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污染水第二輪排海開始後不久,日本伊豆羣島附近海域發生6.6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5日10時30分左右,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開始第二輪排海。
按照東電此前公佈的計劃,第二輪計劃排海的核污染水總量約為7800噸,與第一輪大致相同。東電公司聲稱,接下來將以每天460噸的速度,從海岸線約1公里外的海域持續排放核污染水,預計排放17天。
日本民眾冒雨抗議
在8月24日至9月11日的第一批排污入海進程中,共計7788噸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東電計劃在截至明年3月的日本2023財政年內,分四次排放近31200噸核污水,相當於排空近40個核污水儲存罐。
儘管日本政府堅持其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質濃度在標準值以內,但是4日晚仍有部分日本民眾冒雨聚集在東電公司總部大樓外進行抗議。有抗議民眾表示,海洋是無國界的,而核污染水排海藴藏太多難以預料的風險。
截至目前,福島仍有超過1000個核污染水儲存罐趨近飽和。這些核污染水接觸過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受損的核反應爐,包含60多種放射性物質,尤其是鈈、鍶、銫等“超鈾”放射性物質,遠非一般的核廢水。
第二輪排海開啓前夜,日本民眾冒雨抗議。圖源:GJ
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刊登的一篇文章對日本核污染水的安全性提出質疑,指出儘管日方宣傳聽起來很令人放心,但核污染水的放射性仍然比自然狀態下的海水高出數千倍。況且,這些核污染水將集中在一個水域排放30年,氚和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仍然可能在海洋生物中累積,並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
有國際環保組織稱,其已在海洋食物鏈最底層的浮游植物中發現了氚,這表明放射性物質出現了生物積聚現象。該組織懷疑稱,之所以至今沒有全面的評估,或許是因為有人在刻意低估氚在環境中累積的潛在危害。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將一己私利凌駕於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此舉極端自私極不負責任。
東京以南發生海嘯
日本國內的反對聲也不絕於耳。截至目前,日本多地民眾已起訴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要求其停止核污水排海計劃。有起訴書稱,原告認為核污水排海侵犯了日本民眾平穩生活的權利,漁業從業者維繫生計面臨困難,因此要求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取消排海許可,禁止東電繼續將核污水排放入海。
在東電開始“排污入海”後的一個月內,除了日本國內的漁業協會聯合會等相關市民團體多次集會,抗議這種禍害全球海洋環境的劣行,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繼續實施對日本福島等相關地海產品的進口禁令。
今天上午,在核污染水第二輪排海開始後不久,日本伊豆羣島附近海域發生6.6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日本氣象廳隨後發佈警報,稱海嘯預計將在1小時後抵達當地海岸。伊豆羣島位於東京以南,距日本本土列島並不遙遠。
造成福島核電站悲劇的直接原因是當年“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圖源:GJ
鑑於日本地質與海洋災害頻發,而核污染水排海預期長達30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範圍內一旦出現人為失誤或制度性缺陷,結果很可能“覆水難收”。
汪文斌此前表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長達數十年,能否真正處理達標等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有能力、有決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民眾健康,保護海洋漁業健康發展。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深海龜
編輯 深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