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由於延遲退休事關羣眾切身利益,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對延遲退休的影響議論紛紛。那麼,中央為什麼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這一方案有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如何穩妥推進延遲退休避免造成新的社會矛盾?
1 延遲退休進入“計劃實施”階段
近幾年,關於延遲退休的話題持續受到各界關注。早在2008年11月,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負責人就稱,相關部門正在醖釀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2012年,由人社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發佈,其中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
此後,關於國家將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説法一直未斷。如今,相關提法更是從“研究制定”進入“計劃實施”階段。業內人士認為,與“十三五”相比,這次規劃建議強調實施,就是要真正“動”起來,從頂層設計到付諸行動,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成為大勢所趨。
據瞭解,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歲,但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近70年未有調整。
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有專家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有一個非常嚴峻的“窗口期”,1963年“嬰兒潮”時出生的人口馬上就要滿60歲,這會導致我國養老保險中繳費人羣迅速減少,領取人迅速增加,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在“十四五”期間必須提上日程。還有專家表示,隨着中國人口平均年齡的增長,過早退休也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從國際橫向比較,我國現行退休年齡也偏低。人社部資料顯示,近年來,美、德、日等國都將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到了65歲甚至更高。
專家表示,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不僅可以避免人力資源浪費,而且可以增加養老金的收入來源,減輕養老金的支出壓力,對於維護養老系統的正常運行非常有必要。
2 方案如何實施,影響幾何?
最近,有關如何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討論較多,熱議的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女性先延長到60歲退休,之後男女同步延長到65歲;第二種是,男女一起延長,女性速度快一點,同步達到65歲。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到底對我們有哪些影響?大家普遍關心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第一批“面對者”擔憂自己工作生活的不確定性。調查顯示,許多70後對此最為敏感,因為他們是最有可能第一批面對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人。有接近退休年齡的女性勞動者表示:“已經計劃好準備退休,突然又被告知要延遲。”一些網友也在各大平台留言:退休年齡工作容易出現腦溢血等“老人病”,就醫和藥品上能否給予補償補助?上了歲數肯定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高強度工作,能否勻出時間來鍛鍊?
二是對年輕人就業的影響。不少人認為,對於傳統行業和事業單位來説,幾乎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老年人不退休、不離崗,那麼新人想要轉正、升職,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也有人認為,如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新的就業崗位在不斷創造,此外,還有一些新的職業只需要年輕人,所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年輕人的就業影響並沒有那麼可怕。
三是有可能影響到女性生育子女的意願。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本來是求解老齡化社會的“一副藥”,但是有可能引致新生兒減少,從另一方面加劇老齡化問題。不少人表示,本來女性50歲退休之後,剛好可以替子女帶小孩,減輕年輕人的壓力。如果女同胞需要工作至60歲、65歲才能退休,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替子女分擔壓力,此後,年輕人恐怕更不願意多生育孩子。
3 讓政策“走穩”,避免新矛盾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關係到全體公民利益,要小步慢走,穩妥推進,避免造成新的社會矛盾。
一是針對不同行業、工種實施差別化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有一些工種,比如説重體力勞動者,如煤炭工人,如果非要延遲到60歲以上退休,並不現實。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各個工種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意願,比如説醫生和教師等羣體可能更傾向於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考慮實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即設定一個退休年齡區間段,當員工到達退休年齡的最低限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這個年齡之後選擇合適的時間點辦理退休手續,到達退休年齡的最高限時,則必須辦理退休手續。實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一方面可以給予職工更大的自主權,體現人文關懷;另一方面使一些有精力、有能力的人員可以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發揮餘熱,避免人力資源浪費。
三是領取養老金可“早減晚增”。不少專家表示,不一定非要強制某一年齡才能退休,但在養老金的領取上可以“早減晚增”,也就是早退休的人領取比例低一些,晚退休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養老金領取,這是對於堅持工作的人的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