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連日來的爭議聲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27日下午在東京的日本武道館舉行。頂着巨大壓力的岸田政府為這場國葬投入了很多——2萬人的安保力量、近1200萬美元的天價費用以及其跌至30%的支持率。即便在國葬當天,抗議仍在日本多地上演,示威者稱要對岸田不顧民意的行為追究到底。國葬期間的“弔唁外交”被日本政府視作重頭戲——岸田在3天內將會見近40位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高級官員及國際組織負責人,效果卻遭到質疑。日本前外交官美根慶樹在接受《朝日新聞》採訪時稱,如果説面對面寒暄、握握手也算外交的話,算是有一定成果吧。更不用説與10天前英國女王的國葬相比,七國集團(G7)中另外6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集體缺席安倍國葬,大概讓日本人心中不是滋味。不過,與面子相比,國葬中所展現出的日本社會對繼承“安倍遺產”的嚴重分裂情緒,才是岸田更難的課題。
“充滿着分裂,而不是悲傷”
“日本充滿着分裂,而不是悲傷。”美聯社27日這樣形容“一場罕見國葬”在日本形成的氛圍。日本共同社稱,這是日本戰後第二次為前首相舉行國葬,上一次是55年前的吉田茂。國葬在部分在野黨缺席以及輿論褒貶不一的情況下舉行。
當地時間27日13時20分左右,載有安倍遺骨的車從其位於東京澀谷區的家中出發。日本NHK電視台報道稱,車輛途經安倍生前與各國領導人舉行會談的主要地點“迎賓館”和防衞省——安倍生前致力於強化安保政策,於13時55分抵達國葬會場。14時許,隨着遺孀安倍昭惠抱着安倍的骨灰罈進入會場,國葬儀式正式開始。
新加坡《海峽時報》説,國葬會場所在的日本武道館曾舉辦過奧運賽事,但這裏距靖國神社僅一路之隔。會場內,巨幅安倍肖像附近有一面照片牆,展示着安倍生前的照片,包括他與G7領導人散步的畫面。不過,在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以應對國內颶風災害為由,取消赴日出席安倍國葬的計劃後,G7另外六國元首或政府首腦無一到場。
國葬儀式在默哀後,播放了8分鐘的追思影片,回顧安倍自2006年首次擔任首相以來在政壇的關鍵場景。據日本NHK電視台報道,在致悼詞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稱安倍是“有勇氣的人”,並列舉他的成就,包括稱讚安倍任內提出“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構想。
美聯社認為,對於一個實施和平憲法的國家,安倍國葬中的軍事基調格外引人關注——安倍一直希望修憲以擴充軍事力量。報道説,近1400名自衞隊隊員列隊致敬,奏哀樂並鳴19響“弔唁禮炮”。數十名身穿白色制服的自衞隊隊員拿着帶有刺刀的步槍,立正站在白黃菊花組成的祭壇前。
當天,日本警方投入約2萬警力,嚴陣以待。《環球時報》記者看到,警方在相關重要路口設置路障,部分路段還有檢查關卡。從上午開始,東京市中心的高速道路和部分普通道路陸續實施大範圍交通管制。本次國葬的入場安檢比其他大型活動更為嚴格,組織方安排記者提前4小時開始入場,攝像器材、筆記本電腦等都要開機檢查。
27日上午,一些日本民眾在指定地點排隊,獻花以紀念安倍。與此同時,反對國葬的抗議活動在各地上演。據日本NHK電視台報道,在距離國葬會場不遠的日比谷公園,市民團體打出“反對國葬”“拒絕強制弔唁”的標語牌和橫幅。他們從日比谷公園出發,在東京都內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遊行。據悉,約有2500人蔘加。當天,除了東京都,廣島市、埼玉市等地都有抗議集會。CNN稱,街頭抗議顯示出日本圍繞安倍國葬的嚴重分歧。抗議活動有時甚至氣氛緊張,示威者和警察之間發生激烈的對峙和扭打。
在網上,“反對國葬”一度登上日文推特熱搜。據日本《赤旗報》27日報道,由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等人發起的反對安倍國葬的簽名活動,線上線下累計獲得超過26萬人簽名。共同社報道稱,埼玉縣市民團體代表武內曉語氣強烈地表示:“無視國民聲音舉行(國葬)的態度在歷史上或全世界來看都是可恥的。即便國葬結束,也要追究此事。”
走馬燈式的外交會見
在安倍國葬正式開始的前一天,岸田文雄的“弔唁外交”已先期展開。亞洲新聞網稱,從26日開始的3天內,岸田計劃會見近40位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高級官員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他要表達對他們參加安倍國葬的感謝,並強調舉行國葬和在此時會談的重要性。美國彭博社評論説,日本國內對國葬的反對情緒高漲,削弱了對岸田的支持,他轉而試圖將葬禮變成一次外交機會。
26日,岸田首先馬不停蹄地會見了10個國家的代表,其中包括上任後首次訪日的美國副總統哈里斯。27日,岸田分別與印度總理莫迪、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內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等人會談。共同社報道説,岸田提及國際秩序和法治等,積極展現繼承“安倍外交”的姿態。28日,岸田的會晤計劃包括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和韓國總理韓德洙。《日本時報》評論説,岸田試圖在地區安全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促進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然而,日本輿論對“弔唁外交”並不看好。日本《朝日新聞》評論稱,這些簡短會談無法就外交議題進行深入交流,難以想象能有何成果。日本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直言,G7其他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都不來,舉行國葬的理由之一已經瓦解。《華盛頓郵報》報道説,根據日本政府的説法,包括外國政要在內的4300餘人出席了安倍的國葬,但這一數字少於所邀請的6000人。美聯社特別提到,上週在倫敦參加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國葬的許多人都沒有出席安倍的葬禮。
俄羅斯《獨立報》援引俄國立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斯特列利佐夫的話説,安倍國葬儀式上現身的外國領導人並不能被視作日本國際地位增強的因素。葬禮就是葬禮,這些國家的現任或前任領導人只是來表達對這位日本前政要的哀悼。雖然國葬的確為岸田與一些國家領導人會面創造了機會,但對話主要是閉門形式,具有非正式交換意見的特點。“弔唁外交”對提升日本國際聲望的幫助微乎其微。
給岸田留下“功課”
美聯社27日評論説,有關安倍國葬的畫面清晰地展現出,在這位可能是日本現代史上最兩極分化的領導人的遺產問題上,這個國家存在嚴重分歧。安倍生前和去世後,引發的欽佩和憤怒一樣多。對於一些排着長隊的悼念者來説,安倍領導了一項未完成的事業,那就是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不是專注於對戰爭時期暴行揮之不去的恥辱。抗議國葬者則反映出民眾對安倍的深深不滿。批評人士説,安倍不斷試圖粉飾日本的戰時暴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而對於岸田文雄來説,美國新聞網稱,政治觀察人士認為,岸田為安倍舉行國葬是為了取悦自民黨內的保守派,以鞏固自己的權力。不過,效果卻可能適得其反。英國《衞報》援引日本大學名譽教授巖井奉信的話説,舉行國葬是岸田的“重大誤判”。
韓國《首爾新聞》評論稱,備受爭議的安倍國葬已經結束,但剩餘的課題恐怕更多,岸田能否發揮領導作用,統一分裂的日本社會將成為關鍵。共同社政治部長杉田雄心在題為“國葬留下的功課”的文章中説,因為“統一教”問題,民眾對岸田政權的不信任感大增。岸田至少應該把這次國葬作為重新審視日本民主和決策方式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