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中國單位GDP“地耗”要下降15%左右

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中國單位GDP“地耗”要下降15%左右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 中國網 董寧

中國網直播1月19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相關內容實錄:

長江日報記者:

中國人口眾多,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將長期面臨尖鋭的人地矛盾。面對這樣的現實,請問中國在統籌土地開發和保護等方面將採取哪些舉措,以促進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謝謝。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 劉國洪:

大家知道,人多地少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要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土地利用和保護上唯一的出路就是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我們採取的政策措施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一是嚴控增量,二是盤活存量,三是優化結構,四是提升效率。下面我介紹一下。

一是嚴控增量。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嚴格的用途管制,從源頭上控制各類建設對耕地等各種農用地的佔用,“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將控制在2950萬畝,比“十三五”期間壓減300萬畝。

二是盤活存量。我們改革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堅持土地要素跟着項目走,實施增量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鈎,倒逼各地盤活存量。這個機制從2018年實施以來,五年間全國共消化“批而未供”(即審批以後沒有供應出去),以及供應以後閒置的土地,共計2200多萬畝,這相當於年度新增安排計劃規模的3倍多。應該説,這個成效還是非常明顯的。

三是優化結構。在城鎮用地方面,我們着力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用“存量”來換“增量”。鼓勵地上和地下空間立體開發,用“地下”來換“地上”。在農村用地方面,我們大力推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在耕地總量不減少、永久基本農田佈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調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樹林木儘量調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換“山下”,也就是用結構優化釋放出空間。

四是提升效率。深入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設,完善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大力推動工業用地出租和出讓相結合。健全土地二級市場,修訂基礎設施用地控制標準,擴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範圍,要努力用資金和技術換空間。開展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創建活動,引導全社會提高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十四五”期間,我們努力推動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地耗”要下降15%左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我們將繼續完善包括土地在內的各類自然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政策體系,不斷提高節約集約利用的水平,努力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4 字。

轉載請註明: 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中國單位GDP“地耗”要下降15%左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