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以往,有不少用户在購買國產寶馬汽車後,通常會把“華晨”兩個字扣掉,生怕國產的身份影響了自己的面子。而這種情況在賽力斯問界M5上也同樣存在,不少用户會把“賽力斯”尾標扣掉,取而代之的是“華為”尾標。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近日,鍾叔駕道刷到一個數碼博主的微博,文中提及了其在購物平台上發現問界M5的替換車標,有的銷量甚至達到數百單的趣事。鍾叔駕道隨即在某購物平台上搜索“問界M5華為車標”,發現在售店鋪不在少數,主要有“中國華為”、“HUAWEI”及“HarmonyOS”三種。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不難看出,這些用户似乎對“賽力斯”這個尾標並不感冒,甚至是對其的不認可,就像買國產寶馬的用户要把“華晨”尾標扣掉一樣。某種程度上,他們對於“華為”的認知要高於“賽力斯”,説白了就是衝着“華為”而購買的。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華為一直宣稱不造車,而是要把三十多年積累的ICT能力和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當中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HI路線,如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注入了華為的計算和通訊架構如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系統管理等。另一種則是智選路線,如問界M5,除了智能座艙、電機、電驅等獲得了華為的賦能之外,還可以進入到華為終端渠道進行售賣。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正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問界M5發佈會上所説的:“它是華為從零開始深度介入研發、設計、製造,完整體現華為智能汽車能力與理念的車型。”毫不誇張地説,有關於問界M5的產業鏈管理、軟件生態、用户運營和市場營銷等方面,華為幾乎全部主導。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所以,在問界M5發佈會之後,市場也一度傳出“賽力斯是華為代工廠”的傳聞。為此,小康股份回應稱:“賽力斯是華為的長期合作伙伴,並非代工廠。”但毫無疑問,賽力斯銷量的攀升,與“華為”賦能是離不開關係的。

當賽力斯SF5還沒有進入華為銷售渠道之前,月銷量從來就沒有超過200輛,通常都是兩位數的存在。而自去年5月份進入華為銷售渠道之後,銷量就有了明顯的提升。到了10月份已經達到了2000輛的水準,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僅為8169輛,月均銷量680輛。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據小康股份4月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4月賽力斯累計銷量8483輛,同比上漲1211.13%,已超過了去年全年。以4月為例,賽力斯銷量為3439輛,其中,問界M5銷量3245輛,佔據了品牌94.36%的份額。顯然,“含華量”更高的問界M5,已經成為賽力斯的銷量擔當。

上汽董事長陳虹曾表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以上汽的眼光來看,賽力斯似乎正在一步步丟掉自己的靈魂,逐漸成為軀體。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但對於賽力斯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新的合作模式和機遇。抱緊“華為”這個大腿,建立起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也未嘗不可。畢竟,華為目前的智選模式名單中有且只有賽力斯一個,以後是否會增加仍是個未知數。但以目前的態勢來看,兩者結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還是取得了初步成功。

至於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華晨,逐漸喪失華晨寶馬中的話語權,還得看兩者後續的進展和戰略部署,相信市場會給我們一個準備的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3 字。

轉載請註明: 提車即扣標,“賽力斯”變“華為”,最終會步華晨後塵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