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青藏高原流向東盟:瀾湄流域成世界生態文化重要展示區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西藏昌都10月22日電 (記者 胡鍾藝 張添福)“老撾周邊沒有海,對於每一個老撾人來説,湄公河就是‘母親河’。”老撾青年裴麗娜本月在2021瀾湄萬里行中外媒體大型採訪活動中通過視頻表示,瀾湄流域的公民都應全力保護好這條母親河。

瀾滄江-湄公河源自青海省三江源,匯成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經“彩雲之南”,貫穿老撾等東盟五個國家。

保護瀾滄江生態是像裴麗娜一樣的六國流域民眾的共同期待。中新社記者目前正隨2021瀾湄萬里行團隊,共同見證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之力。

源頭:中國面積最大國家公園本月建立

與旱獺時常上演“雙獺搏擊”、雪豹神出鬼沒而讓人津津樂道不同,最讓藏族漢子尼尕激動的是,通過多年努力,三江源國家公園本月正式設立。

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劃總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面積接近陝西省,是中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國家公園。官方謀劃,到2035年,將其建設成為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態保護修復的典範。

尼尕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他所在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是瀾滄江正源扎曲河源頭。

通過長期實施黑土灘治理、濕地保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水土保持等生態項目,當地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對於垃圾侵擾、非法採砂、非法盜獵等流域潛在威脅,尼尕頗有治理信心,“目前園區‘一户一崗’擁有數千名生態管護員。但只要牧民家裏一人是生態管護員,全家所有人都自覺成為管護員。”

三江源國家公園居住約十萬名逐水草而居的民眾。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説,昂賽大峽谷漂流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昂賽雪豹自然觀察2個特許經營項目是該園區的重頭戲,“要適度搞一些有利於牧民生產生活的特許經營,讓他們在保護生態中多受益。”

“三江源國家公園不應成為‘無人區’,應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高原特色的國家公園。”尼尕信心滿滿。

五曲並流:世界唯一生長在高原的鶴“打卡”

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文體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江才桑寶介紹,扎曲從雜多縣流入囊謙縣後,還與該縣孜曲、巴曲、吉曲、熱曲四條瀾滄江支流共同由西北流向東南,生態地位重要。

江才桑寶説,曾經扎曲有大小不等的砂場,現在已見不到非法採砂,“曾經,河水一漲,就會威脅到沿岸民眾,河道治理後問題就不存在。”

記者看到,囊謙境內扎曲網狀水系水質清澈,牛羣在河灘嬉戲。江才桑寶説,“扎曲及其它支流的髒東西越來越少,曾很少露面的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黑頸鶴在遷徙季會來‘做客’。”

匯成地:超四分之一人口護航生態

涇渭分明的扎曲、昂曲在“藏東明珠”昌都市匯成瀾滄江。

昌都市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主任段世貴介紹,該市公益林護林員、天然林護林員、生態崗位人員等超20萬名生態管護人員(超該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實現953.4萬公頃的森林、草原常年有效保護。

目前,昌都市各類自然保護區、公園等有30個,佔該市國土面積的6.84%,芒康滇金絲猴、類烏齊馬鹿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滇金絲猴、馬鹿的種羣數量增長明顯。

西南林業大學教授王慷林表示,瀾湄流域是世界生態文化的重要展示區,流域包含着大量民族生態學的智慧、經驗,具有生態善惡觀和生態責任,“21世紀,應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紀,應讓生態文明成為全球公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