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及瑞典等國百餘名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對華政策跨國聯盟”(IPAC)。表面上看它是一個協調西方國家對華政策的政治論壇,實際上則是一個帶有反華制華色彩的“西方價值觀聯盟”。近日針對中澳關係,該聯盟在西方社交媒體上渲染“支持澳大利亞,抗衡中國打壓”,呼籲各國集中精力支持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對於該聯盟的日益活躍及其發揮的作用我們應予以警惕。
客觀上説,該聯盟的成立,為西方各種反華勢力聚集在一起、共同發表涉華噪音提供了一個舞台。圍繞中國崛起、新冠疫情、民主及人權等話題,這個看上去鬆散的組織沒少在公共場合尤其是西方社交媒體上發聲。其傳遞的信息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抹黑中國“霸凌所有挑戰它的國家”,二是呼籲西方“聯手遏制中國的崛起”。
聯繫本屆美國政府對華髮起的“新冷戰”,完全有理由把“對華政策跨國聯盟”視為華盛頓遏制中國、打壓中國而編織的一個意識形態反華聯盟。但以往西方各國反華勢力在批評中國、打壓中國時,多是以各自為政的方式,並未形成國際輿論上的聯動效應。如今,反華色彩的西方價值觀聯盟出現後,更多采取聯合發聲、干涉中國內政的做法。
“對華政策跨國聯盟”的所作所為,追根溯源,首先還是出於其國家利益至上的需要。在全球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的雙重打擊下,連美國這樣的西方大國都深陷泥潭,更不用説歐洲一些中小國家了。歐美社會動盪不定、經濟衰退、矛盾激化、族羣分裂,這些難題需要有人來承擔責任,而在新冠疫情高發時期“甩鍋”中國無疑會轉移西方民眾視線,緩和國內矛盾。於是,我們看到不懷好意的西方政客利用各種媒體,大肆攻擊中國。無論中國官方作出何種申辯或解釋,“西方價值觀聯盟”都只會變本加厲、惡毒攻擊。
其次,在美國決策者眼中,遏制、圍堵、打壓加競爭儼然成為對華政策的着眼點,讓“對華政策跨國聯盟”成為其反華戰略中重要一環就成為必要了。這種基於美國主導的西方跨黨派議員聯盟,充分利用當今科技創新帶來的網絡傳媒技術,在國際社交媒體上不斷髮表抹黑中國政府、詆譭中國形象的言論,這會給部分社交媒體受眾形成一種“西方聯合一致對華”的印象。可以預期,向來重視價值觀外交的拜登上台後,新一屆美國政府很可能會更加註重發揮該聯盟的作用,令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對華政策跨國聯盟”不斷在網絡上製造聲勢,除了博得更多的國際社會關注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本國政府的對華決策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這些“入盟”的國會議員在本國議會中還屬於少數派,他們中更多是對華帶有偏見或成見的右翼民粹主義者,只要更多的建制派議員對華持有理性認識,他們就不會與這些少數派議員沆瀣一氣。
面對西方“對華政策跨國聯盟”形成的反華輿論效應,我們必須針鋒相對。該聯盟未來肯定會藉助各種機會製造輿論聲勢。雖説謊言説多了有時也會成為“真理”,但西方國家民眾被他們糊弄得了一時,卻糊弄不了一世。一味“甩鍋”中國解決不了西方國家面臨的根本問題,反而是對當今西方資本主義體制面臨困境、矛盾加劇的真實寫照。(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