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以來,巴以局勢驟然緊張。發生在東耶路撒冷的示威遊行,在短短數日之內演變為以色列與加沙地帶武裝組織的全面軍事衝突,其規模和烈度均為近年罕見。巴以問題是影響中東安全的基礎性、根源性問題,但近年來在各種地緣熱點問題的衝擊下不斷被邊緣化。正當各方將注意力挪開之時,巴以問題再度以極其慘烈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數週之內,巴以雙方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特別是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民眾,因家園被毀而無家可歸。在以色列的軍事打擊之下,加沙基礎設施被大量摧毀,公共服務幾近癱瘓。就在近日,加沙唯一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點和疫苗接種點被以軍摧毀。考慮到以色列的嚴密封鎖,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仍會不斷惡化,短期內難見改善的可能。
眾所周知,國際社會圍繞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曾達成一系列協議。其中,“兩國方案”最具國際共識,其具體內容也得到聯合國相關決議的認可,具有公認的權威性,即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從根本上實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
遺憾的是,“兩國方案”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屢屢遭受各方因素干擾而未能實現。近年來,中東和平進程更是偏離原有軌道。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完全拋棄“兩國方案”,在巴以問題上採取系列單邊主義偏袒政策,令巴以矛盾進一步激化。巴勒斯坦民眾對國際調停與政治斡旋的信心持續下降,最終釀成今天的危機局面。
引發本輪巴以衝突的導火索,是東耶路撒冷阿拉伯民居的所屬權問題。然而事態發展至今,軍事行動早已與各方國內的政治進程緊密關聯。正因此,衝突不會因軍事目的達成而自動終結,更可能受到政治需要的左右而長期延宕。
當前,以色列中左翼“擁有未來”黨黨首拉皮德正嘗組建新一屆以色列政府,其原本聲稱將“組建一個團結政府,以使左派和右派共同應對經濟和安全挑戰”。按原計劃,拉皮德很可能將吸納阿拉伯政黨入閣。然而突如其來的巴以衝突令以色列政壇各政黨不得不“選邊站隊”,在“政治正確”的壓力下紛紛支持現政府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從而令阿拉伯政黨受到孤立。拉皮德組閣前景黯淡,以色列恐將迎來兩年內的第五次大選。此外,巴勒斯坦原定5月下旬的大選被延期至未來數月內舉行,而以色列的勁敵——伊朗,也將在6月迎來總統大選。在地緣對抗加劇、民意沸騰背景下,域內各政治力量恐將頻頻示強以爭取選票。政治對抗與軍事冒險行為推升中東的安全風險,巴以衝突若不及時予以遏制,恐將出現難以預料的災難性外溢效應。
面對衝突不止、雙方實力極度懸殊的現狀,聯合國安理會理應出面調停,併發出權威、一致、明確的公正聲音。作為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中國多次推動安理會緊急磋商,並提出安理會主席新聞談話草案,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擔當。遺憾的是,由於美國單方阻撓,安理會迄今未能在巴以衝突上形成一致意見。安理會在巴以問題上的失聲,體現了大國霸凌下國際關係的殘酷現實,也更顯示出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可貴與迫切。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近日在參加安理會巴以衝突問題緊急公開會時表示,停火止暴是當務之急,人道援助是迫切需要,國際支持是應盡義務,“兩國方案”是根本出路。上述四點主張為平息本輪巴以衝突、實現巴勒斯坦問題的持久解決給出了明確的方案與路線圖。武裝衝突無法實現和平與穩定。無論是以色列的“自衞權”還是巴勒斯坦的“生存權”,唯有儘早迴歸兩國及國際社會的共識,以政治談判而非暴力對抗,解決彼此合理關切,才能最終實現猶太民族與阿拉伯民族的和諧相處與共同發展。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