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膽小、自卑?原來與父母的4種行為有關!

家長們有沒有下面類似的一些經歷:

孩子性格非常靦腆,每當家裏來客人的時候,她就躲着不見,自己在房間裏待着;

出門碰到親戚朋友,讓他打個招呼吧,他就往你身後躲;

老師上課提問的時候,狠狠的低下頭,都不敢看老師的眼睛......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原來與父母的4種行為有關!

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自信、開朗,落落大方,可是為什麼孩子確實這般懦弱、膽小?各位家長有思考過背後的原因嗎?我們一起看看到底和什麼有關?

一、夫妻之間經常吵架

其實,夫妻之間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的摩擦,但是吵架儘量避開孩子,因為當着孩子吵架,影響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覺得擔心、害怕,漸漸的就不敢説話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父母是孩子最親愛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愛,孩子才會覺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間有美德。而“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也説過:“你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良好的婚姻關係。”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原來與父母的4種行為有關!

二、經常恐嚇孩子

我們小時候經常被家長恐嚇,“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警察就來抓你”這樣的話語不斷地從父母嘴裏説就來,我們幼小的心靈想被重錘擊中,絲毫不敢再有不聽話的舉動。

可家長不知道,他們在取得暫時的勝利的同時,卻嚇走了孩子的安全感,這種恐嚇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會一直印象深刻,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失去安全感的陰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很多成人的心理疾病多根源於小時候被恐嚇的相關經歷。

我童年的時候,就是在我母親一句句的“沒錢”中度過的。

小的時候,看別的小朋友買辣條、棒冰,我和媽媽説,媽媽給我的回覆永遠都是:家裏錢都供你讀書了,哪還有錢買東西?你爸爸每天累的......

所以我整個童年,都不敢主動開口問母親索要東西。

在孩子的價值觀意識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直觀地去告知孩子金錢的缺失在生活中的重要,會使孩子的價值觀在童年、乃至成人後,都處於偏激狀態。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原來與父母的4種行為有關!

我的一個朋友,她幾乎每天最常用的口頭禪就是:唉

家裏又沒米了,唉

這個月又沒有錢還信用卡了,唉

下個月還要隨好幾份份子錢,唉,可怎麼辦啊.......

當時她並沒有在意這些,一直以為就是正常的發泄情緒

可是過了幾年,開始發現孩子也喜歡抱怨,經常會説:媽媽又不給我錢買玩具,唉,哼.......

不難發現,一個在這種沉悶、沒有笑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以後也會變得喜歡抱怨,成為一個消極的人。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原來與父母的4種行為有關!

孩子的性格與家庭環境還有父母是脱不了干係的,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不經意行為可能就會造成孩子的自卑、膽小。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原來與父母的4種行為有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