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税減徵600億元,救得了車市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車市物語(ID:autostinger),作者:火山,原文標題:《購置税減徵600億元,是不是車市強心針?》,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5月23日晚,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決定,為努力推動經濟迴歸正常軌道,將實施6方面33項措施。其中與汽車產業息息相關的的政策是: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以及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600億元。


儘管關於上述政策的實施細則還未公佈,但光是購置税這三個字本身,和600億元的金額,已經讓整個汽車圈為之一振。此前,汽車產業也曾受次貸危機影響陷入短暫低迷,而最為有效的救市政策向來都是減免購置税。2009年的購置税減徵政策,讓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突破800萬輛;2015-2016年的第二輪購置税減徵政策,更是分別收穫了180萬輛、340萬輛增量。 


“疫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還是較深遠的,這個政策目前透露的信息還比較宏觀,但有措施總比沒有要好,因此我謹慎樂觀其成。”東風乘用車公司營銷總部總經理李瑾南表示。除他之外,和車市物語表達過類似謹慎樂觀態度的汽車人還有很多,樂觀之處在於購置税減免在歷史上發揮的正向刺激作用,以及600億元的總額度;而謹慎之處在於,政策具體細則尚不明朗,且當下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刺激需求所能解決的。


所以在宏觀政策出台後,車企也該行動起來了。


購置税的力量和方向


當下的汽車產業,確實遇到了麻煩。


數據顯示,2022年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104.2萬輛,同比下降35.5%,環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與環比增速均處於當月歷史最低值。進入5月後,頹勢雖然有所緩和,但並未扭轉。5月上半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48.4萬輛,雖環比上月同期上漲27%,但同比去年下降21%。


面對車市下行,車企似乎更願意把問題歸結於生產和供應鏈。而在行業專家看來,需求下滑才是企業們更應該警醒的。


“除供應鏈、疫情帶來的生產減少外,現階段我國乘用車市場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需求下滑。疫情之下,國內第三產業遭到嚴重打擊,消費者用車需求、購車能力都受到了很大影響。而刺激終端消費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購置税減徵政策,這次600億額度的政策力度很大。”談及乘用車市場所面臨的現狀,以及購置税減徵政策,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和車市物語分析道。


對於上述政策具體的實施方向,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猜測和建議。從咬文嚼字的角度上看,“階段性”已經説明了這項政策是有時效的;“部分”乘用車,説明會對車輛進行區分,此前享受過減免政策的小排量,以及沒享受到免税政策的油電混動車型,都有可能納入到此次減徵的範疇中。


按照業界目前的普遍猜測,本次購置税減徵政策有兩種實施可能:第一種是單純減徵燃油車,因為現階段新能源車依舊享受免徵購置税政策。


“雖然購置税減免政策不是新鮮事物,但很實用,600億元的額度也相當可觀,按照10萬元銷售均價計算,每輛車購置税如果全部減免,可以覆蓋600萬輛車;若按每輛車減徵50%的方式來算,可以覆蓋1200萬輛車,足夠用1年了。”益普所研究總監葉盛分析道。


購置税減徵600億元,救得了車市麼?


第二種可能就是自2023年起繼續免徵新能源購置税,若按照每年530萬輛銷售規模、15萬元車輛銷售均價來看,一年的減免額度也能達到700億元的級別。


不過大部分業內人士仍舊看好第一種模式,即對傳統燃油車進行減徵。畢竟現階段國家需要的就是短期內立竿見影的刺激性政策。而從對減徵購置税政策的需求程度上看,燃油車也比新能源車更有需要。


“新能源車發展已經很好了,甚至有點過火了,不用特意補。截至4月底,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還有60-80萬輛訂單尚未交付,這雖然有些水分,但已經證明了新能源市場的活力。”崔東樹表示。


在他看來,目前最需要購置税減徵政策“助攻”的,恰恰是傳統燃油車。據乘聯會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4月,傳統燃油車累計銷量為492萬輛,同比下滑18%;4月單月,傳統狹義乘用車銷量為67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55%,環比3月下降50%。


車企應如何作為


對於上述政策,整車企業都是頗為看好的。“國家政策老百姓蠻相信的,應該對終端市場有切實的拉動作用。”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經民表示;“這一定是好事,力度也不小,但要看細則。”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宇也和車市物語如是説道。


不過在看好的同時,主機廠也應該有所行動,至少不能把反彈的希望全都寄託於政策。


“減徵購置税的力度比預期要大,但還是屬於減免税費這塊,如果直接財政補貼給消費者,對終端市場的拉動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車企還是應該客觀地看待政策刺激的效果。類似的刺激性作用能做到保平、促進結構性的增長已經不容易了,不太可能使下半年出現報復性的增長。”


購置税減徵600億元,救得了車市麼?


這一點,似乎不太符合部分車企們的客觀需求。此前,受2021年大形勢轉好的影響,車企給2022年制定的銷量目標普遍有些高。比如長城汽車的2022年銷量目標為190萬輛,比2021年實際完成銷量(128萬輛)多了62萬輛;比亞迪銷量目標為120萬輛,相比2021年實際完成銷量(73萬輛)多43萬輛;奇瑞控股則更為大膽,制定了“保底150萬,衝刺200萬天花板”的目標,相比之下,其2021年銷量也僅為96萬輛。


在疫情、俄烏衝突、貿易摩擦等不良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國內車市的上升走勢被迫中斷。正如前文所提到的,4月、5月上半旬車市銷量驟然下跌。而從各企業自身情況來説,同樣不容樂觀。據統計,截至4月底,銷量目標完成率能超過30%的企業,僅有比亞迪、長安汽車兩家,哪怕比亞迪前4個月累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暴漲387.94%,可銷量目標完成率仍不足三分之一。


購置税減徵600億元,救得了車市麼?


拋開這兩家頭部車企,其餘企業銷量目標完成情況更加慘淡。


在SUV市場無比風光的長城汽車,1-4月累計銷量為337277輛,同比下滑21.7%,僅完成190萬輛預定目標的17.75%。此外,廣汽集團年度銷量完成率29.77%;上汽集團年度銷量完成率23.12%;吉利汽車年度銷量完成率24.13%;東風汽車集團年度銷量完成率21.05%;奇瑞控股年度銷量完成率18.99%……


奇怪的是,面對明顯低於同期的銷量目標完成率和低於預期的市場前景,卻沒有一家企業願意站出來主動下調目標。不僅如此,上汽集團、長城等部分目標完成率較低的企業還主動發聲,聲稱要堅持銷量目標不動搖。


“這些車企很‘賊’,他們就是在等政策。”汽車分析師盧濤(化名)表示:“前一段時間相關部門就曾發文,表示會推出汽車下鄉等刺激性政策;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當地進行了短期購車補貼政策。對於本次國家層面的購置税減徵政策,企業們可謂期盼已久,就指着借政策東風來翻身。”


但政策只是助推器,車企不該坐等“餵飯”,也應該主動出擊,利用好政策。“有了政策支持,車企們壓力會小很多,可以趁此做一些該幹,但此前沒能力乾的事。”


盧濤所謂該乾的事主要集中於三點:


首先,善待經銷商,實現互利互贏。前一段時間,由於終端需求走弱,為了重振市場表現,車企們開啓了慣用套路——壓庫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前一段時間公佈的數據,曾揭開了部分車企銷量下滑的遮羞布。數據顯示,4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1.91,環比上升9.1%,同比上升21.7%,庫存水平位於榮枯線(1.5)之上,創下近一年來的新高。


其中中國品牌可謂是“重災區”,從3月的1.66增長至4月的1.95,環比增長17.5%;主流海外品牌係數從1.9上漲至1.99,環比上升4.7%;高端豪華&進口品牌係數則從1.5環比增至1.66,環比上升10.7%。


第二點則是客觀看待市場走向、自身實力以及補貼作用。“有增長潛力的,銷量目標制定客觀的企業,該堅持就堅持;那些目標本就有些縹緲,現階段增長潛力又不足的企業,也應該放下身段,主動下調銷量目標。畢竟補貼只是輔助,不是萬能的。”盧濤表示。


第三點則要考究車企本身的產品能力和應變能力。“本輪購置税減徵政策細則還未出爐,若真按照此前1.4T以下給予減免的政策來看,目前很多企業旗下產品都不符合要求。600億額度雖然可觀,但終究有限,能否快速改進產品,吃到紅利,才是對車企的考核指標。在這方面,反應速度快的中國品牌似乎更有優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車市物語(ID:autostinger),作者:火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92 字。

轉載請註明: 購置税減徵600億元,救得了車市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