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烏克蘭戰事繼續僵持 西方“反俄陣線”出現裂痕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美國定於6月1日宣佈對烏克蘭新一批軍事援助。美國官員稱,美方不會施壓烏方在與俄羅斯談判時作出涉及領土的讓步。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里·庫列巴催促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6月底法國輪值歐洲聯盟主席國任期結束前訪問烏克蘭。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西方國家“反俄陣線”正在出現裂痕。就是否繼續向烏克蘭運送威力更大的武器裝備,美國的歐洲盟友之間分歧越來越大。一些歐洲國家擔心,這可能會延長這場衝突並加重經濟後果。

  5月9日,在德國柏林,德國總理朔爾茨(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雙方強調要在強大、自主的歐洲框架內共同應對時代挑戰。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兩個陣營

  《華爾街日報》5月31日援引一些歐洲官員的話報道,反俄陣線內部近幾周分化成兩個陣營。而且,隨着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連續失守,反俄陣線內部分歧在擴大。本週歐盟特別峯會期間,這些分歧進一步曝光。

  報道説,歐盟各國已就第六輪對俄製裁達成一致,尤其是禁止進口大部分俄羅斯原油——這在以前不可想象。儘管如此,圍繞俄羅斯構成的長期威脅、戰事牽扯各國的利害關係以及烏克蘭有多大“贏面”等,各國間分歧巨大。

  其中一派以法國和德國為首,越來越不願意向烏克蘭提供多種遠程打擊武器。烏方稱這類武器有助於奪回烏南部和東部被俄軍控制的地區,但法德陣營不確定俄羅斯是否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構成直接威脅。

  按照《華爾街日報》的解讀,法德兩國領導人的公開聲明及其下屬官員的言論表明,他們對烏克蘭軍隊能否將俄軍驅出國境持懷疑態度,並持續呼籲通過談判達成停火。這引發烏方抱怨,認為是在逼迫它作出領土上的讓步。

  另一個陣營由美國、英國以及多箇中東歐、北歐國家組成,認定俄烏衝突使烏克蘭成為更廣泛“俄西戰爭”的前線。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等國領導人主張,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重型武器至關重要,不僅有助於烏方守住防線,扭轉俄軍推進勢頭,而且能夠給俄方造成沉重打擊,使俄方未來不敢發起類似軍事行動。

  5月11日,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右)在赫爾辛基與到訪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出席新聞發佈會。兩國政府當日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在對方提出要求的情況下相互援助,包括軍事方面。(新華社發,芬蘭總統辦公室供圖)

烏方抱怨

  自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歐洲國家中,英國、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國領導人陸續訪問烏克蘭。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5月31日呼籲馬克龍在6月底前訪問烏克蘭,最好能給烏克蘭帶來更多武器。庫列巴告訴法國LCI新聞頻道,那會是“我們能從法國獲得的最寶貴援助”。

  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幾天,馬克龍先後訪問俄烏兩國首都。法國新任外長卡特琳·科隆納5月30日到訪基輔,是2月24日以來法國官員首次訪烏。馬克龍5月31日説,希望“在合適時間、合適情況下”前往基輔。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法國已向烏方援助12門榴彈炮,但沒有提供烏方“亟需”的坦克或防空系統。德國也尚未提供坦克,但同意運送7門重炮。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累計向烏方提供總值2億歐元的軍事援助,不及愛沙尼亞。

  烏克蘭駐德大使安德里·梅爾尼克等烏方官員對德國不願支援重型武器失望不已,不止一次對德國政府和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冷嘲熱諷。烏方一度拒絕德國總統訪問基輔。

  朔爾茨多次警告,俄烏衝突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核毀滅。在他看來,西方介入的目標是不讓俄羅斯獲勝。

“越來越氣”

  按照《華爾街日報》的説法,法德等部分西歐國家正在對維持一場他們認為打不贏的戰爭失去胃口,認為俄烏衝突陷入僵局,大量消耗歐洲資源,加劇經濟衰退風險。

  德國福沙輿論調查所5月上旬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德國人中大約70%支持朔爾茨政府對烏軍援的謹慎政策;46%的人擔心,運送重型武器會增加戰爭蔓延到烏克蘭境外的危險。其他一些民調顯示,意大利和法國民眾也有類似擔憂。

  對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而言,俄烏衝突會持續推高本國能源消費成本。

  相比之下,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捷克等中東歐國家堅決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包括蘇聯時期設計的T-72坦克和武裝直升機,民間捐贈數千萬歐元,幫助烏方購買土耳其無人機和蘇制武器。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稱對烏援助“能給盡給”。

  馬克龍和朔爾茨是同時與俄烏雙方領導人定期保持通話的少數歐洲國家領導人。5月28日,朔爾茨、馬克龍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談了80多分鐘。

  法國和德國官員反駁兩國“為烏克蘭做得太少”或正在施壓烏克蘭妥協的説法,主張同俄方保持溝通,尋找解決方案。朔爾茨的幕僚長沃爾夫岡·施密特説,朔爾茨在通話中向普京説明實際情況,告訴對方“必須考慮如何擺脱眼下局面”。

  馬克龍先前警告,羞辱俄羅斯不會帶來和平。然而,烏外長庫列巴5月31日説,絕不能給普京“保存顏面”的結果。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名捷克高級官員的話報道:“每一次通話,北歐和中歐國家的部長們都變得越來越憤怒。這正在破壞團結。這恰恰是普京想要的,也是法國人和德國人正在給他的。”(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