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雙向奔赴”的認親 張洋洋被拐24年後與母親相認

張洋洋被拐24年後與母親相認

認親時讓人掐他一下,“看是不是在夢裏”

1月23日,湖北武漢天河機場乘客出口處,52歲的李芳一口氣喝完一瓶水,其間幾次快站不住,被陪同來認親的另一尋親家長、電影《親愛的》原型之一杜小華和志願者緊緊摟着肩膀。

李芳眼神無力地穿過環繞的媒體鏡頭,望着乘客出來的方向,兒子的樣子她已經幻想了24年。1998年6月6日中午,時年4歲的張洋洋在河南漯河一理髮店門口被人拐走。之後,李芳與丈夫離婚,此後獨自一人尋找兒子,跑遍了全國各地。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張洋洋出機場後第一眼就看見了母親李芳,呼喊“媽媽”,母子倆擁抱哭泣。見到張洋洋那一瞬間,李芳激動得幾乎暈厥,低頭在張洋洋懷裏哭了許久。28歲的張洋洋身穿紅色棉服,笑着讓人掐他一下,“看是不是在夢裏”。從海南海口到河南漯河,1800多公里的距離,這對母子卻走了24年才相見。

張洋洋撥開腦後的頭髮,讓媽媽李芳仔細看那顆痣,又低頭給她看額前的漩。李芳再次確認,這就是她丟失24年的孩子。

認親現場

媽媽激動到癱軟

兒子怕被擠散大聲喊媽媽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認親。

去年底,孫海洋驅車送兒子孫卓回山東陽穀上學時,李芳曾來到現場祝賀孫海洋,並手舉尋子海報向現場媒體介紹自己兒子被拐的情況,引起網友關注。李芳當時提到,兒子已失散了二十多年,現在也有28歲了。

之後不久,身在海南的張洋洋主動聯繫上李芳,兩人細聊後初步確認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1月19日,在思念之情驅動下,兩人決定提前見面。李芳從河南漯河乘坐高鐵,張洋洋則搭乘飛機從海南過來,雙向奔赴前往武漢相認。

李芳提前就給兒子買了新衣服,張洋洋也給媽媽帶了海南特產椰子糖。

先行到達機場的李芳,被前來報道的媒體圍在中間,其他尋子家長和志願者在她周圍護着。聚光燈下的李芳疲憊不堪,滿頭大汗,一口氣喝光遞過來的一瓶水。

她的身後站着杜小華——電影《親愛的》中的尋子家長之一。這麼多年相伴找孩子的經歷,讓他們建立起了親人般的感情。在孫海洋成功尋子的現場,他們都曾趕來祝賀或者舉着孩子的照片出現在鏡頭裏,希望能“蹭熱度找孩子”。

杜小華使勁摟着李芳的肩膀,阻擋着人羣擁擠過來的壓力,防止李芳癱軟倒地。他説,在沒得到消息的時候人是冷靜的,得到消息後就會激動。“她這兩天一直沒休息好,太激動,太累了。”

工作人員不斷維持秩序,簇擁的人羣不斷從隔欄外挪到出口,再挪回隔欄外。

就在這時,張洋洋突然從身後人羣裏現身,大喊了一聲“媽媽”。李芳抬頭看時,張洋洋眼睛透着笑,已快步走到跟前,稍低下身子,使勁摟住了李芳。

兩人抱頭低泣許久,喧譁的現場一度安靜下來。杜小華羨慕地望着母子倆,使勁為他們擠出空間,咬着嘴唇忍住了眼淚。李芳突然無力地掛在張洋洋身上,幾乎陷入暈厥。張洋洋把她攙扶到椅子上,杜小華和志願者們拉起人牆護成一圈。張洋洋突然調皮地跟周圍人説,“掐我一下,看是不是在夢裏?”惹得周圍人笑起來。

張洋洋對着李芳撥開腦後的頭髮,給她看那顆痣,還遷就着媽媽低下了頭,讓李芳查看他額前的漩。他還説,記得外婆養過一筐雞仔。

這些話讓李芳再度哭泣起來,一個勁地喊着“洋洋,洋洋”。

28歲的張洋洋活潑跳脱,邊説邊對着周圍拱手往前走,忍不住走快了的時候,會突然停下轉身搜尋李芳的身影,忍不住大喊“媽媽,我媽媽呢”。人羣裏不知誰回應了一聲,“放心,這回丟不了了。”

提前相認

母子將回漯河過年

張洋洋得知身世後一直在尋親

去年12月,孫海洋尋子成功,在尋子家庭中引起了轟動。李芳和其他正在尋子的家長們跟着孫海洋奔赴湖北、山東,見證喜悦的同時,也盼着在媒體鏡頭中“蹭一下熱度”,讓自己失散的孩子能有更多機會看到他們手裏的尋人啓事。

據李芳回憶,1998年,孩子在理髮店門口被人拐走後,丈夫與她離了婚。她一直未再成家,在全國各地尋找孩子。她曾獨守理髮店10多年,希望兒子對理髮店還有記憶,能奇蹟般被找回來。後來,因自身身體原因,她關停了理髮店,在附近租了房子守候,等孩子回家。“一年打工三四個月攢一筆錢,剩餘八九個月出去找孩子,錢花光了再回家打工掙錢。”李芳説。

在孫海洋找到孩子後,李芳曾對着鏡頭哭着對兒子喊話:“媽媽從28歲找到了52歲,真的快熬不住了,洋洋你長大了,如果能看到消息,趕快回來找媽媽。”

“我兒子的特徵我都公佈了,這些年也遇到過騙子。前不久洋洋看到新聞跟我聯繫,這些特徵都對上了,我們又聊了很多生活細節,都對上了。”李芳説,兩人的照片之後也由警方比對成功。1月19日,兩人已把血樣交給了警方,等待DNA比對,目前檢測正式結果還沒公佈。

接受完媒體的採訪之後,張洋洋癱坐在地上,詢問有沒有水喝。他説一大早急着趕路,早飯都還沒吃。

張洋洋説,他做餐飲工作,很受公司器重,養父母對他也很好。4年前家裏曾聊到過他的身世,“我養父母是廣東人,他們説我是領養的,也支持我找父母。今天出門的時候,他們還叮囑我注意安全,説我要想回老家看看就回去。今年我肯定是要回漯河過年的。”

張洋洋説,以前覺得這樣的事離自己很遠,得知身世後自己也一直在找親生父母,直到他在孫海洋尋子的新聞裏看到李芳。“未來也不用改身份證了,養育之恩不能忘,不然我媽(李芳)也不會答應。”

尋子之路

多位尋子家長現場舉牌

杜小華懇求“多給一些鏡頭”

在認親現場的聚光燈下,杜小華一遍一遍把手伸向人羣外圍,接過其他尋子者手裏的海報、卡片甚至手機截圖,請求媒體“多給些鏡頭拍這些孩子,謝謝大家。”

七八位尋子家長擠在人羣最外圍,執着地舉着牌子,眼神充滿渴求地看向人羣中心的主角們。稍有鏡頭拍向他們,他們會把牌子舉正,讓鏡頭拍清楚上邊的信息,甚至有人會忍不住哭起來,自顧自地訴説。

李芳説:“這些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是事故。沒經歷過就不會有感同身受。”

李芳介紹,每每有誰家的孩子被找到,其他尋子家長們會想辦法出現在鏡頭裏,希望藉助事件被關注的熱度,讓自己的尋人信息傳播出去。尋人成功的家長也會想辦法幫其他家長宣傳,她以後也會繼續幫助其他家長。

“情緒很複雜,我是一邊笑一邊哭。發自內心為芳姐感到開心,也失落傷心,自己孩子沒找到,不知道過得好不好,冷不冷餓不餓,健不健康。”從重慶趕來的唐女士,捧着的花被傳遞給張洋洋,她擠不進鏡頭的核心圈,一直尾隨在人羣后邊。

2006年,唐女士和丈夫在昆明火車站附近打工時,6歲的孩子丟失。“孩子外婆在菜場賣菜,孩子跟鄰居一起回家,之後又轉頭去菜場找外婆,就丟了。孩子外婆自責了16年,爺爺身體也垮了,去世時眼睛都沒閉上。一家人都過得很痛苦。”唐女士説。

“李芳以前也跟他們一樣,哪裏有這樣的新聞現場就去蹭熱度。從《失孤》的原型郭剛堂,再到《親愛的》原型之一孫海洋,每個新聞現場都去了,一直沒消息,沒想到這突然就找到了。”杜小華説,最近孩子被找到的頻率似乎加快了,他的孩子杜後琪還沒有消息,這時候還是要沉着,説不定什麼時候好消息就來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石偉 武漢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3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場“雙向奔赴”的認親 張洋洋被拐24年後與母親相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