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每年都將是“最熱”?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 新京報專欄

未來每年都將是“最熱”?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 新京報專欄

雖然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多種,但人類活動因素不可排除。

未來每年都將是“最熱”?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 新京報專欄

資料圖:格陵蘭島的冰川。圖/新華社

文 | 張田勘

7月23日,中國人迎來24節氣中的大暑。“暑”即炎熱,大暑又是炎熱的極致,為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同時伴隨着潮濕多雨的天氣。據中央氣象台預報,我國多地將持續高温天氣,局地甚至可達40攝氏度。

國外情況也類似。如據報道,在持續遭受極端高温天氣影響的歐洲,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目前已有至少1700人因高温死亡;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發生的森林火災也與此直接相關。

伴隨天氣變化而來的還有諸多異常細節,據媒體報道,北極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大面積融化。在大暑之前的7月15日至17日期間,每天流失冰量已達60億噸,足以填滿720萬個奧運規格的游泳池。

按自然週期,夏季本來也是格陵蘭島冰蓋的消融時節。但是,今年夏天格陵蘭島冰蓋的消融特別快。7月19日,格陵蘭島温度已接近60華氏度(約15.5攝氏度)。因為氣温異常導致冰層鬆軟,飛機無法正常起落,使得部分科研人員滯留當地,甚至穿着短褲打起排球,穿短袖襯衫外出。

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啓的“燜蒸”模式,也再一次將全球氣候變化的議題,擺在了人類面前。

未來每年都將是“最熱”?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 新京報專欄

高温天氣下的北京街道。新京報資料圖

全球多地頻現極端高温

今年的酷熱,並非只出現在北極和中國,而是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7月19日,英國氣温首次達到了40攝氏度。為此,英國氣象局發佈了該國曆史上第一個異常高温紅色警告。

與此同時,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氣温已高達46攝氏度。法國96個省中的15個被列為“紅色”警報區域,51 個被列為“橙色”警報區域。而且,高温引發的野火已在法國以及包括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內的其他歐洲國家出現。

而在南半球,1月-3月是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等國的夏季,這些國家在今年的1月都見證了歷史性的熱浪。同在1月,澳大利亞西部一地氣温高達50.7攝氏度,與南半球有可靠記錄的最高氣温持平。在亞洲,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今年已經歷連續5次熱浪。

除全球都在夏季出現高温外,今年的高温還呈現以北極冰蓋帶動的一個特點,即熱蓋現象的出現。

熱蓋,是指在某一地區上空的阻塞高氣壓導致大量熱空氣生成,熱空氣出不去又被高氣壓向下壓縮,造成一整片大陸的氣温飆升,持續幾天到幾周。2021年7月,這種情況已經出現在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

根據氣象研究理論,北極是全球的冰櫃或冰塔之一,北極氣温變高導致高速氣流減慢,從而增加了熱蓋現象出現的可能性。當然,北極和全球的升温又要歸因於全球氣候變化。

雖然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多種,包括地球的自然週期、太陽黑子活動等,但人類活動的原因也不可排除,如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所形成的温室氣體排放令熱空氣被困於大氣中。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温室氣體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推高至200萬年來的最高點。IPCC的評估報告和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均顯示,過去7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年。

數據顯示,2021年,大氣中温室氣體濃度仍在繼續上升,人類消耗的化石燃料無疑對全球變暖負有責任。

未來每年都將是“最熱”?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 新京報專欄

高温天氣下的行人。新京報資料圖

未來高温天氣或將持續

天氣越來越熱的後果,將主要體現在產生更強、更長的熱浪,更持久的乾旱,更多的野火和更極端的降雨等方面。所有這些,都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是災害。

而且,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不加以控制,未來的高温天氣還會增加和持續。面對這種情況,各國政府,甚至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減緩全球變暖貢獻力量。

到今天,全球平均氣温比工業化開始前高了1攝氏度。IPCC指出,僅這1攝氏度就已經令現代人生活在一個12.5萬年以來最熱的時期。

因此,減排温室氣體是各國需要完成的剛性任務。聯合國提出的目標是,將氣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業時代高1.5C以下,才能阻止氣候變化產生最危險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全球碳排放需要在2030年底之前至少減少43%,在2050年之前將碳排放淨值歸零。

不過,這個任務能否完成,的確讓人憂心。因為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估算,2021年的能源碳排放上升了6%,是歷來最高。2022年的碳排放還沒有統計和公佈,但可能不會低於2021年。

尤其是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世界能源供應產生了節點之變,歐美各國為了不採用俄羅斯的天然氣和原油,將可能轉而採用更多的煤炭,這也可能增加碳排放。

不過,能源利用和減少碳排放的另一個途徑是重新開放核能,如德國就可能重啓已經停用的核能發電。而核能的使用,可能會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從而減少極端熱浪天氣。

2021年8月,歐洲經濟委員會發表的一份有關核能的技術簡報指出,如果將利用核能排除在外,世界將不能實現已經商定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因為核電是一種低碳能源,在過去50年裏,避免了約74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近兩年全球能源相關排放的總和。而且在此期間,只有水電在避免碳排放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因此,核能和水電等,可能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作為個人來説,在生活中處處節約能源,也是對減少温室氣體和熱浪做出貢獻。積少成多,都可能為減少熱浪和極端天氣貢獻綿薄之力。

説到底,不管是全球各地近來頻頻出現的高温天氣,還是北極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大面積融化,對於人類都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和警示——保護全球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撰稿 / 張田勘(科普作者)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8 字。

轉載請註明: 未來每年都將是“最熱”?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 新京報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