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默克爾離場,德國需要面對的遠不止傷感

默克爾的難題依然會是她的繼任者的難題,而美國無法再給予德國和歐洲以安全感。

16年時間,足以讓人習慣或是厭倦她的存在。但無論哪一種,不論樂不樂意,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時代都將在2021年結束。

16年時間,也足以物是人非。默克爾2005年上台時,歐盟還算團結,美國也還將德國視作重要盟友。但現在,當她即將退休,英國和歐盟的“脱歐”拉鋸戰還沒結束,德國人對美國的印象也不再正面。

習慣於求穩的德國人和正在適應改變的歐洲人,都急需適應沒有默克爾的日子,以及這個變化的世界。

當默克爾離場,德國需要面對的遠不止傷感

安吉拉·默克爾。 圖源:Politico

低調且沉穩

對於17歲的德國學生阿爾布雷希特來説,總理一直都是這個留着幹練的齊耳短髮、身着純色大號西裝和深色長褲、腳踏平底皮鞋、兩手擺放出招牌菱形手勢的女人。

默克爾的標誌性形象一成不變地保持了16年。“我從來沒有迷戀過所謂‘時尚’之類的東西”,低調且沉穩,是默克爾想要傳遞給選民的信號。

當默克爾離場,德國需要面對的遠不止傷感

一如自己恆定的風格,默克爾也陪伴許多德國人走過從孩提到成年的時光。 圖源:ABC

同5位英國首相、4位法國總統、7位意大利總理、4任美國總統打過交道,掌舵歐洲最大經濟體長達16年,帶領德國捱過金融危機,挺過歐債危機,扛過難民危機……默克爾自己,也從2005年那個來自東德、被認為“沒可能玩轉權力”、“缺乏經驗和魅力、無法持久”的“德國前總理科爾口中的小姑娘”,成為如今《法蘭克福匯報》記者筆下的“危機總理”、《經濟學人》選出的“不可或缺的歐洲人”。

世界變化大

默克爾給想要求穩的德國人以及歐洲帶來了安穩,但在這16年裏,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形勢也在急劇改變。

在柏林太陽大街一家理髮店工作的哈馬德,問都沒問就拿起剃刀給客人理髮。在這裏工作3年,他太清楚自己的客人——多數是和他一樣的敍利亞移民——想要什麼樣的髮型。“這就像回到家裏一樣。”27歲的哈馬德在大馬士革難民營出生長大,“我們比德國人更清楚如何修剪鬍鬚。”

讓哈馬德感覺像家一樣的太陽大街,曾是東西柏林之間的通道,如今在當地被稱作“阿拉伯街”。這裏不僅有熟悉敍利亞移民喜好的理髮店,也有專門售賣清真食品、能講敍利亞移民語言的食品店老闆。

當默克爾離場,德國需要面對的遠不止傷感

難民危機是對歐盟的巨大考驗,默克爾堅持開放邊境的政策既收穫欽佩,也受到不少詬病。 圖源:EPA

正是默克爾2015年決定向120萬敍利亞難民開放德國邊境,讓哈馬德他們在異國他鄉找到了新的人生。大批敍利亞難民的湧入,不僅極大改變了德國尤其是首都柏林的人口和文化構成,也讓極右翼黨派德國另類選擇黨得以在兩年後首次敲開德國聯邦議院的大門。

民粹主義的沉渣也在歐洲其他國家泛起,經濟持續低迷,歐洲不再是曾經的歐洲,英國“脱歐”不過是歐洲不再團結的冰山一角。而離心力加劇也出現於美國與盟友之間,從“口罩戰”到“疫苗戰”再到從阿富汗倉皇撤軍,歐洲人發現美國也不再是他們熟悉的美國。

難題依然在

德國和歐洲將如何適應後默克爾時代?要不要選擇一個看起來更像默克爾的人?要不要繼承她的政治遺產,繼續在東西方之間充當溝通的橋樑?要不要……

可以確定的是,默克爾的難題依然會是她的繼任者的難題,而美國無法再給予德國和歐洲以安全感。

當默克爾離場,德國需要面對的遠不止傷感

無比諷刺的是,美國對默克爾手機的監聽,恰恰始於奧巴馬這位在歐盟口碑尚佳的前總統。 圖源:Reuters

民調顯示,超過半數歐洲人悲觀地認為德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只有15%德國人認為“黃金時代”沒有隨着默克爾離場。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齊旭

編輯 深海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0 字。

轉載請註明: 當默克爾離場,德國需要面對的遠不止傷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