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海南天然橡膠新型種植材料創新基地,科研人員在觀察橡膠樹組培苗生長情況。
張 茂攝
海南海口秀英港,海事局工作人員對客滾船“海峽一號”進行安全檢查。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攝
三亞中央商務區鳳凰海岸海域,遊艇駛離港灣。
李學仕攝
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正式實施,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展制度集成創新、系統協調推進各項改革提供了立法引領和法律保障。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出台一年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依法運用自貿港法規制定權,緊緊圍繞自貿港建設急需,在改革創新、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加強立法,先後制定17件自貿港法規,發揮了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給國內外投資者和建設者增添信心,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自貿港建設打下良好法治基礎。
據介紹,2021年,海南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36家,同比增長92.6%,實際使用外資35.2億美元,同比增長16.2%。截至今年3月底,海南實有市場主體178.69萬户,同比增長40.17%,增速位列全國第一。
立法呼應改革——
給國內外投資者吃下法治“定心丸”
“世界500強企業暉致中國公司比較了國內10多個城市,最後決定落户海口國家高新區。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1個生物醫藥項目在高新區集中籤約,一批高顯示度項目正在推進。”馬躍到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掛職擔任副主任,雖然僅半年時間,卻深刻體會了立法引領改革、保障發展的顯著成效。
海口國家高新區是當地知名的“老園區”,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近幾年,高新區抓住自貿港建設機遇,實現了快速發展,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頸。
“高新區搞市場化運作,需要建立靈活的體制機制,招商、規劃、園區運營等都需要引進專業人才,如何將人才薪酬與市場接軌,之前一直沒有法律依據,致使人才引進和改革發展受到制約。”馬躍介紹。
今年3月25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以立法的形式,對高新區的產業方向和業態作出了清晰界定,同時給管委會授權,用人機制更靈活,高層次人才可以特職特聘、特崗特薪。”馬躍説。
“園區發展有了法治護航,管理機制更靈活,我們都很有幹勁兒。”符婉瑜就是特崗特聘引進的專業人才,今年4月開始擔任海口國家高新區藥械創新服務站站長。
有了專業人才,組建了專業服務團隊,企業更有獲得感,高新區發展也有了新面貌:《條例》實施以來,引進世界500強企業5家,海南省第一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成功獲批並落地生產。據統計,今年3月至今,高新區已為34家企業的新產品申報、生產許可等急需問題提供服務。
“《條例》不僅肯定了改革實踐,而且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發展目標,保證了政策實施的連續性和可操作性。”海口國家高新區開發運營公司總裁吳華兵説,“立法呼應改革,為我們建設國內一流營商環境保駕護航。下一步,我們將致力於打造國家級生物醫療產業集羣,爭取醫藥營收到2025年突破1000億元。”
“以人大立法授權的方式,賦予重點園區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最大程度讓園區‘説了算’,不僅激發起大家幹事創業激情,也給國內外投資者吃下了法治‘定心丸’。”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林澤鋒説,海南將多規合一改革、法定機構改革、放管服改革、極簡審批改革貫通融合,釋放出制度集成創新的巨大能量。
今年一季度,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3637.86億元,同比增長67.2%。貨物進出口總額294.81億元,同比增長59.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8.31億元,其中,產業投資完成130.78億元,同比增長86.0%。
促進產業發展——
創建市場主體滿意的營商環境
遊艇業被稱為漂浮在水上的“黃金水道”。隨着海南自由貿易港及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加快,具有海南特色的遊艇產業正在逐漸成為當地消費娛樂業的新風向。
在三亞中央商務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遊艇產業促進條例》的宣講正在進行。“作為天然海島,海南具有發展遊艇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經過近年來的不斷髮展,海南的遊艇產業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積累了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郵輪遊艇產業處處長向宇説。
為支持海南自貿港重點產業發展,建設遊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遊艇產業促進條例。
“條例在遊艇租賃、夜航、二手遊艇進口、遊艇乘員定額等方面突破了難點和堵點,亮點很多,對產業有序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目前,三亞已經啓動了遊艇監管服務平台建設,遊艇服務中心配套也在推進。”三亞鴻洲國際遊艇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雪琴對遊艇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海南在立法上學習借鑑新加坡等地經驗,出台了全國首個公平競爭條例等具有自貿港特色的地方性法規。”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諮詢委員會委員、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賀小勇説,為了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當地還制定出台了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市場主體註銷條例,企業破產程序條例等一系列規定。
年初,海南推進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打造經濟增長第三極,儋州組建了全國第一個集行政審批、政務大數據管理、社會信用建設和營商環境創新等職能於一體的營商環境建設局,首任負責人張勇軍同時是儋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洋浦管委會副主任。
“營商環境建設局與組織人事、市績效考評委員會、審計等機構建立常態化聯查處機制。”張勇軍説,確保儋州既有改革的動力,也有考核的壓力。
“建設國內一流營商環境是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內容,是2025年前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林澤鋒説,去年11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明確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責任人,要求省人民政府參照國際國內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以市場主體滿意度為導向,編制海南自由貿易港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並組織實施。
探索“小切口”立法——
增強立法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
海口新海港碼頭是海南出入島車輛和旅客的重要通道,在離島免税購物政策的拉動下,2021年經過新海港碼頭進出島的旅客數量達到901萬人,車輛共303萬輛。
隨着往來人員不斷增多,有羣眾反映,在這裏,買一張幾十元的船票就出島了,離島免税購物“套代購”走私的違法成本低,而相關處罰威懾力不足,容易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針對這一現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在出台實施社會信用條例的基礎上,施行了免税購物失信懲戒若干規定。規定堅持小切口、抓實效,雖然只有短短10條,但構築起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切實增強法治對不法投機分子的“殺傷力”,保證對市場主體“守信無事不擾、失信嚴加監管”。
“在海南,像這樣的‘小切口’立法還有不少。”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沈玉良説,海南立足自貿港建設實際需要,注重立法創新,探索“小切口”“小快靈”立法,追求立“短條例”,需要幾條寫幾條,增強了立法的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
《海南自由貿易港反消費欺詐規定》是體現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小切口”“小快靈”立法的另一典型實踐。針對旅遊消費欺客宰客“老大難”,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出台了全國首個反消費欺詐規定,劍鋒直指海鮮水果銷售、健身美容培訓、旅遊消費等熱門行業的缺斤短兩、“包廂購物”、虛假宣傳等問題。規定加大懲戒力度,引入“雙罰制”,經營者和交易場所開辦者為單位的,該單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要處罰,大大保障了海南消費行業的健康發展。
自貿港建設如火如荼,土地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如何處置未開發閒置土地?今年1月,海南實施閒置土地處置若干規定,明確將“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竣工日期一年未竣工的”認定為閒置土地,同時,創設階梯比例徵收土地閒置費制度,明確了有償收回閒置土地補償標準,為解決“半拉子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
以閒置土地處置新規施行為契機,三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低效用地進行全面清理,135宗土地的使用權人接到督促提醒,要求加快解決阻礙土地項目建設問題,確保按時竣工。截至4月底,三亞已處置存量閒置土地60宗2846.66畝,已完成處置率為55%。
“收回的閒置土地及時統籌進全市的重點項目建設用地保障,有效解決了新上項目用地緊張與閒置資源浪費之間的矛盾,達到了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實現了依法促進節約集約用地。”三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説。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