用。他一路看到巨石、砸坑和救援隊伍,有人從縣城方向來尋人,也有的去往縣城報平安。

陶鑫:有了信號跟所有重要的人都全部通完電話,當時邊打電話也邊在哭,也跟他們説了一下這邊情況,當時也比較心急他們的情況。聽到親人朋友從電話那邊傳來聲音了,就證明説大家都還是安全的,大家的生命還在。

陶鑫接受採訪時眼裏總噙着淚水,雖然自己的近親屬一切平安,但內心也有不小衝擊。他的兩位遠房親戚一死一失蹤,還有同村兩位村民、朋友的家屬被滾石砸中遇難。來不及撫慰心緒的陶鑫,和其他年輕人一起加入了救災的隊伍。

作為電二代,陶鑫協助震區完成通電工作,與此同時,瀘定縣在地震當日就已開啓震後應急評估工作,哪些房屋能住、暫不能住、禁止入住都要貼上字條明示。陶鑫家對面的房子,有肉眼可見的損毀,而自己的四層樓房看上去完好無損。

陶鑫的四層小樓是2019年蘆山地震後,在政府補助下,借款建在原宅基地上的。就在他為鄉鎮電力奔忙的時候,專家組給出了這棟小樓的鑑定結果:禁止使用。

他説,眼看着房子一天天長大,還沒住幾年,卻又看到它夭折。地震後,房子又要重建了。

陶鑫:昨天我都還在和朋友們開玩笑説,這次中秋節對我們來説,是終生難忘的一箇中秋節,就相當(於)是劫後餘生。慶幸家人們都還在,房子不在就想辦法,但是我們慶幸我們的家人都還安全,都還在。人在家就在,房子不重要。

每逢佳節倍思親,更何況是中秋節,一箇中國人盼望閤家團圓的節日,這個時候想到災區的同胞,心裏就很難平靜,願逝者安息,生者節哀的同時,在各界和自己的努力下,更快恢復正常的生活。面對中秋的月亮,我們除了為自己的親人祈福,祝願!也該為災區的同胞祈福!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來源:央視新聞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