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車企轉戰空中出行市場 飛行汽車能不能“飛得快”“落得穩”
7月25日,在海口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由小鵬匯天自主研發製造的第五代飛行汽車亮相。視覺中國供圖
7月27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發佈首款電動垂直起降載人飛行器(eVTOL)原型機——V.MO,正式推進空中移動出行項目。
一輛帶螺旋槳的汽車騰空而起,車主開着“飛機”去上班……這些以往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畫面,在不遠的將來就可能成為現實。
7月25日,在海口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小鵬匯天的第五代飛行汽車首次亮相。7月27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發佈首款電動垂直起降載人飛行器(eVTOL)原型機——V.MO。早在2019年9月,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佈完成5000萬歐元的融資,吉利控股集團領投,戴姆勒也參與投資。此外,奧迪、豐田、現代等車企也先後發佈過飛行汽車概念產品。
與傳統概念中的汽車相比,飛行汽車將更有效地紓解交通擁堵問題,並在未來城市和城際交通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大多企業的飛行汽車還只停留於概念產品階段,而尚不明確的政策法規要求、有待提高的技術可靠性以及勢必高昂的價格,也讓許多消費者對此表示疑慮。
飛行汽車的市場潛力究竟有多大?用户對飛行汽車的認可和接受程度有多高?車企如何利用好自己已有的品牌效應,拓展空中出行市場,併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未來飛行汽車又將如何帶動製造、出行和旅遊等相關產業?這一系列問題正在浮出水面。
汽車巨頭為何爭相佈局空中交通
飛行汽車概念之所以快速興起,其核心是通過打開城市空中交通通道,進行短途和中途的出行,以此緩解道路交通擁堵。
繼2020年啓動空中移動出行項目以來,大眾中國加快了在城市空中交通市場的拓展,並將飛行汽車等新概念視為“下一代出行解決方案”。7月27日,V.MO正式揭開面紗。
“我們致力於通過該開拓性項目打造高端的移動出行產品,以滿足中國客户對創新科技以及未來空中移動出行服務的需求,進一步發揚大眾汽車長期以來在精密工程、設計和創新領域的優秀傳統。”大眾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飛行汽車有利於進一步探索與開拓全面電動化和可持續的個人移動出行。
據介紹,V.MO設計為翼長11.2米、翼展10.6米的豪華X翼構型,配備8個用於垂直起降的旋翼和兩個用於航向水平推進的螺旋槳。與目前普遍配備兩個座位的飛行汽車不同,V.MO擁有4個座位,可提供更寬敞的乘坐空間。值得注意的是,該原型機應用了現有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電池技術,可提供“零排放的移動出行”。
“今年下半年,大眾集團將通過數輪飛行試驗進一步優化方案,改進後的V.MO原型機將於2023年夏季進行更高標準的試飛。”上述負責人透露稱,這款純電動、全自主飛行的飛行汽車,最終將實現“運載4名乘客及行李物品,飛行達200公里”的功能。
記者瞭解到,在商業化應用的初始階段,V.MO將以追求創新科技體驗的中國高淨值客户為目標羣體,提供“VIP空中穿梭”等高端出行產品和服務。
事實上,藉助此次原型機的亮相,大眾集團希望展示自己迅速擴大的本土研發體系,更加敏捷地響應客户需求,加快創新步伐。
“我們相信,探索以城市空中交通為代表的下一代移動出行解決方案至關重要。我們認為,這一領域極具潛力,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日益重要的細分市場。”大眾中國空中移動出行項目經理及產品經理周瑾透露稱,空中移動出行項目發揮了大眾汽車長期以來在精密工程、設計和創新方面的傳統優勢。同時,飛行汽車的風格、規格和設計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用户的深層研究,全國共計超百位高淨值人士參與了該項目的調研。
“相比現有地面交通工具,eVTOL飛行器可實現更快速、更高效、更靈活地運載乘客進行中短距離出行。我們的中國客户渴望創新科技並敢於嘗試,當下這樣的需求已經日益明晰。”她表示,飛行汽車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吸引了來自傳統航空、汽車以及初創企業的參與者,但在全球超過200個正在開發的飛行汽車項目中,只有不到10個正在進行認證。
政策藍圖逐漸清晰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在研的200多個飛行汽車項目中,參與者既有大眾、豐田等頭部車企,也有谷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目前,飛行汽車還處於起步階段,尤其是產品合規問題、低空空域開放和管理問題,仍有待釐清。
“隨着空中移動出行項目的發展,集團將與中國相關部門合作以獲得認證。”大眾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開放低空空域,作為解決交通擁堵的可行方式,飛行汽車賽道的市場熱度可想而知。
此前,交通運輸部、科技部發布的《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有分析人士指出,《綱要》明確了未來15年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並對重點任務作了系統佈局,是指導未來15年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的綱領性文件。
“《綱要》點明瞭提升交通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化水平的重要性,必須突破核心零部件以及關鍵核心技術,以搶佔前沿裝備先機。”該人士表示,作為新型載運工具,飛行汽車的重要性與超高速商用飛機、超高速列車相比不遑多讓。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綱要》的主要目標是突破技術,這也從側面説明,飛行汽車目前尚未實現技術突破,還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研發。除了技術,飛行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另一大難題則是政策和法規。”
“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對小型無人機的態度都十分審慎,比如擔心無人機在人口稠密的區域墜毀引發傷亡事故。而飛行汽車的安全標準更復雜,涉及的範圍也更大,因此監管部門必須要有更謹慎的態度。”盤和林告訴記者,考慮到國內“飛行駕照”遠未普及,推廣飛行汽車不能急於求成。
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此前預測稱,到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將創造3000億美元市場規模;到2040年,則可能擴大到1.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其中,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低空交通市場。
近日,在小鵬匯天首個飛行汽車試製工廠落成儀式上,小鵬汽車董事長兼小鵬匯天董事長何小鵬表示,飛行汽車的核心仍是汽車,對於任何一家做汽車的公司,試製試驗都是必不可少的。他同時表示,小鵬匯天的目標是做到飛行汽車全球第一。
據瞭解,小鵬匯天飛行汽車試製工廠坐落於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佔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主要包含兩個試製車間、1個動力試驗中心和1個飛行汽車試驗中心。該工廠將承接飛行汽車在量產前的試製、工藝驗證和性能試驗的任務,同時也將支持其他項目前期的預研、機加和試驗等工作。
小鵬匯天總裁趙德力此前透露稱,下一代飛行汽車將真正實現飛行器與汽車的耦合,它既能在陸地上跑,也能在空中飛,並有望在2024年正式與公眾見面。
記者注意到,目前大多數企業的飛行汽車都只停留在概念產品階段,量產、商業化應用時間表尚未明確。
商業化落地難點不少
“飛行汽車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們發現,現有技術並不符合大眾汽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標準。”周瑾表示,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飛行汽車有着廣闊的商業前景,但在量產和商業化過程中仍呈現出很多問題。無論是技術攻關還是規模利潤,亦或是政策管理,都還處於摸索階段。
“對於大部分車企來説,進軍飛行汽車是為了讓自己的品牌更有科技感,從而樹立更高級的品牌形象。”盤和林舉例説,特斯拉和SpaceX是“兄弟公司”,有消費者就會認為,能夠玩轉火箭回收的企業,肯定能夠造好一輛新能源汽車。雖然這兩者關係不大,但SpaceX客觀上拔高了特斯拉的品牌調性。
“同樣,其他車企如果對外公佈自己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和飛行汽車,就會給人留下科技企業的印象,但這些技術要完全實現還需要漫長的發展。”盤和林向記者直言,目前的城市基礎設施、政策法規並不支持飛行汽車商用,讓飛行汽車飛起來不難,但飛行路線如何劃定,發生失控狀況怎麼辦,電池續航如何保障,這些難點還需要逐一攻克。“此外,作為低空飛行器,飛行汽車的技術穩定性要求也非常高。”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飛行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需要闖過技術、配套設施、政策幾大關。
“一方面,與駕駛汽車相比,駕駛飛行汽車無疑技術含量更高,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駕駛飛行器;另一方面,大部分國家的空域管理都比較嚴格,光是規劃和建設飛行汽車着陸點、停靠地、充電站以及陸空監控等配套設施,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他分析稱,總體來看,飛行汽車將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出行市場。
有業內專家提醒稱,在現有技術下,汽車和飛機各有不同的操縱邏輯和系統。早期,飛行汽車的研發目標是既要在路上行駛,也要在天上飛行,但發現簡單地將兩種系統進行疊加,勢必造成操縱設備過多,從而導致用户操作過於複雜。如今,飛行汽車更多地向載人飛行器發展,雖然空陸兩用飛行汽車仍有不少企業在研發,但是實現難度相比單純的飛行要大得多。
即便短期內讓飛行汽車走進大眾的生活不太現實,但陸空一體的立體化交通仍然值得憧憬。正如一位網友在大眾中國V.MO亮相視頻下的留言所説,“如果城市擁堵得不到改善,‘飛上天空’的夢想依然會讓很多人心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