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民財評:鼓勵高收入人羣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綜合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近日,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召開,議題之一是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會議提出,通過三次分配等方式,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羣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這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

追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民羣眾的共同期盼。從“大家都有份”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從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浙江先行先試,探索共同富裕示範區,推動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執着追求。當下,無論從主觀願望,還是客觀條件,我們都已具備了在新發展階段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

觀察共同富裕“路線圖”,關鍵在6個字,“調高、擴中、增低”,即合理調節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近幾年,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正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不過,“月薪4萬元是種什麼體驗”、一些“流量”明星的收入畸高等話題,常常引發輿論熱議。

人們的討論與訴求説明,收入分配領域還存在亟待調整的環節。此次會議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如果説初次分配是以市場為主導,更注重效率;再分配以政府為主導,旨在促進整體公平正義;那麼三次分配則體現社會成員更高的精神追求,指的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願通過捐贈、資助等公益方式濟困扶弱。它如一隻“温柔之手”,不僅是對前兩次分配的有益補充,是調節過高收入,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在此過程中,我們鼓勵企業,尤其是大企業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將自身的長遠發展融入共同富裕的大場景。隨着互聯網的興起,不少大企業藉助改革開放大潮獲得發展紅利,寫下了屬於自己的創富故事。越是大企業,越應“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近日,騰訊宣佈投入500億元資金,啓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積極響應國家的戰略。

當然,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不是吃“大鍋飯”“養懶漢”,更不是“唯收入論”“劫富濟貧”。對此,我們需要準確、全面認識,切忌以偏概全、曲解誤讀。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就需要全社會形成促進共同富裕的合力,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