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不到一個月,在東線戰場就爆發了一場堪稱是20世紀最經典之一的戰役。這就是1914年8月26日到30日在東普魯士地區進行的坦能堡戰役。它也被看作是東線戰場上的標誌性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和西線戰場區別很大。不同參戰國之間的國力、訓練、裝備水平和組織能力相差懸殊,而戰鬥力不平等被東線廣大的戰場空間進一步放大。在這裏,各軍團之間的空白地帶動輒數百公里,戰爭雙方既不願意,又不可能像在西線一樣構築大量壕溝和工事,導致東線戰場上機動作戰大行其道。
一戰爆發後,東線各參戰國都制定了機動作戰方案。奧地利企圖以兩路迂迴戰法包圍塞爾維亞軍隊主力,德國則對東線俄軍主力發動鉗形攻勢。但是,德軍還沒有越過俄屬波蘭地區,就被沙皇俄國軍隊更大規模的鉗形攻勢所打斷。為了減輕西線戰場協約國盟友的壓力,俄軍總司令尼古拉大公(即沙皇之堂弟)親自督戰,命令俄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突然攻入還未做好戰爭準備的東普魯士地區。俄軍在這裏擁有二比一的兵力優勢,如果協調的當、配合有力,很容易擊潰甚至殲滅當地德軍部隊。
一戰時期的俄軍
一戰時期的德軍
不幸的是,俄軍圍殲東普魯士德軍的計劃最後以失敗告終。責任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俄軍總參謀長雅科夫·日林斯基。日林斯基將軍在開戰前夕向法國軍隊許諾,在俄國開始全面戰爭動員的15天以內,就會將80萬兵力投入到東線對付德軍。俄國雖然人口眾多,潛在兵員人數遠超德國。但俄國軍事動員機制落後,武器生產能力不足,交通基礎設施也嚴重缺乏。動員這麼多人在15天之內投入前線,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壓力。更糟的是,日林斯基還誇下海口,不但要在東線憑藉數量優勢壓倒德軍,還要同時對奧匈帝國發起大規模攻勢,擊潰東線的同盟國主力。俄軍總參謀部的制定出各種過於冒險的軍事計劃。
俄軍確實在東普魯士地區擁有較大兵力優勢。其中總部在維爾納的第一集團軍由倫肯坎普夫將軍指揮,有6個半步兵師和5個騎兵師。總部在華沙的第二集團軍由薩姆森諾夫將軍指揮,有10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俄軍士兵吃苦耐勞、意志堅韌,而且騎兵較多,尤其是哥薩克騎兵擁有比較強大的戰鬥力。這兩個集團軍組成一個方面軍,由日林斯基將軍親自指揮。日林斯基的如意算盤是用第一集團軍從東面進攻東普魯士,第二集團軍從南部邊境繞到德軍集團後方,切斷東普魯士德軍集團和本土的聯繫,然後將東普魯士德軍一舉殲滅。
在探明俄軍的作戰計劃後,德國總參謀部進行了研究。很快有人指出,俄軍的計劃很難順利實施。首先,東普魯士湖泊眾多,俄軍戰線會被湖泊切斷,互相之間不能照應。同時,德國在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地區建有堅固工事,德軍可以依託工事頑抗俄軍。東普魯士南部、波蘭北部的地區非常荒蕪,交通不便,俄軍很難順利從這裏通過,繞到德軍後方。
倫肯坎普夫將軍率第一集團軍越過邊境後,經過艱苦戰鬥將當面德軍第八集團軍擊退,然後攻入哥尼斯堡的築壘地域。與此同時薩姆森諾夫率領第二集團軍日夜兼程越過東普魯士南部邊境,準備向正面的德軍第20軍發起進攻。俄國第二集團軍在日林斯基的連番催促下,連續急行軍通過艱難路段,又沒有很好的休整和補充。幾萬大軍又累又餓,並且缺乏交通工具,彈藥糧食補給非常困難。德軍第20軍軍長普里特維茨得知大批俄軍即將對本軍團發起進攻時並未慌亂,經過認真分析,他和軍團參謀一致認為,與其擔心俄軍會繼續前進包抄自己後路,將部隊搶先撤離防區。不如主動出擊,堅決迎戰俄國軍。如果不戰而退,俄國第二集團軍就會輕易切斷東普魯士德軍的後路,從而完成對東普魯士德軍的戰略包圍。為了掩護整個東普魯士地區德軍的後路,必須擊退俄國第二集團軍。
戰壕中的俄軍
集結中的德軍
普里特維茨的作戰計劃是,從甘賓南地區撤出三個主力師,加強第20軍。
甘賓南地區的德國第一預備軍和馬肯森將軍的第17軍佯裝西撤,等俄軍第二集團軍追擊西撤德軍時,第20軍團再奇襲俄第二集團軍的左翼。
正當第20軍準備實施這個作戰計劃時,從柏林發來的一紙命令將整個計劃暫時中止:柏林方面擔心普里特維茨對付不了人數眾多的俄軍,特別委派馮·興登堡將軍前來東線擔任德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負責指揮東普魯士方向的所有德軍。而他的參謀長是一個年輕有為的新人,即剛剛攻克了列日要塞的國民英雄馮·魯登道夫。
魯登道夫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第20軍的反攻作戰方案。他敏鋭的察覺出第20軍的來方案忽視了“兵力集中”這個戰爭根本原則。原定用於急襲俄軍左翼的僅有6個步兵師,兵力不足,很難完成側翼突擊任務。魯登道夫經過慎重思考,決定採取一個更加大膽的方案:即在俄軍正面只留下騎兵部隊對其進行騷擾和牽制,再集中德軍所有兵力猛攻右翼。
魯登道夫的計劃基於兩個基本事實:即俄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之間互相併沒有互通消息,彼此行動失調。同時德軍破譯了薩姆森諾夫給莫斯科的無線電報,知道俄軍第二集團軍已經停止進攻,目前正處在調整和補充期間,沒有辦法應對德軍的機動。德軍只要能做到迅速集結兵力併發起進攻,就很容易擊潰俄軍第二集團軍的側翼,實施包圍。
之前,德軍一些軍官曾受命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觀察員,他們對俄軍的拙劣配合與通訊水平心知肚明。魯登道夫由此判定截獲的明文電報信息真實有效,並非欺敵的把戲。同時,德軍也瞭解倫肯坎普夫和薩姆森諾夫屬於對立的兩派,一方有難,友軍定會不動如山。
正當德軍緊鑼密鼓的調動兵力,準備為薩姆森諾夫編織一張包圍大網時。第二集團軍還在踉踉蹌蹌的追逐向西撤退的德軍。德軍第17軍團的西撤騙過了俄軍總參謀長日林斯基,他以為德軍懼怕俄國大軍,正在全速逃跑。在日林斯基的催促下,俄軍第二集團軍除了拼命向目的地特維拉前進。以圖切斷德軍後路,還分兵進攻哥尼斯堡。這讓第二集團軍的兵力更加分散。俄軍第二集團軍兵力分散在長達100公里的戰線上,如果各部隊之間交通通暢,行動方便,這個寬大的戰線是個優勢。但這一地區交通極為惡劣,俄軍行動困難,這就為德軍圍殲俄軍創造了良機。
在魯登道夫的指揮下,德軍第20軍在俄軍第二集團軍面前緩慢撤退,以引誘敵軍將側面更多暴露出來。8月26日,弗朗索瓦將軍率領德軍第一軍和2個騎兵師從烏斯道出發,猛攻俄軍第二集團軍左翼。次日,第1軍團炮兵將大量炮彈傾瀉在俄軍陣地上,猛烈的炮火迫使俄軍放棄陣地。弗朗索瓦將軍率領第一軍緊追不捨,一面不斷擊退小股俄軍的反擊,一面向坦能堡方向快速推進,以期超越俄軍中路部隊,將俄軍第二集團軍分割包圍。
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德軍第一軍就衝到俄軍第二集團軍身後,切斷了坦能堡到威倫堡的公路,也就是俄軍第二集團軍唯一的退路。第二集團軍的大部分都陷入德軍包圍。俄軍在坦能堡附近的森林中潰不成軍,突圍失敗之後,大批飢腸轆轆的俄軍向德軍投降。在跨過東普魯士邊境10天后,俄軍第二集團軍就覆滅了,只有數千名身處外圍的俄軍勉強逃出生天,絕望的薩姆森諾夫開槍自殺。
坦能堡戰役期間大批投降的俄軍戰俘
在這場經典的包圍戰中,德軍僅以傷亡1.5萬的代價,擊斃俄軍7萬人,俘虜9.2萬人,繳獲和破壞了第二集團軍的所有大炮和輜重。坦能堡戰役後來成為德國在東線戰場優勢的一個象徵。沙皇俄國並沒有被打垮,其龐大的後備兵員很快填補了坦能堡和其後數次敗仗造成的損失,俄軍雖然在北方出師不利,但卻在南線連連擊敗奧匈帝國,東線的僵持仍將持續下去。
坦能堡戰役中的戰術和戰鬥形式堪稱精彩,接下來的一戰、二戰諸戰役中,鉗形攻勢、合圍包抄的好戲還會重複上演。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bbbc10fcd35600013c7b59;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