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

作者 崔白露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俄烏衝突驟然爆發並不斷升級,歐洲再次成為軍事對抗的戰場,深陷大國博弈的漩渦之中。俄烏局勢惡化對歐洲各國來説意味着什麼?歐洲大國的外交斡旋以失敗告終,當前對俄採取大規模製裁和對烏軍事支援,又能否有助局勢緩和?地區動盪會使歐洲更依賴美國主導的北約,還是進一步尋求“戰略自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此次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起因是什麼?

馮仲平:此次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軍事行動,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2月21日俄羅斯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二是2月24日普京宣佈對頓巴斯地區採取特別軍事行動。

俄羅斯邁出軍事行動這一步,看似突然,實則不然。北約的五輪大規模東擴使俄羅斯感到自身戰略空間被嚴重擠壓,烏克蘭不斷尋求加入北約的行為又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2021年底俄羅斯給北約劃定一條“紅線”,提出三條要求:一是北約不進一步東擴,特別是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二是北約不在俄羅斯鄰國部署具有攻擊性的軍事武器和裝備;三是北約在歐洲的軍力部署,應恢復至1997年雙方簽署的俄羅斯與北約關係文件中的狀態(文件規定,除協議簽署當天已部署的軍事力量之外,不得在其他歐洲國家的領土上駐紮軍隊)。

俄羅斯認為這條“紅線”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需要西方提供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但美國和北約成員國一直未直接回應這些要求。在此期間,緊張關係不但沒有緩和,反而不斷升級。俄羅斯認為西方對自身要求採取無視態度,最終下定決心承認兩個“共和國”和採取特別軍事行動。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當地時間2月26日凌晨,烏克蘭首都基輔連續發生多起爆炸,基輔以南重鎮瓦西里基夫發生激烈戰鬥。圖為基輔附近出現爆炸的火光。

中新社記者:歐洲大國在此次俄烏衝突前曾進行多次外交斡旋,終以失敗告終。衝突的發生給歐洲各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馮仲平:這次俄烏衝突,會造成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包括與歐洲國家關係的嚴重倒退,達到冷戰結束後30年來的最低谷,超過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烏克蘭局勢不斷惡化,歐洲國家可謂首當其衝,衝擊無疑將極其嚴重。

一方面,俄烏衝突引發的難民危機恐難以避免。聯合國難民署2月27日表示,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超過36.8萬人逃離烏克蘭,預計將有多達500萬烏克蘭人逃往國外。如果這一預測成為現實,地理上相鄰的歐洲國家將會面臨戰後70多年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阿拉伯之春”後,大量難民湧入令歐洲國家內部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更加突出,民粹主義由此大行其道。在現有問題依舊積重難返的情況下,目前歐盟和大部分歐洲國家並沒有做好應對新一輪難民危機的充分準備。

另一方面,經濟和能源上的衝擊將更為嚴重。歐洲國家和俄羅斯在經貿和能源上聯繫緊密,一旦實施制裁,很多雙邊投資和貿易都會受限甚至停止。與美國不同的是,歐盟在俄的直接投資是美國的28倍,特別是在天然氣、石油等能源方面,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能源提供方,歐洲是俄羅斯重要出口市場。此次衝突下,德俄之間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被中止,歐洲油氣價格迅速飆升,歐洲國家可能面臨能源短缺甚至中斷的風險。因此,制裁對俄羅斯打擊當然很大,反之對歐洲也同樣如此。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當地時間2月26日,據在場的烏克蘭軍人稱,烏克蘭軍隊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與俄羅斯突襲小組發生戰鬥。圖為交火後,烏克蘭軍人收集未爆炸的炮彈。

中新社記者:此次俄烏衝突是否會導致歐洲國家更依賴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軍事聯盟體系?對歐洲的“戰略自主”目標又有什麼影響?

馮仲平:歐盟的強項是經濟貿易和政治方面的軟實力,但缺乏軍事安全方面的硬實力。自二戰結束後,歐洲國家過於依賴美國和北約這一軍事同盟組織,安全和防務的自主性較低。以前每次發生地區性危機時,歐洲人都會深感自己是“紙老虎”。2017年特朗普上台後拋棄盟友的諸多做法,2021年美國阿富汗撤軍和澳大利亞核潛艇事件,都讓歐洲國家意識到不能在安全問題上過於依賴美國。但到目前為止,歐洲國家之間還無法在共同安全與防禦問題上達成真正共識,更不用説形成有效的安全機制,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歐洲國家很多,加上歐盟這一集團,其對待美國的態度不能簡單化,需要根據不同國家細化分析。

在地理上距俄羅斯較近的中東歐國家,如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和波蘭等,視俄羅斯為主要安全威脅,希望通過北約來保護本國安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歐洲戰略自主持反對態度。它們擔心歐洲搞戰略自主會加快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其結果是美國不再給歐洲提供軍事保護。

這次俄烏軍事衝突,美國總統拜登就烏克蘭局勢發表講話稱,美軍不會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戰,但是將保衞北約國家的每一寸領土。我們看到,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北約可能不會派兵作戰,但存在向烏克蘭提供軍火和在北約東部成員國增加軍力的行為。由於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這些國家都是北約成員國,對於它們來説,這場衝突反而更加堅定了其對北約的依賴。

對於支持戰略自主的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德這些歐洲大國,這場危機實際上是一場極大的考驗。法國是歐洲戰略自主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017年入主愛麗捨宮後便提出重塑歐盟等主張,一直力推歐洲戰略自主。德國國內雖對戰略自主既有支持也有反對,但總體上還是希望通過與法國合作,擴大歐盟的整體實力以減少對他國的安全依賴。

此次危機爆發前,法、德在回應俄羅斯要求和安全問題上並未發揮積極作用。當戰爭一觸即發時,它們意識到普京的耐心很可能已經耗盡,便開始採取外交斡旋的手段,但外交手段失敗後,隨即迅速轉而使用制裁手段,特別是歐盟在俄宣佈兩個“共和國”獨立的第二天便第一時間宣佈制裁,措施比美國、英國還嚴厲。

對於這些國家來説,無論是採取斡旋還是制裁,均與歐盟戰略自主有很大關係。在事關自身安全利益、經濟發展、與最重要鄰國俄羅斯的關係問題上,歐盟過去的表現被普遍認為過於軟弱。因此,我認為法國等歐洲大國不會因這場衝突而放棄戰略自主,反而可能更加認識到戰略自主的緊迫性。但這畢竟是一個長遠目標,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因此這些國家一方面會與美國保持現有的軍事同盟關係,同時繼續追求戰略自主的目標。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當地時間2月27日清晨,烏克蘭基輔,宵禁期間市中心街頭空空蕩蕩。基輔市長克里奇科宣佈,該市自26日起,宵禁時間延長為每日17時至次日8時。

中新社記者:本次俄烏衝突將對國際格局帶來什麼影響?面對危機,歐洲其他國家應發揮何種作用?

馮仲平:這場衝突對國際格局和大國關係帶來的影響將是深刻而長遠的。二戰結束後形成美蘇兩極對峙的國際格局,世界經歷了長達40年的冷戰時期。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30多年的後冷戰時期,儘管當中出現了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和西方制裁、孤立俄羅斯的局面,但俄羅斯和西方仍維持着相互接觸的關係。

隨着美國開始聯合盟友對俄實施大規模的制裁,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斷加碼,俄烏局勢變得更為複雜。我認為,這次危機將引發大國關係新一輪的大調整,西方和俄羅斯的關係會進入一個新的全面對抗時期,這將給國際格局帶來極大變化。當前,圍繞俄羅斯這次軍事行動,西方國家要求世界各國選邊站隊,聲勢動作很大,施壓明顯。當前事態在不斷變化,烏克蘭局勢會如何發展,俄烏談判結局如何,中美俄歐之間如何深刻互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歐洲應致力於通過和平方式和外交手段解決烏克蘭問題。俄烏問題的背後涉及複雜的歷史經緯和國家利益,不能因為某些國家強迫選邊站隊就隨波逐流,各國應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情況下理智、謹慎地決定自身立場和表態,給緊張局勢降温而不是火上澆油,推動外交解決而不是使局勢進一步惡化升級。(完)

受訪者簡介: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馮仲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中國-中東歐研究院(布達佩斯)院長、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理事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歐洲研究》主編;中國歐洲學會會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政治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戰略問題、歐洲一體化、中歐關係、歐美關係、北約、中國外交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50 字。

轉載請註明: 東西問|馮仲平:俄烏衝突之下,歐洲焉能安然? - 楠木軒