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1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
西方社會和媒體“雙標”中國,會隨着形勢的發展自行改善嗎?
答案很明確,不會。
西方社會和媒體“雙標”中國,有着自身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傳統等各方面的原因,還受到世界大勢、發展趨勢、國際形勢、地區局勢等左右,是必然而不是偶然,不能指望西方社會和媒體主動“改過自新”、會主動公正對待中國。
特別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西方的“不適應”還會進一步加重深化,在“不適應”“不舒服”的情況下,在被迫的調適中,“把氣撒在別人身上”是最容易的,也是很有慰藉作用的,而且西方社會和媒體操作起來也輕車熟路。
2020年5月21日,美國知名民調公司“皮尤調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佈了一個關於美國人如何看待美國和其他國家以及世衞組織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的民調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最為負面。
皮尤調查中心在2020年4月29日至5月5日間進行的這項民調顯示,美國人最認可韓國和德國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認為這兩個國家的防疫工作“好”和“非常好”的都超過了六成,認為不好的都沒有超過三成。
但在對中國的看法上,美國受訪者則呈現出主要負面的認知,認為“差”的比例為37%,認為“一般”的比例為26%,兩者加起來為63%,遠超半數;而認為“好”的比例為26%,認為“非常好”的比例為7%,兩者加起來為33%。在此次民調的所有備選對象中,是最為負面的。
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疫情應對的看法比較分裂,受訪者中有52%的人認為“一般”和“差”,47%的人認為“好”和“非常好”。儘管如此,美國人對自己國家防疫應對的評價,整體上遠遠好於對中國的評價。
顯然,這個報告反映的態度看法與防疫工作實際效果是不一致的。事實上,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比西方國家明顯要好得多,美國的疫情防控更是失敗的典型。這個民調結果説明,美國政府當局不斷將其防疫失職的責任推卸給中國,中國在美國大選中成為兩黨用來“秀愛國”的“主要靶子”,這些掩蓋事實的做法和意識形態攻擊等因素,都進一步加深了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偏見與誤讀。
無獨有偶,就在皮尤公佈民調的前幾天,德國媒體也公佈了一個類似的民調,卻顯示出與美國人看法截然不同的結果。
德國《明鏡》週刊2020年5月19日報道,德國科爾伯基金會(Koerber Institute)5月18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德國人對中國的認同出現了改善,對於美國的認同則出現了惡化,尤其是德國年輕一代中認可中國的比例越來越高。
民調顯示,超過1/3的德國人將中國視為歐洲以外的第一大夥伴。有36%的受訪者認為,與美國相比,同中國建立關係更為重要。而2019年9月,這一比例僅為24%。與此同時,認為應首先同美國保持緊密關係的人已從去年的50%下降至37%。民調顯示,在18歲至34歲的德國人中,46%的人對北京的好感高於華盛頓,認為“東方才是未來的力量”。
不過,請注意,重點正是這個“不過”。德國媒體在後續的報道中卻對這個對中國有利的民調結果“並不認賬”,非常自覺地開始“雙標”解讀。
比如,《法蘭克福匯報》的國際政治版主編弗蘭肯貝格爾針對這一調查結果,發表了署名文章《德美、德中等距?你們是認真的嗎?》。在文中,弗蘭肯貝格爾認為,德國民眾對美國的好感有所下降,是因為特朗普“奇怪的言行”,以及最近一系列針對德國的行動所導致的,這種“厭美”情緒不會持續很久,只要美國總統換屆,情況就會很快改變。他甚至氣急敗壞地抨擊這個民調數據反映“德國人將經濟前途和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專制政體捆綁了起來”。
又比如,德國《世界報》的一份評論文章認為,美國才是德國的“親密盟友”,並指責德國民眾“因特朗普而投向中國”是“無知的”。該文進一步污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鎮壓式國家”,將中國政府定性為“鎮壓式政權的反道德特性”。不僅如此,該作者還毫無底線地抨擊:“即便是失足的美國,它所領導的世界,依然比不得不臣服於超級大國中國的世界要好上一千倍。”這樣的言論,完全罔顧事實,喪失新聞從業者的基本底線。
更早之前,美國民意調查公司蓋洛普公司(Gallup)2019年公佈的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跌至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僅有41%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對中國持有好感。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戰讓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大幅度下降,認為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人則有所增加。
一系列的民調和民調相關的新聞解讀表明,西方媒體和社會不會主動改弦更張,也不會主動公平公正對待中國,因為其背後有着深重的政治慣性、經濟利益、文化隔閡、認知偏差等,在當下更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世界大勢以及發展趨勢、國際形勢、地區局勢等因素的影響。
(本文節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拆解“雙標”:那些誤讀中國的套路》)
來源:人民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