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為了制衡中國!美欲擴大“藍色太平洋夥伴”小圈子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19日在紐約舉行的一次活動中透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22日主持“藍色太平洋夥伴”(PBP)國家高層會議。西方媒體分析認為,鑑於美中在太平洋地區的競爭,這一新組織旨在“更好地協調對該地區國家的支持”。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則表示,華盛頓遏制中國的措施缺乏遠見,既不能給當地帶來什麼實際好處,也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實際威脅。

實則為了制衡中國!美欲擴大“藍色太平洋夥伴”小圈子

資料圖 圖源 視覺中國

據路透社19日報道,坎貝爾在當天活動上稱,太平洋島國的狀況比過去糟糕得多,“他們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脅”。氣候變化的挑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使當地主要經濟支柱旅遊業幾乎“顆粒無收”。他表示,美國“對太平洋地區的協調援助做得還很不夠,我們還不清楚什麼是最好的支持方式,但我們會在現有機構和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尋找最佳支持方案”。坎貝爾同時承認,美國加強在太平洋地區的活動有着“不可否認的戰略因素”。“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看到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中國,尋求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開展軍事等方面的活動。我們的盟友澳大利亞、新西蘭,乃至該地區的許多國家都為此感到不安。”

據報道,“藍色太平洋夥伴”於今年6月在美國宣佈成立,成員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英國,印度則獲得觀察員身份。此外,“藍色太平洋夥伴”在組建過程中徵求了法國和歐盟的意見,並同意法國和歐盟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該組織的活動。據美方稱,未來或將有其他國家加入該組織。

日本《讀賣新聞》20日報道稱,法國、德國以及韓國正考慮加入這一組織。該報分析稱,法國在南太地區擁有領土,對中國的海洋活動頗為警惕。德國因為提出了自己的印太外交戰略,所以正強化對該地區的參與力度。韓國《韓民族新聞》20日引述該國外交部高級官員的話稱,韓國現政府希望成為“全球中樞國家”,因此重視強化與太平洋島國的互惠合作。如果韓國加入PBP,這將是繼今年5月底加入“印太經濟框架”之後,韓國政府參加的第二個針對中國的多邊機構。

“美國之音”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藍色太平洋夥伴”的成立是制衡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外交和軍事影響力上升的一系列最新舉措之一。該組織成立時白宮曾發表聲明,稱五國將在這一框架下密切合作,來應對“基於規則的自由開放國際秩序承壓上升”等挑戰,並同太平洋島國在氣候變化、海上安全、衞生等領域開展合作。《讀賣新聞》20日分析稱,日美英澳新旨在通過經濟援助來牽制在太平洋島國不斷增強影響力的中國,並希望通過擴大這一合作框架進一步強化對華包圍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藍色太平洋夥伴”高層會議之後,美國總統拜登還將在9月28日至29日會晤各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對此,坎貝爾稱,這將“清楚地表達我們繼續為太平洋國家承擔更多義務的願望”。

另據路透社20日報道,美國和平研究所當天發佈報告稱,中國將太平洋島嶼視為具有重要戰略利益的地區,美國應加強對該地區尤其是北太平洋島國的承諾。報道稱,馬紹爾羣島、帕勞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曾和美國簽署防務協議。這些協議將於2023年和2024年陸續到期,目前還在重新談判中。報告稱,如果談判未能成功,這些國家可能會轉向中國。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藍色太平洋夥伴”具有鮮明的戰略意義,並非像其聲稱的那樣僅僅是為了支持太平洋島國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島國在經濟民生方面已有很多現成的合作協議;另一方面,與島國關係不大的英國和日本被強拉了進來,這些都顯示出該組織是一個把“四邊機制”“奧庫斯”和“五眼聯盟”強行拼湊起來的組合,其核心目的仍是制衡中國。

陳弘表示,美國的一系列動作顯示出,為壓制中國,華盛頓已在“顧頭不顧腳”地盲目出擊。“坎貝爾有句話説得對,那就是太平洋島國的狀況十分糟糕。但問題是,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西方歷史上的殖民壓迫和對該地區的長期忽視。現在西方非但對此不反思,還要繼續把這些國家工具化,作為對抗中國的武器。對於這種意圖,太平洋島國自身也是心知肚明、不願配合的。”

“華盛頓理應尊重和理解(太平洋島國)的優先事項”,路透社19日援引該地區領導人的話稱,太平洋島國最緊迫的安全任務是應對氣候變化,而不是超級大國的競爭。《斐濟時報》也曾評論稱,PBP打破了太平洋島國基於本地區國家建立的架構,踐踏了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為塑造與大國互動而設計的現有機制,並試圖強加一種外部夥伴優先的新等級制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2 字。

轉載請註明: 實則為了制衡中國!美欲擴大“藍色太平洋夥伴”小圈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