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19日文章,原題:“金錢的包裹”——物質主義佔據中國情人節舞台中央,人們輕鬆而直接地使用愛情語言 家住雲南昆明的鮑靜(音)在微博上發佈一張照片——全新的路易·威登手包,下面配了一句“情人節我提前拿到禮物。今年5·20真開心。”5月20日的漢語發音聽着像“我愛你”,它是中國版情人節,越來越受歡迎,成為表達愛意的日子。鮑説,不同的情人節,男朋友要麼送禮物要麼帶她去豪華餐廳,“他這麼做是為表達對我的愛”。
中國人一整年會慶祝好幾個情人節,包括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中國傳統的七夕節,5月20日以及3月14日(聽着像“一生一世”)。還有人把9月9日也作為愛情的重要節日,因為數字9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永恆。
專家説這些節日被眾多商家大力營銷。結果是,中國人能越來越自如地表達愛情,但同時也越來越與消費主義掛鈎。企業營銷旨在吸引消費者注意力並提升消費慾望,這就是這些不同節日被創造出來並大肆慶祝的原因。中國消費者對這些節日的需求被大幅放大。
家住江西贛州的曾維(音)説,今年5月20日他會給妻子轉賬現金,“在2月14日、我們的結婚紀念日、母親節、她的生日以及七夕節,我都會給她買禮物或送紅包。她滿意我也高興”。
傳統上,中國人表達愛意通常比較內斂。密歇根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周韻(音)説,中國人公開、直白地表達愛意是最近才出現的事兒,“從這個意義上説,這是一種顛覆性行為……過去20年來,表達愛意、浪漫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逐漸成為理所當然的事”。
中國不同日期的情人節對商家而言都有利可圖。這些節日裏,玫瑰花、巧克力、珠寶的銷量要比平日增長兩三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為此類節日的消費主義文化提供助力。受到全球化和重商主義影響,中國民眾開始輕鬆、直接地使用愛情語言。專家説,過去中國人很少説“愛”,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不相愛。而現在,人們通過口頭語言或購買禮物來越來越多地表達愛意,可離婚率卻居高不下。(作者Alice Yan,王曉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