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互相驅逐外交人員為代表的外交戰,已在俄羅斯與美國和歐洲國家間打響!
拜登與普京
【美駐俄大使將回國“數週”】
這一輪外交風波,是美國最先挑起的。4月15日,拜登政府以俄羅斯進行網絡攻擊、干預美國大選為由,對俄羅斯32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並驅逐10名俄駐美使館外交人員。
作為回擊,4月16日,俄羅斯宣佈對等驅逐10名美國駐俄外交人員,禁止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司法部長加蘭、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和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蘇珊·賴斯等8名美方高官入境俄羅斯。
美國駐俄大使約翰·沙利文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同時建議美國駐俄大使約翰·沙利文回國,與美國政府商量俄美關係問題。對此,美國媒體20日報道稱,沙利文拒絕離開莫斯科回國。不過,隨後沙利文又被爆將回國數週,理由是探望家人和與拜登政府官員會面溝通。此前,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已於3月21日奉召回國商討俄美關係前景。
召回大使以及建議對方大使回國的做法,在雙邊外交關係上意味着俄美關係已經出現嚴重危機。如果説特朗普時期的俄美關係已經“史上最差”,那麼如今俄美對立之勢則徹底擊穿了冰點,瀕臨“斷交”的懸崖。
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
【跟風美國是要付出代價的】
美國挑事當天,東歐國家波蘭第一時間“站隊”,宣佈驅逐3名俄羅斯外交人員,並表達對美國製裁俄羅斯的支持。
波蘭的做法不足為奇,烏克蘭危機爆發7年來,波蘭始終站在歐洲反俄最前線,極力引進北約和美國駐軍,以應對所謂俄羅斯威脅。特朗普任內,波美關係迅速升温,近些年來美國對俄採取外交行動中,都不乏波蘭的身影。
4月17日,捷克總理巴比什(右)和第一副總理兼內務部長哈馬切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驅逐18名俄駐捷使館人員。(新華社)
新華社/法新
沒搶到“頭功”的另一東歐國家捷克,則在圍攻俄羅斯的力度上討好美國:4月17日,捷克翻出一筆舊賬——2014年兩起軍火庫爆炸事件,以此為由驅逐18名俄外交人員,限期48小時離境。
面對這副嘴臉,俄方反擊不僅及時,而且打得很疼:4月18日宣佈驅逐20名捷克駐俄使館外交人員,限期24小時離境。這次俄方在對等反制的基礎上加碼,痛打美國“小跟班”的意味十足。
這是30多年來俄羅斯與捷克之間爆發的最大規模外交爭端。受此影響,捷克駐俄使館僅剩5名外交官,政治事務徹底停擺。
捷克駐俄羅斯大使館。
【圍攻莫斯科?選錯對手了】
與波蘭和捷克相比,一心向“西”的烏克蘭是當前俄美、俄與北約、俄與西方角力的焦點所在。4月16日,烏克蘭駐聖彼得堡總領事索索紐克被俄方短暫逮捕,他在與一名俄公民進行情報活動時被逮個正着。隨後,他被限期離境——驅逐。次日,烏克蘭對等驅逐了1名俄方外交人員。
本輪俄與美國等個別國家之間的外交戰,正值烏克蘭東部局勢緊張微妙之際,俄烏近期均向烏東地區附近大量調兵,俄法德烏四國“諾曼底模式”峯會正在醖釀,俄與西方的鬥法已在外交、軍事層面全面展開。
“諾曼底模式”四國領導人,從左至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俄羅斯總統普京。
眼前這一幕,在俄與西方之間不斷上演。今年2月至3月,俄與多個歐盟國家互逐外交官,由頭是西方國家拿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事件“説事”;2018年3月俄前特工斯克裏帕爾在英國“中毒”事件後,英美等20多個西方國家共驅逐俄方130多名外交人員。不過,這些“圍攻”都遭到俄方強硬對等反擊。
正如此前預期的那樣,一貫對俄態度強硬的拜登上台後,美俄關係更加深陷對立、對峙和對抗旋渦,這既緣於兩國結構性矛盾,也與雙方經貿規模很小、顧及更少有關。
但對歐洲來説卻不一樣,歐洲國家難以擺脱對俄能源依賴,美國的遠水解不了近渴。在應對疫情和疫苗問題上,歐洲也需要與俄羅斯合作。更不用説事關歐洲核心利益的伊核等中東熱點問題了。
在這一點上,歐盟比個別歐洲國家看得更清楚,先就烏克蘭東部局勢開會磋商,暫時不打算在外交和經濟上制裁俄羅斯。歐盟深知,解決烏東問題離不開俄羅斯,圍攻莫斯科毫無益處。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